錢 國,施 勇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 崇明供電公司,上海 202150)
隨著上海市電力公司“大檢修”體系的建設,通過對配電網實施技術改造、標準化建設、精細化運維、運營效能監(jiān)控和網格化搶修管控等一系列舉措,全面提升了配電網精益化管理水平,而崇明供電公司正在緊緊圍繞建設崇明現代化生態(tài)島藍圖,抓緊落實配電網精益化管理的各項措施、排查隱患和提高電能質量。
35kV前衛(wèi)變電站是個生態(tài)變電站。在上海市電力公司的部署下,2011年底崇明電網投入東方電子DF8003智能電網調度支持系統(tǒng),使變電站信息自動化水平躍上一個新臺階。從對數據采集與監(jiān)視控制(SCADA)上升到對能源管理系統(tǒng)(EMS)的管理;從對數據采集與對一次開關的人為控制,上升到對現場數據的自動管理。電壓自動控制(AVC)作為系統(tǒng)對現場數據在線管理的手段之一,也作為EMS的一部分,同時投入了運行。
在變電站投運之初,由于系統(tǒng)軟件設置與實際運行工況沒有完全重合,為了確保電壓合格率,每天仍然要進行人工調節(jié),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一是上、下限的設置不合理,雖然自動化人員積極輔助調控人員對電網電壓實時監(jiān)視,及時加以人工調節(jié),但是運行報表中的電壓合格率還是較低;二是一次電氣設備發(fā)生故障較多,如2011年11月3日,2號主變發(fā)生有載拒動,1號電容器甲組機構發(fā)生故障等問題;三是由于電纜出線,造成有功輕,導致容性占比高,cosφ變化無常,造成電容器投切次數過多等現象;四是個別站用電負荷由于晚上用電負荷輕,主變已調至最小檔位,導致母線電壓越上限時無可調設備;五是個別站主變容量有限,在負荷突變時瞬間越上下限的狀況很嚴重。
經過尋找問題的主要原因和排查設備隱患,在調控中心運方人員的支持下,通過改變電網運行方式,解決了一些現場運行問題或將問題的影響程度減至最輕,但是前衛(wèi)站10kV二段電壓合格率時常過低問題,仍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經過核對實時采集數據與現場數據,表明數據采集和傳輸都正常。
在打開前衛(wèi)變電站一次接線畫面,查看2012年11月24日電壓實時運行狀況時,發(fā)現電壓曲線存在不合格時段,參見圖1至圖3。
圖3 10kV二段Ⅱ母線有功曲線
圖1為目前35kV前衛(wèi)站10kV二段母線運行接線圖;圖2為2012年11月24日前衛(wèi)站10 kV二段Ⅱ母線電壓曲線,操作上限為10.7kV,下限為10.0kV;圖3為2012年11月24日2號主變10kV二段Ⅱ母線有功曲線。由3張圖可以看出,2012年11月24日二段母線電壓在8:00~10:00時段,有近一半時間電壓不合格。10:00以后,母線電壓在合格范圍內運行,而且主變負荷曲線與實際負荷變化相吻合,但2號主變有載沒有動作,II母電容器也沒有投切,這種狀況幾何每周都要發(fā)生。
為此,分析了當天AVC及全網的運行狀況,發(fā)現AVC采用的是集中控制方式,當天AVC運行正常,但其他變電站沒有類似狀況發(fā)生;查看現場信息參數表,與其他變電站的設置一致;當日現場主變沒有發(fā)出一次、二次的保護故障信息;AVC沒有對2號主變進行過有載調節(jié)與電容器投切,說明電壓不合格沒有為系統(tǒng)調節(jié)創(chuàng)造條件。
分析認為,只要主變不發(fā)生故障信號,遙測數據一越下限,AVC就應通過SCADA系統(tǒng)對主變有載調節(jié)器進行調節(jié),或對電容器進行分組投切,可當時為何都沒有相關操作呢?進一步對動作要求分析:
1)分段母線電壓低于動作閥值 AVC動作的閥值電壓為10.05kV,軟件動作設定5min為1個時間周期,只要5min內3點全不合格,AVC動作,這是動作的必要與充分條件。
2)主變相關設備運行正常 主變二側開關,主變保護信號,有載回路無異常信號發(fā)生,確保了保證動作的充分條件。
3)通道運行正常 當日通道路無異常信號出現,是保證動作的充分條件。
從10kV二段Ⅱ母線電壓曲線來看,在當日的8:00~10:00時段,調整電壓不越下限的主因以及傳輸通道、主變保護正常的次因操作條件是完全具備的。
仔細核對2臺主變的運行數據,發(fā)現2號主變與1號主變不同的是,遙測數據中2號主變有功為4.9kW,且長時間不變。這是因為前衛(wèi)站的主要負荷提供給生態(tài)示范區(qū),工業(yè)用電時常在22:00開始。白天工業(yè)負荷幾何為零,只有景區(qū)內的餐飲服務業(yè)客戶用電,所以負荷低也較為穩(wěn)定。晚上與白天負荷之比,接近數倍。進一步查證,發(fā)現采集數據與現場數據一致,但兩臺主變負荷不平衡,即2號主變負荷為490kW,長時間不變;1號主變負荷在1 500kW以上,且負荷不斷在刷新。
為此提出能不能割接一部分負荷到2號主變的方案,由于電網結構特殊,涉及電網運行方式,割接負荷困難,運方不能采用這個建議。
數據長時間不變,在SCADA系統(tǒng)認為是死數,死數相關的設備定義為非正常狀態(tài),AVC是閉環(huán)運行的,為了保證AVC可靠運行,對環(huán)境要求非常苛刻,只要有1個因素不具備,系統(tǒng)就會自動閉鎖有關操作。通過多次研究發(fā)現,AVC的大量數據來自SCADA,SCADA上一旦產生“死數”,就會發(fā)出數據“非法”提示。AVC模塊與SCADA模塊本身就是EMS的一部分,其關系圖如圖4所示。
從圖4可以看出,在EMS系統(tǒng)中,AVC是建于SCADA系統(tǒng)之上的1個模塊。數據主要依賴SCADA中Svr數據庫。當AVC所用數據在SCADA數據確定為異常時,AVC就將該數據的相關設備操作封鎖。也就是說,當確認某廠站所有、或部分遙測為“死數”時,可作為判斷站內交換系統(tǒng)、站內工作模塊、上行通道等工作狀態(tài)的輔助依據。
“死數”定義為:數據在某段設定時間不變化,經系統(tǒng)自動識別后,發(fā)出告警信息,提示有關人員。當AVC收到“死數”提示后,封鎖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對應操作,這是確保設備正常工作的一個手段。對AVC來說,除了對10kV母線電壓反應敏感外,對現場故障信號也很敏感,可起到防誤動的作用。
在實際運用中,AVC只關心電壓是否合格,對主變和母線負荷大小,不作為關心的選項。只要不是模塊及以上所述參數的異常,AVC可以照動不誤。對主變模塊AVC選擇了I、P、Q作為參考信息,所有信息是邏輯“或”條件,一有異常,告警就會發(fā)出,并封鎖相關操作。
從發(fā)現電壓合格率過低現象,尋找主要原因和排除隱患,到深入分析癥結所在,得出只要重新命名相關參數的死數定值時間,改變P、Q二項參數,對系統(tǒng)的診斷是沒有影響的。因為I、cosφ依然可以作為判別條件。經過反復論證,并與廠方進行溝通,并報調控中心批準,在SCADA參數表中,把P、Q的“死數”診斷時間,由600改為0。修改后,電壓合格率大為改觀。
對于修改“死數”診斷時間后的1個月中,偶爾出現電壓合格率低的現象,是因為在電壓合格率低的時段之前,無功功率占比大,母線電壓有尖峰出現,導致AVC對電容器進行操作,形成母線電壓突變,10min后有載反方向操作,電壓趨于正常。這種現象大多發(fā)生在4:00以前。為此,將無功監(jiān)測分成0:00~4.00和4.00~24.00兩個時段,并賦于不同的無功功率限值。
經過對“死數”與時段的重新設定,現在前衛(wèi)站10kV電壓合格率,由原先低于99.00%,到目前幾何天天100%。當然,對2號主變的運行狀況還要多一分關注,以防發(fā)生其他意外。建議相關部門結合現場運行狀況,合理分配主變負荷;新系統(tǒng)投運要加強系統(tǒng)應用培訓和技術指導;軟件供貨商要跟蹤新系統(tǒng)運行狀況,多提供些特殊調節(jié)手段;自動化人員要熟悉新系統(tǒng)、掌握新系統(tǒng)和用好新系統(tǒng)。
電壓合格率低的問題解決,得益于崇明供電公司領導及調控中心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謝;同時也感謝東方電子廠家的大力協助;感謝單位同事的幫助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