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青評班:戲劇批評“新青年”的起飛地

        2014-12-02 04:37:08胡凌虹
        上海采風月刊 2014年12期
        關(guān)鍵詞:新青年評論家戲劇

        文/本刊記者 胡凌虹

        中國劇協(xié)、上海戲劇學院、上海文聯(lián)領(lǐng)導與青評班學員舉行學習習總書記講話座談會(攝影:鄭永為)

        一代戲劇創(chuàng)作人才的崛起應該伴著一代戲劇評論人才的涌現(xiàn),創(chuàng)作和評論歷來應是雙翼齊飛的。因此,隨著全國青年戲劇高端人才研修班(簡稱“青研班”)整體培訓計劃的不斷推進,前三年全國青年劇作家研修班、青年戲劇導演藝術(shù)家研修班、青年戲曲音樂家研修班的順利舉辦后,青年戲劇評論家研修班(簡稱“青評班”)也在今年的金秋10月順勢推出,由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上海戲劇學院、上海文聯(lián)共同主辦,共有包括港澳臺地區(qū)在內(nèi)的來自全國29個省區(qū)及高等藝術(shù)院校的50名學員參與,平均年齡36歲,三分之二學員擁有碩士以上學歷,三分之一學員擁有高級職稱,可謂是四期青研班中年紀最輕、學歷最高的一個班。

        尚長榮、譚霈生、葛劍雄、仲呈祥、董健、戴錦華、黃昌勇、畢飛宇、崔偉等9位講座教授和季國平、趙忱、黎繼德、丁羅男、汪瀾、朱恒夫、毛時安、劉玉琴、賡續(xù)華、李春喜、孫豹隱、酈國義等11位講評教授共計21位著名文藝理論家、評論家及作家給學員們提供了豐盛的精神大餐,當然其中也不乏亮著“批評”本色的“刀光劍影”。

        有幸的是,此次本人也成為青評班學員中的一員,從之前幾個班的旁觀者變身為親歷者,真正地走進青評班。

        評論家前輩的“麻辣”點評

        “寫評論文章用外國理論做中國劇目的評價標準,是否合適?特別是開頭,用了很長的篇幅闡釋了一些理論,把彎子兜大了,變得‘皮太厚’,如此寫法是否有必要?”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季國平在講評課上對一學員文章的寫法提出了質(zhì)疑。平易近人如同鄰家大叔的季國平一臉的和風細雨,言語一如既往的平和,但頗有分量,一語中的,暗藏鋒芒。

        作為學員的《中國藝術(shù)報》記者鄭榮建雖不是被講評者,卻也聽得是陡然汗下,“‘皮兒太厚’,正是自己的毛病所在,但很多時候,卻自以為娓娓道來,慢慢砌墻鋪路搭架子,忙差不多了,抬頭看,有些累,原先的熱情沖勁兒消散如縷,最后文章成形,便看似石地板粗磚房上蓋了茅草,支棱得厲害?!?/p>

        季國平指出,中國劇協(xié)的工作不能滿足于鮮亮的頒獎、評獎,而是要把工作往前移,更關(guān)注劇目創(chuàng)作、人才培養(yǎng),對培訓學員的選拔要設門檻,培養(yǎng)計劃要有計劃性、系統(tǒng)性,由此促成了“青年戲劇高端人才”培養(yǎng)工程的設立。

        此次青評班,季國平照例給予了極大支持,同時作為戲劇理論方面的專家,親自擔任了青評班的班主任。為了上好講評課,一直公務繁忙的他特地在國慶放假期間,抽出兩天時間好好看了由他講評的四位學員文章,并思考如何“借題發(fā)揮”。講評課上,季國平從文章出發(fā),談及何必“言必稱希臘”、戲曲的“基因”等方面的問題,深入淺出講授的同時加以中肯提醒,“寫文章可不要做書蟲,要從實際出發(fā),以小見大。不是不可以借鑒西方理論,但是一定要融會貫通,化為自己的思想武器。”

        季國平認為,當下評論隊伍大致可分為兩塊:戲劇界和高校界,青評班的學員也大都來自這兩個領(lǐng)域。“前者對舞臺很熟悉,當然還需要加強學術(shù)性,把握一些前沿的東西。后者可說是學院派,學術(shù)性強,善于引經(jīng)據(jù)典,但不要顯擺學問,還要加強實踐。我想最好的評論應是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p>

        “作為被講評學員,我充分領(lǐng)略了季國平老師的學術(shù)涵養(yǎng),以及他對年輕評論家的赤子情懷和古道熱腸,生怕自己的一句話會打擊了我們的積極性,讓我們既受到了教育,又堅定了信心?!眮碜詫幉ㄊ形膶W藝術(shù)研究院的劉小波感慨道。

        “像季書記這樣評一下,再安撫一下,是講評老師的風格之一,但不是全部,所以我們每個同學要有足夠的抗打擊的能力?!钡谝惶命c評課結(jié)束后,青研班總教頭、中國劇協(xié)副主席、劇作家羅懷臻給同學們打起了“預防針”。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丁羅男對學術(shù)的嚴格要求是出了名的。學員們很快見識了。丁羅男調(diào)侃自己善于“摳字眼”,他對四位同學文章的講評涉及概念的定位,論述的邏輯,甚至到遣詞造句的準確性等,幾乎字斟句酌,秋毫必究。即便對在戲劇批評方面已頗有些建樹的《國話研究》雜志主編顏榴同學也毫不例外,直言不諱,猛投“飛刀”。為了更好了解學員,丁羅男還做了額外的功課,在網(wǎng)上查閱了顏榴的背景資料及她寫的其他文章,可見用心良苦,讓顏榴頗為感動且表示之前聽到的都是贊揚聲,這次聽到了批評聲,不虛此行。針對嚴程瑩同學的論文,丁羅男借機詳盡解讀了現(xiàn)實主義、現(xiàn)代主義及后現(xiàn)代主義的相關(guān)概念及其間差別。同時,丁羅男對戲劇評論與戲劇理論進行了區(qū)別,“評論永遠是針對當下現(xiàn)實發(fā)生的事情,不會光談一個歷史問題,那叫理論研究。遠離了評論,實際上也就是遠離了戲劇的現(xiàn)場。我們現(xiàn)在緊缺的是有很強當下性和實踐性的戲劇評論?!?/p>

        俠骨柔腸的《中國戲劇》主編賡續(xù)華在講評學員文章時也指出:“要讓自己的文章有點棱角,好和壞都要說透了。好就一針見血說到好處,如果不好就直陳己見,不要說平平庸庸的話,這樣評論家才會慢慢有地位?!?/p>

        針對受講評學員劉威利文章中談到的一個評論者要能夠盡可能地代表觀眾,代表這個時代的觀點,中國文聯(lián)理論研究室原副主任李春喜表示認同,同時他又追問,“你認為什么是觀眾的反應?你如何代表觀眾的反應?當你代表觀眾的反應時,你的反應在哪里?特別是當你和觀眾的這幾個問題不一樣時,你將做何選擇?”由此,李春喜指出,“在這個意義上要保持你的批評人格的整一性,批評倫理上的整一性,不要做一個批評的精神分裂者?!?/p>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朱恒夫在講評時建議學員,商榷性的文章用語要謹慎,不能帶有情緒,應在尊重對方與吃透對方作品的前提下進行商討,并指出寫評論文章既要站在專業(yè)人員的立場上,更要站在廣大觀眾的立場上,否則就可能成了“自說自話”。

        此次青評班,羅懷臻并沒有安排自己講課,但是他對于戲劇評論也是非常關(guān)注。在接受我采訪時,他指出,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上世紀80年代一批青年評論家成為上世紀80年代文學藝術(shù)的解讀者、評價者,然而之后顯然沒出現(xiàn)上世紀90年代的、新世紀十年的代際評論家群?!耙驗闆]有這個代際群,30年的評論話語權(quán)威主體沒有變化,還是上世紀80年代的評論主體。當代青年評論家為了生存和發(fā)展,還得借前輩的話語方式和價值取向才能獲得當代話語環(huán)境中的生存權(quán)?,F(xiàn)在得獎的評論作品,看不出年齡差別,這是很危險的。一代人應該構(gòu)成一代人的話語,這代人應該發(fā)現(xiàn)這代人的作品并把這一代人的作品化為這代人的審美主流。”

        相互“拍磚”與自我“解剖”

        在青評班開班前一天,“永遠的青評班”微信群就已建立,學員們借此快速熟絡起來。很快,一部由青年人主創(chuàng)的話劇《狂人日記》引發(fā)了群里激烈的討論。10月23日凌晨1點半,顏榴在群里發(fā)布了一條《狂人日記》的觀劇日志,23日下午3點多,貴州大學藝術(shù)學院副教授黃桂娥也發(fā)布了一篇文章《能否結(jié)束“靈魂附體”?——評話劇,〈狂人日記〉》。同時,天津音樂學院戲劇影視系80后青年教師孫曉星、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后楊子都發(fā)布了關(guān)于《狂人日記》的評論文章,對顏榴的一些觀點表示了不同意見。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學員們就臺灣當代傳奇劇場創(chuàng)排的搖滾京劇《蕩寇志》、沈偉舞蹈團現(xiàn)代舞《聲?!?、臺灣阿卡貝拉音樂劇《臺灣小姐》等展開了不同觀點的交流,微信群時刻處于沸騰的狀態(tài)。青評班的平臺打破了學員間不同身份、年齡的隔膜,說話沒有顧忌,更坦誠,雖然觀點可能不同并引起爭辯,但是相互尊重,因為知道大家對于藝術(shù)的態(tài)度都是真誠的。

        除了微信群里的交流撞擊,相互“拍磚”外,課堂上的“自我批評”也進行得如火如荼。

        已79歲高齡的南京大學教授董健是戲劇理論領(lǐng)域泰斗級人物,在給學員們做《中國現(xiàn)代戲劇的百年歷程回顧》講座時,為了強調(diào)歷史觀和文化價值觀的重要性,居然不惜“自我揭短”?!霸谖覀€人戲劇批評歷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頁是,上世紀70年代初,將那些文化革命中的思想攝入批評?,F(xiàn)在看那些文章是比較臉紅的,我現(xiàn)在價值觀有變化,進步了。我一個朋友建議我把文化大革命當中寫的那些評論文章編成書,我真想出,找大家批評,讓大家知道哪個方面出了問題。1992年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我書的時候,我曾經(jīng)建議后面選一篇反面的文章,但是社里領(lǐng)導沒有通過。過去我會寫出使自己臉紅的文章,是因為價值觀有問題,對歷史不熟悉,雙眼被蒙蔽。建議大家在搞戲劇批評時,對中國近代一百多年的歷史,好好下點功夫。搞戲劇批評,要建立科學的歷史觀、文化價值觀。”

        在青評班的《對當代戲劇批評的批評》論壇上,很多學員進行了“自我批評”,同時對評論隊伍也進行了自省。溫柔的陜西姑娘雷林靜對自己“下刀”頗“狠”:“先把脈,批評自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強。寫評論面對人情時,就會說點兒大話;面對圈子時,也說過套話;但是我保證面對紅包時,我沒說過假話。再把脈,批評自己理論知識和人文素養(yǎng)的不足。作為戲劇新生,我自身所積累的專業(yè)理論和相關(guān)素養(yǎng)都還很粗淺。更可怕的是懶字當頭,不思進取。我自開藥方是:提高思想覺悟,努力學習,全方位提高素養(yǎng)……”

        來自蘭州的學員于濤則由戴錦華教授講的“降維”概念想到自己所處的維度,“我心虛地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處在三維甚至二維的角度,遠遠達不到四維的程度。只不過就事論事,就戲談戲,缺少縱向梳理,橫向比較,更遑論提升維度,站在歷史的、政治的、文化的、時空的高度來解讀作品。有了這樣的自省,我給自己提出一個要求,要提高思考的維度?!?/p>

        “面對當下戲劇演出市場的火熱,形形色色的戲劇評論也是層出不窮,但仔細梳理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與談論戲劇文學創(chuàng)作、演員的舞臺表演、戲劇觀念更新等方面相比,我們在戲劇音樂、舞美、服裝設計等方面研究的用力卻要少得多。這說明我們的戲劇評論,在對一出戲的各藝術(shù)組成要素的研究是不平衡的?!薄吨袊囆g(shù)報》記者、學員王新榮說道。

        青評班班長,浙江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秘書長沈勇指出,體制有要加強的地方,評論人也要自我反省,“現(xiàn)在的紅包批評,人情批評,內(nèi)因起了很大作用,一些評論家缺乏應有的品格。其次,作為批評家,必須專業(yè),要有真知灼見,既會把脈,又能給人家良方,告訴人家怎么調(diào)整修改,這才有價值?!彼赋瞿壳霸u論人才隊伍中,相比美術(shù)、文學等領(lǐng)域的評論,舞臺藝術(shù)方面的評論人才更缺乏,“一個重要原因也在于,舞臺劇的專業(yè)性太強。戲劇是綜合性藝術(shù),劇本、燈光、舞美等等,要全部懂且精很難。同時,在學科專業(yè)那么細分的情況下,高校也沒有專門的戲劇批評專業(yè),缺乏系統(tǒng)的評論人才培養(yǎng)?!?/p>

        對癥下藥,調(diào)配均衡營養(yǎng)

        青評班上,各位老師為學員們一一“把脈”,一針見血地點出了諸多“病癥”。同時,同學們也自己“開刀”,進行了毫不留情的“自我批評”,可謂“傷痕累累”,接下來怎辦?不用擔心,功力深厚、滿腹絕學的老師此次都是有備而來,一邊“開刀”,一邊“縫合”;一邊“把脈”,一邊“開藥方”。

        聽畢飛宇的課也似看他小說一樣,生動而充滿懸念,更讓青年評論家頗為自得的是,這位大作家對于評論非常重視。畢飛宇坦言自己從開始寫作到現(xiàn)在,任何時候沒有放棄對評論的跟蹤。畢飛宇指出,打開新文學時期的文學期刊,率先映入眼簾的先是評論,然后才是文學作品,小說、詩歌、散文等。雖說是小說家,但畢飛宇很認可這樣的安排,“作為一個刊物來講,評論部分是文學的魂,作品部分是文學的骨和肉。”

        然而翻開今天的文學期刊,定是小說占據(jù)首位,然后是詩歌、散文等,評論幾乎成了點綴。除了現(xiàn)實地位的降低,更讓人憂心的是,批評家的自我矮化。

        畢飛宇一直是批評家關(guān)注的對象,在過去20年里,經(jīng)常有博士或碩士往他郵箱發(fā)送評論文章,過了幾天,一個電話緊跟過來,“我有一篇文章發(fā)到您郵箱,您看看我的評論是否跟您的想法吻合。”每次接到這樣的電話,畢飛宇都會毫不留情地給那些熱情的博士或碩士澆一盆冷水,“小伙子(丫頭),你走錯路了,你都沒了解什么是評論。文學評論、藝術(shù)批評是很高貴的事情,它的責任永遠不是印證創(chuàng)作者的想法,而是發(fā)表對作品的感受和看法?!碑咃w宇認為,長期以來,許多評論家已進入了藝術(shù)評論的誤區(qū),這個誤區(qū)也是許多不良藝術(shù)家做秀所帶來的,讓大家誤認為藝術(shù)家是偉大的,可以呼風喚雨,然后藝術(shù)批評不自覺地在他面前把頭低下。“在人類的文化歷史上,沒有一個重要的藝術(shù)階段、藝術(shù)歷史時期是獨立的、沒有相應評論的。要知道在中國,新文化運動開始時,是先有評論后有創(chuàng)作,是先有了白話文寫作的提法才有了《狂人日記》,然后到了上世紀50年代有了普通話的定義。可見評論的功勞是多么巨大。任何時候好的藝術(shù)品能夠流傳,都離不開好的批評?!?/p>

        “如果評論成了創(chuàng)作或商業(yè)的附庸的話,自身就失去了自主性,失去了自己的價值,被邊緣化是很正常的。”季國平指出。因此他提醒學員們,作為評論工作者,首先要有自信,雖然面臨的困難很多,但是要很清醒地意識到這個行業(yè)的意義和價值。

        “目前的戲劇創(chuàng)作,還是精品難求。如果真想扶持發(fā)展原創(chuàng)劇目的話,與培養(yǎng)劇作家同樣重要的是培養(yǎng)評論家。沒有真正的戲劇評論,戲劇不可能找到路子?!敝醒霊騽W院教授譚霈生如是說。

        青評班走進上海昆劇團

        青評班學員與搖滾京劇《蕩寇志》主演吳興國進行交流(攝影:鄭永為)

        羅懷臻回憶,他的《金龍與蜉蝣》創(chuàng)作出來后,是幾位優(yōu)秀的評論家挖掘出了作品的更多價值,將其稱之為“寓言史劇”,并打出了“都市新淮劇”的旗號,甚至從劇本中發(fā)現(xiàn)了羅懷臻的潛意識,“我作為鮮卑族后代的漂泊感,這種與生俱來的生命氣質(zhì),都是被評論家從劇本中解讀出來的。當時我在《劇本》月刊上看到那篇評論文章時,眼淚不由自主地嘩嘩往下掉,評論者把我根本沒意識到的生命密碼找到了,也使我的寫作從自發(fā)變成了自覺。”

        對此,畢飛宇也深有同感,“我覺得考驗批評家真正厲害的地方就在于,你的生活體驗、學術(shù)素養(yǎng)、專業(yè)教育,究竟能為他人生發(fā)出多少可能性來。我作為一個小說家,我看文學評論時,從來不在乎他是不是說出了我想說的,我真正在乎的是,他是不是說出了我沒想到的?!?/p>

        “真正的批評應當像鏡子一般使創(chuàng)作者的優(yōu)點和缺點呈現(xiàn)出來,指出正確的道路,幫助他提高創(chuàng)作水平,同時又向讀者指出應當贊美、不應當贊美的地方,從而幫助受眾真正地欣賞作品。另外,一定要清楚的是,批評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好的劇評與創(chuàng)作共同構(gòu)成這個時代的文化形態(tài)和文化現(xiàn)象?!?陜西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孫豹隱說道。

        被同學們稱為“表情帝”、“真性情的老頑童”的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毛時安開出了五條寫好評論文章的“妙方”:第一條,眼光要準??礈适裁礀|西打動了你,而且能夠打動你的讀者,打動這個世界。第二條準備要足。第三條視野要寬。第四條下手要狠。少說官話、空話、假話,要講個人的話。第五條,出手要快。此外,毛時安把評論的寫作分為:技、藝、道三個層面。

        總是紅光滿面、和藹可親的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崔偉則強調(diào)評論要有溫度、熱度和深度,“好的戲劇評論應該具有敏銳的生活感觸,感觸作品的社會價值和生活厚度。評論家如果只有冷靜沒有感動的話,你的評判就是冷冰冰的評判,你的評判不僅沒有跟創(chuàng)作者靠攏,也會削弱你對于讀者的感染力和影響力?!?/p>

        “作為一個批評家要有定力,別人今天說東,明天說西,你自己恐怕都不知東西,還怎么叫讀者跟著你走?定力來源于讀點哲學,多了解各方面的理論知識。有了準確的判斷力、理論上的定力,才能在文藝批評當中發(fā)揮戰(zhàn)斗力?!敝袊乃囋u論家協(xié)會主席仲呈祥說道。

        此次青評班提供的精神盛宴,除了戲劇理論、評論理念等方面的經(jīng)典主食外,還有豐富的多領(lǐng)域營養(yǎng)大餐。譬如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講《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講《歷史的坍塌與想象未來——從電影看社會》,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黃昌勇講《聚變: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的時空演化》,作家畢飛宇講《文學,我們審美的基礎》等。

        《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這可是個大課題,一個上午的時間怎么夠講呢?學員、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郭晨子佩服地說道:“葛先生從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文章講起,一切人類的大問題都離不開吃穿住行的小問題。他講到何謂中國文化,構(gòu)成中國文化之農(nóng)業(yè)文化和牧業(yè)文化的相互影響,具體到戰(zhàn)國初期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等等……葛先生把‘大’題目講‘小’了,把抽象的概念化成了一個個具體的細節(jié)?!备饎π鄣膹V博知識、獨特視角,給同學們帶來了很大的思想沖擊,可謂“腦洞打開”。

        戴錦華被電影學院的學生們尊為“戴爺”,其霸氣果然名不虛傳,諧語和術(shù)語齊飛,幽默和深刻并重,話題從電影《小時代》《后會無期》《黃金時代》等開始,涉及文明的危機、數(shù)碼時代和碎片化的文化語境,再深入談歷史的坍塌與對未來的想象,可謂“以小見大”,語言之磅礴,邏輯之縝密,話題之錯綜,讓學員們頗有隨之“上天擒龍、下洋捉鱉”之感。

        “這些學者用他的大結(jié)構(gòu)看小問題的時候,對我的啟發(fā)是穿透性的。”香港西九文化區(qū)戲曲中心高級研究主任張薇學員感慨道,從內(nèi)地去香港工作的三年,是一個三觀刷新的過程,面對著另一個不同的生態(tài),她開始更宏觀地去思考行業(yè)的問題,“現(xiàn)實中不斷碰撞,思考都是點狀、零碎的,以我們學藝術(shù)出生的人的知識結(jié)構(gòu),自己很難完成整合。遇到行業(yè)生存困境時,我也感到個人很渺小,解決不了,甚至解釋不了。”

        來上海之前,張薇剛巧和一位香港的戲劇前輩就他的新作品中的一些戲劇觀念,產(chǎn)生了不太愉悅的交鋒,兩人既無法妥協(xié),也無法相互說服。“直到聽了譚霈生先生的講座,戲劇的定位、對象,尤其是關(guān)于‘沖突論’的論述,讓我突然意識到,我和那位前輩的爭執(zhí)其實是因為我們都沒有解決好一些戲劇觀念中的元問題。當先生說‘我們很多人進入戲劇研究、評論,但是對于戲劇是什么卻并不關(guān)心’,我簡直有一種被當眾打臉的羞愧。”

        張薇說自己不是一個愛提問的人,但是在青評班的課堂上,她成為了一個好問者。“老師們的講授給了我全新的思路,雖然有些問題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回去要看哪方面的書,從哪方面補充自己?!?/p>

        除了課堂學習,青評班還安排了很多藝術(shù)實踐活動,包括觀摩中國上海國際藝術(shù)節(jié)的演出,拜訪上海昆劇團,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shù)節(jié)中心總裁王雋進行對話,考察藝術(shù)節(jié)辦節(jié)理念,并舉辦了《我看中國上海國際藝術(shù)節(jié)》論壇,開闊學員們的眼界。

        開炮,其實不在于炮的大小,在于要打得準

        中國劇協(xié)主席、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尚長榮在給學員們做講座時,有著身為前輩藝術(shù)家的語重心長,同時言談間又處處顯露著孩童般的率真,他第一時間傳達了習總書記在15日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同時談到了六十多年來的從藝經(jīng)驗。他回憶起了這么一個細節(jié),京劇《廉吏于成龍》這個戲首演后取得很好的反響,然而此時,他的一位好朋友、文藝評論家廖奔,在報上發(fā)表了一文,批評這個戲的創(chuàng)作思路,認為有點不切實際的高大全。在一片贊揚聲中,忽然聽到一個不和諧音,尚長榮并沒有像現(xiàn)在的一些藝術(shù)家一樣惱怒,而是如獲寶貝,立刻找到這篇文章并復印,京劇院里的幾個領(lǐng)導、四位編劇人手一份,參考借鑒,“合適的東西咱們就用、就改,目標就是摒棄高大全,有一點頌揚的、自我表白的話,比如‘我要為老百姓’,‘我要當清官’等詞就去掉。之后我們專門到福州、泉州去演。演的是尚未改的版本,演完后就開座談會,求的不是表揚、肯定,是批評、意見。座談會之后,再看修改本、新收集的意見,不斷實踐、檢驗。后來此次又獲得了很多重要的獎項??梢?,戲不是捧出來的,戲是打磨出來的?!?/p>

        青音班班主任尚長榮贈送青評班班主任季國平青音班教學成果《曲協(xié)講堂》(攝影:劉佳奇)

        這樣的創(chuàng)作氛圍讓尚長榮很懷念,也讓同學們羨慕又感慨,如今的研討會依然頻繁,院團們也都會表示要虛心聽取意見,但大都是冠冕堂皇的話而已。來自武漢的學員柳隱溪坦言,一次開作品研討會,大家都說好,某名牌大學的一位教授卻“不識時務”:一個人在研討會上說這兒有問題,那兒不對頭,因此遭遇了“白眼”,最后被主辦方弄到外面逛街去了。

        如今,很多嘴上的“真話”不受待見,同時很多紙上的“真話”被束之高閣,無面世機會。

        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穆海亮學員在青評班舉行的《對當代戲劇批評的批評》論壇上訴起了苦,自己曾投稿給國內(nèi)一本權(quán)威的戲劇學術(shù)雜志,編輯老師直言比較欣賞他的文章,寫得有銳氣,然而話鋒一轉(zhuǎn),委婉表示,作為全國有影響力的重要雜志,一旦發(fā)表此文,以后工作會非常被動。無奈之下,穆海亮只好把這篇文章投給影響不太大的地方雜志,很快雜志主編親自給他打電話,決定發(fā)表他的文章,然而聽到發(fā)表的理由,欣喜之情在穆海亮心頭逗留沒幾秒就消散了?!八麄冋J為你不太出名,所以文章發(fā)表出來也不會產(chǎn)生太大影響。雜志影響不大,評論家不出名時,這些比較尖銳的觀點才能發(fā)表出來,確確實實讓我感到些悲哀?!?/p>

        對此,來自新疆的王洪喜感同身受,他的青評班入選作品的發(fā)表也是經(jīng)歷了一番波折,因為文章直言了新疆戲劇發(fā)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當?shù)氐碾s志要求修改,眼見著那些直言弊端的部分被一點點刪減掉,王洪喜發(fā)火了,直接對編輯說,你往好的寫吧,到時文章署名不寫我,寫你好了。如此一番“斗爭”,文章才得以發(fā)表。

        學員張弦是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編導,嘴角總是洋溢著讓人愜意的微笑。央視在大家印象中可是強勢媒體,然而張弦卻在青評班的論壇上感嘆自己屬于“弱勢群體”,傾吐自己的困惑:第一,朋友作品不好說;第二,弱小劇團不忍說;第三,強勢劇團演員不敢說。她回憶,某戲曲名角的新戲在京首演前,有戲迷和她在微博里聊天,當時她提到,對這個戲很感興趣,這就是角兒的魅力,同時對戲也中肯地提出了幾點批評意見。這下可惹怒了一些戲迷,跳出來給她戴上“央視記者”的高帽,然后指責她“欺負”演員。甚至因為這個“微博事件”,劇團憤然取消了她們欄目的采訪?!爸笾魅握椅艺勗?,當然更多的是從保護我的角度提醒。前任領(lǐng)導也曾經(jīng)在組里開會時說過:‘戲曲演員不要惹,搞不好能通天的’。一方面演員給我們來自上層的壓力,另一方面他的粉絲在網(wǎng)上樂此不疲的謾罵和人身攻擊,也嚴重影響了我的生活。人們總是過高地估計了媒體的話語權(quán),低估了演員的影響力。事實上強勢單位的基層員工經(jīng)常是處在弱勢的處境中?!?/p>

        “總體而言,文藝評論版的萎縮是事實。此外,如今票價動輒幾百,對于評論者來說,辛辛苦苦寫出一篇評論來,恐怕稿費不足以抵票價。那有時劇院請你去看戲,即使是批評,大家也是很溫和的批評。讓我們評論者保持獨立性,這個獨立性怎么保持?國外有很多獨立劇評人,他們的環(huán)境跟我們確實不一樣?!鄙虾J凶骷覅f(xié)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汪瀾感慨道。

        嚴肅的批評,無處說,創(chuàng)作者不愿聽;中肯的贊揚,一些觀眾則認為是紅包評論,嗤之以鼻;當“說真話”這種做人的基本準則在評論的怪圈里都顯得寸步難行時,評論者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 這也是很多青評班同學的疑問。

        “你愛,你就不要怕寂寞,不要怕被別人冷落。你不被重視,某種程度上也獲得更加自由的可能。你悄悄進行你的革命,你悄悄走向你的理想,其實比眾目睽睽之下獲得那樣的光環(huán),幸福來得更實在。轟轟烈烈是一種事業(yè),踏踏實實也是一種事業(yè),我們做評論,就要有這樣的心態(tài)?!毖劾锟偸浅錆M笑意的《中國文化報》副總編輯趙忱坦然地說道。

        “文藝評論的現(xiàn)狀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觀。它像我們治理環(huán)境中的霧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立竿見影,你們?nèi)沃囟肋h,希望你們能夠堅守,堅持正確的價值觀?!鄙虾N幕l(fā)展基金會秘書長酈國義期望道。

        “我們不僅要講真話,講實話,還要會說話,用讓人家接受的方式說,不要得理不饒人。你和風細雨地說不代表你說話不尖銳,你大喉嚨大嗓子地批評也未見說得深刻,有時反而適得其反。青年評論家,敏銳熱情,很有思想創(chuàng)造性,要發(fā)揮這方面的優(yōu)勢,同時沖動的時候,先稍微冷一冷想一想再表達。做一個成熟的評論家真的不容易,要有自主性,有理論修養(yǎng),還要有胸懷,能理解人家,提出善意的批評。作為青年評論家要熱情,真誠,有擔當精神,要占領(lǐng)平臺發(fā)出我們的最強音,如果真能這樣,我們的理論就有價值,人家就繞不開你!”季國平中肯地說道。

        因“全國兩會”上的提案總是尖銳犀利,葛劍雄被稱為“葛大炮”。不過葛劍雄笑著告訴我,他并不喜歡這個外號,“其實不在于炮的大小,在于打得準。批評的話,不要超過底線,要注意尺度,還要注意場合。有些話暫時不能講就不講,不要逆反,導致極端。文藝批評也是,有的創(chuàng)作者有發(fā)展?jié)摿?,就適當多肯定,多支持一下。現(xiàn)在有一種觀點,認為平和的評論不能吸引眼球,這是錯的,那是因為沒有水平。要清楚酷評的目的是什么,若對方根本接受不了,那酷評就成為了一種表演?!?/p>

        如何在一個復雜的批評環(huán)境中自處,老師們紛紛“支招”,學員們也在深切思考。

        “大家常常說戲劇評論者是弱勢群體,那相比起在高校、文化藝術(shù)研究所、媒體等工作的朋友,處在院團本身的評論工作者,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弱’,也更需要明確把握方向?!眮碜员狈嚼デ鷦≡旱年懤媲嗾f道,25歲的她是班里年齡最小的,“要使我們的戲劇藝術(shù)事業(yè)長期發(fā)展,我認為若即若離的態(tài)度,隱隱超越的高度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當你對一方長期熟悉的天地保有‘若即若離’的態(tài)度時,你才會盡量顯得客觀,而帶著‘隱隱超越’的高度,不僅是對評論者專業(yè)知識和綜合素質(zhì)的要求,更是一種思想境界的提升?!?/p>

        “我們現(xiàn)在站在這里理直氣壯地批評戲劇當下的問題,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走入這個圈子利益的核心群體。當有朝一日我們走入核心利益群時,是否還能像現(xiàn)在這樣意氣風發(fā)、問心無愧呢?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睆埾易晕疫祮柕?。對此疑問,某種程度上,馬小龍同學以實際行動做了一次回應。

        此次青評班共有50位同學,但是同學們都習慣地說是“50+1”,這位“+1”同學就是中宣部文藝局藝術(shù)處副處長馬小龍。剛進入班級,他就立馬放下了官員的身份,成為同學們親切稱呼的“小馬哥”。他坦言,此次之所以主動請求來參與青評班,目的是想尋找對內(nèi)心的匡正,讓自己的思考剔除既有的經(jīng)驗和世故,遠離浮躁和乖戾。他反省道,“工作給了我熱愛、走近藝術(shù)的機會和可能,同時也帶給我某些占有資源的沾沾自喜和居高臨下的乖戾之氣。我想,大概是因為我與藝術(shù)失去了距離,臺下的仰望變成了自以為是的俯視?!贝舜螀⒓舆@個青評班,馬小龍不敢說自己收獲了預期的所有,但至少觸動了那根寫著敬畏的神經(jīng),驚喜、鮮活、神秘而又略帶刺痛感。“我想,哪怕就是這一點點體驗,慢慢彌散在內(nèi)心,對我也將是一種別樣的提示和引領(lǐng),或許就能讓我變得堅韌而寧靜?!?/p>

        不滅的戲劇夢永遠的“青評班”

        在點評課上,趙忱表揚了來自澳門的黃愛國,在劇評《疏離還是投入——看〈金龍〉》的第三個自然段就開始直接批評導演,“我們寫評論,有時是很怕得罪人的,我們勇敢的黃愛國同學就不這樣,人家直接批評大導演,了不起。我挺佩服的?!?/p>

        “其實《金龍》的導演跟舞美設計都是我的好朋友,但我覺得,他們對劇本有點誤讀,其實可以做得更好,于是我就寫了這個劇評去提醒他們。后來他們重排后,有個免費的公開場邀請我去看,已經(jīng)沒有了之前我批評的很復雜的布景,服裝、道具很靈活,全部都回歸到劇本的主題?!秉S愛國告訴我。

        “為何不私底下說呢?朋友不生氣嗎?”我有些好奇地問她。

        “我在澳門也是做舞臺設計的,如果別人來寫我,我非但不怕還會很開心,因為至少可以通過評論來交流,最怕的是演出后沒有聲音?!秉S愛國說,“以前我寫劇評時,只含糊著寫本劇導演、舞美,不好意思寫出他們的名字,后來一位前輩告訴我要直接寫出來,因為觀眾、好的演出就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p>

        這兩年,對劇評感興趣的黃愛國參加了由澳門劇場文化學會理事長莫兆忠創(chuàng)辦的升評運動劇評工作坊。工作坊的劇評培訓課程由港澳臺三地資深劇評人任教,涉及不同的戲劇形式,因為取得了政府的資助,學費也很低廉。黃愛國透露,400元左右就可以參加5個工作坊課程,“資深劇評人教我們寫作,并且?guī)兔Π才趴春芏嘌莩?,除了當?shù)氐?,還安排我們?nèi)ヅ_灣、香港看演出,且包機票、住宿。我們寫了劇評后,老師幫忙改,還幫我們投稿”。通過這樣的工作坊形式,已經(jīng)培養(yǎng)出十幾位青年評論家。

        來自臺灣國光劇團的劉育寧介紹,在臺灣有一個只能用本名,稿件不審查的第三方網(wǎng)絡平臺——“表演藝術(shù)評論臺”,2011年正式成立,獲得基金會扶植。如今,評論臺共有十四位駐站評論人、九位特約評論人及三位專欄作者。劉育寧是評論臺的“特約評論人”,全年度至少須寫出五篇以上的作品,每一篇作品需在兩千字以上,單篇稿費為人民幣700元?!按送庾钐貏e的是,稿費之外有全額票券補助,凡寫出的作品憑票根可補助全額票款。這一項設定可以說是表演藝術(shù)評論臺提出的重要政策轉(zhuǎn)折,其一在于評論家不需要跟劇團套交情、欠人情索取免費貴賓券,也不會有拿人手短,不好評論的尷尬;其二鼓勵評論人在觀賞演出后寫下評論,以報支高額票款,不先寫出文章,無法拿到票款;其三為票款支付有效鼓勵了劇評寫作,對劇評寫作者而言,稿費不會在扣除票款之后所剩無幾。”

        在青評班課堂上,很多前輩老師表示,不愿違心地贊美時可以選擇沉默。但是對于青年人而言,只是沉默,心有不甘,如果所有的敢于直言的孩子都磕磕絆絆地長大了,誰來戳破謊言呢?

        來自成都市川劇研究院的潘乃奇建議創(chuàng)建一個屬于青評班的微信公眾號,借此平臺將青評班同學的真知灼見或尚不成熟的各抒己見公之于眾。目前此公共號正在積極籌備中。

        “多媒體的發(fā)展也改變了藝術(shù)評論的形態(tài),現(xiàn)在網(wǎng)上評論的重要性也在逐步顯示出來,面對新的陣地,新的形勢,我們要因勢而變,要敢于創(chuàng)新。一要有主動占領(lǐng)陣地的意識;二要考慮適應新媒體的特點和規(guī)律,快速反映,增強時效性和親和力;三要注重語言和風格的創(chuàng)新,必須是鮮活生動,質(zhì)樸清新,短小精悍的。”《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劉玉琴建議道。

        事實上,微信群“永遠的青評班”在設立之日起,就打造了一個純粹自由的批評小環(huán)境。看戲中場休息,有學員就在微信圈內(nèi)發(fā)表觀戲體會,雖然只是只言片語,卻往往一石激起千層浪。更多學員暢所欲言,甚至在看戲后不顧手機打字的不便,快速碼出一篇篇評論文章。

        “平時每年不少看戲,一年200場,爛戲看多了,心里就想,哼,根本不應該花這個錢排,還有什么可評的??!”張薇感言,“可是在青評班這個環(huán)境里,大家碰撞在一起,可能每個人都沒有往深里想,可能就聊那么兩句,一聊就爆發(fā)出來了,表面是聊戲,其實是一個個戲劇觀念的碰撞。”做事干練、說話比較謹慎的張薇告訴我,以前的她有些憤青,說話比較直,到了香港工作后,她越來越謹慎,不在公開平臺上隨意發(fā)表評論意見。然而,讓張薇出乎意料的是,她居然在青評班的群里評論了某位知名藝術(shù)家,那是看戲后的一次聚會,大家喝著酒激烈地談論著戲,受到感染,借著酒勁,張薇在群里表述了自己的真實看法?!斑@種真空環(huán)境中的評論很真誠,很好,相信這種批評的健康生態(tài)的體驗會像一個種子一樣播在我們心里,當我們重新投入現(xiàn)實洪流里,這顆種子會在某時發(fā)芽?!?/p>

        “每天看完戲后,相互溝通,相互碰撞,你看到這個點,我看到那個點,匯整起來就更完整全面。對我來說,此次收獲特別大,一方面是個人受到啟發(fā),另一方面是工作上的,可以讓我回去更好地帶領(lǐng)浙江省的文藝評論隊伍?!鄙蛴抡f道。

        近年來文藝評論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正如上海市文聯(lián)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宋妍所言,“青評班的舉辦可以說是順勢而為、應運而生。文藝評論是文藝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引導文藝創(chuàng)作、推薦優(yōu)秀作品,提高審美能力、引領(lǐng)文化風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蓖ㄟ^15天重返校園的學習,學員們獲得了理論素養(yǎng)方面的提升,同時充分意識到自身所承擔的責任,收獲了太多。譚霈生老先生以耄耋之年,奔波授課,還早學員近40分鐘到教室候場; 2年前,趙忱就準備好了《趙忱文集》,要送給青評班的學員;酈國義將幾十年里看到的、影響過他的評論佳作匯編成書,送給學員;羅懷臻課堂外運籌帷幄,課堂內(nèi)時刻相伴,被青評班學員尊稱為“美羅”的副班主任羅松則像一位溫婉親和的姐姐時刻呵護著弟弟妹妹;這些前輩和師長的支持留給同學們太多的感動。

        在結(jié)業(yè)典禮上,學員們一個個站起來宣讀“青年評論家職業(yè)操守宣言”:我承諾“但寫真情并實境,任它埋沒與流傳。(武丹丹)”“懷心靈之真,感藝術(shù)之醇,守為人之本,行道義之文?。ɡ罴t艷)”“即使萬人要將批評之火熄滅,我們也要將此火高高舉起。(孫曉星)”……真誠的宣言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校園內(nèi)的青評班課程結(jié)束了,但是微信群里的“青評班”永遠在,大家依然在交流、在爭論,在為獲得今年中國戲劇獎·戲劇評論獎的三位學員:賀寶林、顏榴、鄧添天送上真誠的祝福。

        青評班是一個理想的起飛地,青年評論家有了更多充滿銳氣的同行者,一起加入由青研班匯聚的包含戲劇創(chuàng)作和評論的青年生力軍。明年5月青美班結(jié)束后,青研班的五個班將進行大會師,。與此同時,新中國建立66年來的“首屆全國青年戲劇創(chuàng)作會議”也將在上海召開,屆時,一代戲劇“新青年”將共同發(fā)出時代新聲。

        青評班全體學員與老師合影(攝影:劉佳奇)

        猜你喜歡
        新青年評論家戲劇
        音樂評論家的“內(nèi)功”修煉——論八項追求
        中國音樂(2022年3期)2022-06-10 06:28:36
        有趣的戲劇課
        快樂語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06
        著名詩人、評論家
        鴨綠江(2021年29期)2021-02-28 05:44:26
        著名詩人、評論家 吳思敬
        鴨綠江(2020年29期)2020-11-15 07:05:52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金橋(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36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評論家楊占平
        火花(2019年8期)2019-08-28 08:45:06
        戲劇類
        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學理論·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1:53:05
        《新青年》(珍情)讀者意見調(diào)查表
        新青年(2016年11期)2016-11-29 18:02:46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538| 人人爽久久久噜人人看|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国产人妻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呦系列呦交| 高清少妇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三级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18禁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饥渴的熟妇张开腿呻吟视频| 亚洲人妻无缓冲av不卡|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精品天堂色吊丝一区二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麻豆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国人成人自拍视频| 人妻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男人女人做爽爽18禁网站|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1| 白白色发布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午夜视频在线| 免费视频无打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视频wwww色| 国产美女遭强高潮网站|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 | 国产亚洲精品色婷婷97久久久| 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影片最多| 日本人与黑人做爰视频网站| 99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高清免费在线|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 情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精品免费av不卡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少妇完整版| 日韩极品视频免费观看| a级毛片免费观看在线|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