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清
(南靖縣“非遺”保護傳承展演中心,福建 漳州 363600)
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思考
高秀清
(南靖縣“非遺”保護傳承展演中心,福建 漳州 363600)
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速,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遭受著猛烈的沖擊,保護、傳承已刻不容緩。要根據(j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身特點和地域特色,認真做好宣傳展示工作,加大傳承人的培養(yǎng)力度,并通過科學記錄與內涵挖掘,使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活態(tài)文化世代傳承。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我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國。就以南靖縣為例,它就有閩南薌劇、土樓客家山歌、竹馬戲、四平鑼鼓樂等十多種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到人們的文化、生產、生活、手工藝等各個領域,包括傳統(tǒng)表演藝術、民俗禮儀與節(jié)慶等等,具有獨特的區(qū)域和地域特色。但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速,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遭受著猛烈的沖擊,有的越來越不被人們所認知。在新形勢下,要根據(j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身特點和地域特色,認真探索做好保護與傳承的新路子、新方法,使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活態(tài)文化世代傳承。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與展示,是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知識,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增強公眾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意識的有效方法。
(一)要廣泛宣傳。政府主管部門要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工作,一是加強與新聞媒體合作。通過媒體宣傳、開設宣傳論壇、建立網站等形式向公眾廣泛宣傳,加深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和認識,提高全民參與搶救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積極性;二是搞好節(jié)慶宣傳。結合文化遺產日和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廣泛開展健康有益的民俗活動和群眾文化活動,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知識;三是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把優(yōu)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寫入普及讀物,讓學生了解當?shù)氐姆俏镔|文化遺產以及保護知識,培養(yǎng)全民熱愛、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觀念和意識。
(二)要做好展示。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力度,通過圖片、實物、多媒體視聽藝術等新穎多樣的展現(xiàn)形式,結合現(xiàn)場表演和觀眾參與互動等多種方式,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色和內涵。如南靖縣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展演中心,在土樓旅游區(qū)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區(qū):集中展演閩南薌劇、土樓山歌等民間民俗節(jié)目,讓游客能夠一睹南靖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風采,真實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效果十分明顯。
非物質文化遺產依托人而存在,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xù),沒有傳承人,就沒有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加強傳承人的培養(yǎng)。就目前我國許多地方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年齡偏大問題比較突出,有的傳承人綜合素質較低,缺乏明確的目標方向,不能正確做好傳承工作。因此,政府主管部門要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從事傳統(tǒng)手工技藝和表演藝術的老藝人招收新的繼承人,并賦予他們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使他們能自覺將所掌握的精湛技藝無私地傳承下去。學校教育傳承是最有影響力、最有價值的傳承方式??稍诋?shù)刂行W開設相關課程,對一些熱愛傳統(tǒng)藝術技能的優(yōu)秀學生,可作為藝術特長生招進學校加于培養(yǎng),以解決目前個體傳承所面臨的危機和壓力問題。
(二)做好傳承人的保護。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絕大部分信息都掌握在傳承人身上。許多傳承人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不可復制的,因此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護那些具有超高藝術技能和深刻文化內涵的傳承人,使他們的工作、生活等方面得到必要的保障。對于生活困難的傳承人,給予發(fā)放適當?shù)难a貼,使他們能專心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弘揚工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活態(tài)傳承的特性,在歷史變革與時代沖擊下,比有形文物更加脆弱,更容易消逝。當前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記錄和內涵挖掘,顯得尤為急需和緊迫。
(一)做好科學記錄。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來源于生產力不發(fā)達的農村地區(qū),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這些農村地區(qū)也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著深刻變革。這些變革加速了一些與時代發(fā)展“不適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亡。因此政府主管部門要切實肩負起責任,采用多媒體的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科學記錄,真實的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貌,讓后人更加真切的了解遺產的全貌。
(二)深入挖掘內涵。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點是深入挖掘其深刻內涵。由于一些地方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挖掘不夠,導致其檔次不高,缺乏獨特性、吸引力。政府相關部門要組織當?shù)刈骷?、民間文藝家、音樂家,深入民間,挖掘那些已瀕臨滅絕,又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民間工藝、技藝及其代表性傳承人所蘊含的精華。通過深入挖掘其內涵,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要緊密結合當?shù)貙嶋H,全力、全面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讓這些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與社會的進步相得益彰,同步發(fā)展。
[1]郭小白.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河南文化年鑒,2002年.
G124
A
1005-5312(2014)23-02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