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啟陣
古往今來,婚姻經(jīng)歷都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大事,它對人的思想感情都有直接的影響,研究談論古人婚姻經(jīng)歷的行為有時并不只是出于無聊的八卦逗趣。
說起李白第一次結(jié)婚,是在二十七歲上,婚姻的對象是安陸(在今湖北?。┑脑S氏。許氏出身高門望族,其祖父許圉師曾經(jīng)做過左丞相。許圉師的父親許紹更是了得,跟唐高祖李淵同過窗,后來被封為安陸郡公。許圉師因為小兒子許自然打獵時殺了人,為抵罪遭到貶謫。但是,百年之間,許家一直是簪纓滿門,相當興旺的。李白這一次結(jié)婚,居間搭橋牽線的就是一位姓孟的州縣副職官員(少府)。
李白跟這位許氏夫人大約生活了十年,生有一女一兒。女兒名平陽,兒子小名明月奴,后改名為伯禽。李白后來帶著兒女,移居東魯(今山東濟寧),詩文之中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許氏的身影。有人以為許氏病故,有人以為婚變,但都沒有定論。
這一段婚姻,最讓李白煩惱的是入贅一事。入贅,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一直被認為是不光彩的事情?!稘h書·賈誼傳》有“家貧子壯則出贅”的話,可知是窮人家孩子的一種不得已出路。即使他是胡人,傳統(tǒng)觀念相對淡薄一些,但是,從李白內(nèi)心講,顯然是不情愿的。這種煩惱心思,他的一些詩文中有所流露。例如,少年行一詩的“遮莫姻親連帝城,不如當身自簪纓”,《鄴中贈王大人》一詩中的“投軀寄天下,長嘯尋英豪,富貴吾自取,建功及春榮”等詩句,都不難品味出李白的苦惱心情。這情形有如宋人洪邁所說:大賢不偶,神龍困于螻蟻,可勝嘆哉!
第二任妻子劉姓婦人,不是一個浪漫之人,她對李白的詩歌完全不感興趣,對李白整天只知道飲酒作詩高談闊論而不懂得掙錢養(yǎng)家,讓她過上吃香喝辣的生活,很快就感到了不滿,乃至厭惡。二人的關(guān)系,終于以離婚了結(jié)。
李白的第三段婚姻,婦人只是妾,并未扶正。這位婦人原來是李白的一個鄰家女子,可能是李白看上她的姿色之后,再想辦法納為妾的。李白有一首《詠鄰女東窗海石榴》詩,專門表現(xiàn)詩人對這女子的愛慕之情詩如下:
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
清香隨風發(fā),落日好鳥歸。
愿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
無由一攀折,引領(lǐng)望金扉。
從這首詩看,李白很可能經(jīng)過一個暗戀——苦戀——追求的戀愛過程,如果將這一段婚姻理解為李白的自由戀愛,未嘗不可。之所以是納妾,而不是娶為正室,原因可能是這位鄰家女子只是普通民女,按照唐律,屬于士大夫階層的李白不得將其娶為妻子。
這位連姓氏都沒有留下來的妾,下落如何,是一直跟著李白生活,還是離婚夭折了,都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她給李白生了一個兒子,取名頗黎。
李白的最后一任妻子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孫女,他們結(jié)婚的地點在宋州(今天河南商丘一帶),時間應是天寶十二載(753年)之前,李白五十歲左右。今天可以看到不少李白寫給這位宗氏妻子的詩歌體書信和他代替妻子寫給自己的詩歌,僅天寶十四載就有《秋浦寄內(nèi)自代內(nèi)贈》《秋浦感主人寄內(nèi)》等,詩中飽含著思念之情。由此不難想象,宗氏是一位知書達理的婦人,李白對她是相當有感情的。
(冷鋒工薦自《讀友報》)
責編: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