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華
2014年6月17日的《大河報》報道,河南許昌市區(qū)上演溫馨一幕,為幫助進城賣瓜卻出了車禍的瓜農,市民主動抬高瓜價,在一個多小時內,將4 000多斤西瓜搶購一空。
農民開著拖拉機進城賣西瓜,不慎與停放在路邊的私家轎車發(fā)生刮擦,私家車主自稱只有交強險沒有其他車險,并強調自己光修車就需要2 000元,堅持要瓜農賠償。
很顯然造成這起事故的責任方是瓜農,按道理他應該如數(shù)賠償私家車主的損失,但是這個進城賣瓜的瓜農除了有200元錢之外,就只剩下一車西瓜。
一位市民見狀,主動提議將本是0.6元/斤的西瓜提高到1元錢/斤。這位市民的提議,立即獲得了眾多市民的熱情支持。大家不僅主動每人購買數(shù)十斤乃至數(shù)百斤西瓜,有些需要找零的顧客還主動要求瓜農不要找零了。很快,一車西瓜就所剩無幾。旁邊的超市得知情況后,趕過來將剩余的西瓜一攬子全部買下。
在這一起事件中,我們看到,只要有一個人奉獻愛心,馬上就能夠得到很多人的響應,并迅速激活在場所有人的愛心。最后,就連車輛被刮擦的私家車主,在詢問了修車店老板而得知修車費需要1 000多元后,受到現(xiàn)場氣氛的感染,也主動將索賠金額降至600元。
一場瓜農與私家車主因刮擦造成的矛盾糾葛,非但沒有形成“針尖對麥芒”的互不相讓之局面,反而在圍觀群眾的積極幫助和愛心奉獻中,轉化為一場令人感動的生活劇。
瓜農的樸實擔當,現(xiàn)場群眾的愛心奉獻,私家車主后來的主動禮讓,都在這幕街頭劇中得到了生動的展示。
相信在這幕生活劇中,每一名角色扮演者,不僅內心會得到一次洗禮和升華,而且會將這種愛心在生活中繼續(xù)傳遞。
我們最應該感謝那位首先倡導“抬價”搶購西瓜的市民楊媛媛,正是這位善良的“愛心路人甲”,首先釋放了她的愛心,讓眾多市民群眾心中最原始的善良得到“激活”。
愛心被瞬間點燃,最后凝聚成對瓜農乃至弱勢群體的博愛,讓這一部生活劇變得溫馨而感人。有人將現(xiàn)場用手機拍照后發(fā)到微博上,還配上了簡單的文字:“清晨的城市,滿滿的都是感動?!?/p>
其實,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無論在城市街頭,還是鄉(xiāng)村集鎮(zhèn),乃至我們日常的各種生活瑣事中,都可能會發(fā)生因為一點“刮擦”而與他人產生矛盾的現(xiàn)象。
如果此時,“路人甲”看熱鬧不嫌事大,予以慫恿甚至“煽風點火”,矛盾就會立刻升級,最后發(fā)展到不可收拾,這對當事雙方甚至全社會都有危害。然而,如果此時多一些楊媛媛這樣的“愛心路人甲”,用愛心之雨來滋潤滿心焦躁的雙方,那么就會將當事者以及圍觀人的內心融化。
愛心加愛心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釋放出無邊的大愛,所有矛盾、不快,甚至糾紛都會被解析、融化,甚至最后演變成溫馨四溢的感人劇情。
因此,從這一事件中,我們不僅要為第一位倡導“抬價”的“愛心路人甲”點贊,更要從中得到啟發(fā),在今后遇到類似矛盾糾葛的現(xiàn)場時,積極帶頭做這樣的“愛心路人甲”。若人人都能如此,我們的社會何以不溫馨四溢、和諧安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