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珍 黃岡師范學院建筑學院 湖北省 黃岡市 438000
工程造價管理中BIM的有效運用分析
文/胡珍 黃岡師范學院建筑學院 湖北省 黃岡市 438000
就現階段而言,工程造價管理中還存在不足之處,無法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導致工程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無法有效實現。建筑行業(yè)要想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必須要在工程造價管理中充分運用BIM技術,實現建筑的現代化發(fā)展。本文就對工程造價管理中BIM的有效運用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
工程造價管理;BIM;有效運用
工程造價管理作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管理方式落后、管理體制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等,難以滿足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需要改革和完善。有效運用BIM技術[1]。能實現建筑企業(y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確保建筑行業(yè)朝著現代化和信息化的方向發(fā)展。
(一)管理模式不完善
我國大部分建筑企業(yè)在對工程造價進行管理時,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定額管理模式,無法對組織方式、技術水平以及技術方法等之間的差異進行分析,難以適應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同時造價管理部門往往屬于分割管理,各部門之間難以協調配合,導致工程造價管理缺乏實效性,管理的質量和效率低下,不利于建筑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工程造價方式落后
對于我國建筑工程造價計算方式而言,其仍然傳統(tǒng)的定額計價方式,這導致信息數據與市場相脫離,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相對滯后。定額信息數據往往5年才能進行一次修編,而市場的價格水平和供求變化不斷變化,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工程定額難以符合實際市場需求,影響工程造價管理的實效性。二是消耗量指標落后。政府制定的消耗量指標主要是對當地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一種反映。目前大部分建筑企業(yè)的造價管理機構,其多采用政府制定的消耗量指標,但是由于各地區(qū)存在較大的差距,該指標難以準確反映生產力水平[2]。因此盲目使用該指標,會導致工程造價與市場經濟變化不相適應,影響造價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不利于建筑企業(yè)的發(fā)展。
(三)管理技術落后
目前部分建筑企業(yè)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管理的技術,這個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無法實現過程管理。造價管理的精細化需要對不同的工序、構件以及時間等進行細化,但是企業(yè)往往只重視項目頭尾的價格,而忽視過程中的成本管理,導致實際成本與預算成本存在較大差距,出現預算超支現象。二是造價分析數據缺乏精細度,功能較弱。建筑企業(yè)多采用表格法的套價軟件,這只能對一條清單總數據進行分析,僅僅只能對投標預算、結算加以計算,而無法進行時間維度的分析,難以滿足施工樓層按構件分析的,影響工程造價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一)決策階段
建立BIM數據模型,利用其可視化和模擬化的優(yōu)勢,從而為工程項目的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同時工程造價人員可對建筑周圍環(huán)境、照明以及日照等情況進行分析,利用該模型中構件可運算性,對工程量進行統(tǒng)計,并根據造價云端系統(tǒng),及時準確地對相關估算指標以及價格信息加以查詢,有效完成工程的預算編制工作[3]。一般而言,在工程造價管理過程中,項目決策到施工等階段,其會涉及到大量的經濟信息和技術,有效運用BIM模型,能夠快速分析相關的信息,形成造價指標以及BIM數據庫,確保投資估算的準確性,提高決策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
(二)設計階段
工程造價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設計階段,其直接影響著造價的準確性和合理性。在設計階段有效運用BIM技術,利用BIM數據庫限額設計項目數據,確保項目在經濟和技術上具有可行性。同時在設計審核階段利用BIM的可視化特點,能夠有效避免設計中存在的沖突,降低返工概率,節(jié)省成本。此外,在對施工圖紙進行設計過程中應用BIM模型,能夠直接獲取3D圖形文件、進度計劃以及工程信息,便于后續(xù)施工中勞動力計劃、采購計劃、材料制定以及進度款支付等項目實施,確保工程造價管理的高效化。
(三)施工階段
在施工階段的造價管理中運用BIM,主要是在資金使用計劃、進度款結算、索賠管理、工程變更、工程計量以及偏差分析等方面的應用。對于該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而言,其主要就是將造價控制目標值制定為計劃投資額,在施工過程中對造價目標值與實際值進行定期比較,有效分析其產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進行控制,有效實現造價控制目標。將BIM技術運用在施工階段,能夠對工程成本信息進行快速搜索,并生成相關的對比文件,有效解決造價偏差問題。此外,利用BIM模型的自動化特點,無縫對接工程量,充分利用無線射頻技術,從而對建筑空間和施工階段的造價進行獲取,合理審核和安排資金。施工單位可以利用該模型,統(tǒng)計工程量中的工序與進度,實現分類管理,確保造價的精細化和動態(tài)化管理。
在工程造價管理中運用BIM技術,其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企業(yè)現代化成本的管理。利用BIM技術,能夠在BIM數據庫中匯集相關的造價信息,并對其進行多維計算處理[5]。同時對比分析、拆分統(tǒng)計相關的信息數據,在企業(yè)內部建立平臺進行共享,從而有效促進各部門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滿足人員信息的調用以及數據的查閱。此外,將企業(yè)內部ERP系統(tǒng)與BIM數據模型進行有機結合,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避免人工錄入數據的差錯率,形成項目管理與資源管理的一體化,降低生產運營成本,提高資金使用率,促進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綜上所述,工程造價管理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管理模式不完善、工程造價方式落后、管理技術落后等,導致企業(yè)管理效果低下。因此在工程造價管理中,要將BIM技術有效運用在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招投標階段、施工階段以及竣工階段,實現工程造價的全過程管理,促進建筑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韓學才.BIM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施工技術,2014,18:97-99.
[2]張?zhí)祢?基于BIM技術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06:224-225.
[3]錢薇.BIM技術在建筑項目造價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建設科技,2015,13:82-83.
[4]黃華.建設工程設計階段造價控制新方式——基于BIM的建設工程造價管理[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10:58-61.
[5]張樹捷.BIM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建筑經濟,2012,02:20-24.
[6]劉志峰.房地產走向技術興業(yè)[J].中國房地產業(yè),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