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個農業(yè)大國,人口眾多,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我國的糧食生產也需要呈現出增長的趨勢,只是隨著環(huán)境的惡化多變,糧食的產量并沒有隨著種植面積的增加而同步增長。對于大豆種植來說,不僅要面對環(huán)境氣候的考驗,還需要面對病蟲害造成大豆產量銳減的不良局面,因此,為了增加大豆的產量,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必須改進,本文從幾個方面敘述了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
關鍵詞: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5.65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70
經濟的帶動,引發(fā)了各行各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以致于廠房建筑占據了原先的生產用地,在有限的耕土資源上要讓糧食的產量增加,已經是農業(yè)科學研究人員與農民倍加關注的問題。糧食產量在環(huán)境的不可抗因素的影響下而有所下調,這就需要我們在其他方面著手。病蟲害是造成糧食產量下滑的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防治病蟲害的技術需要不斷的發(fā)展研究,以保證糧食的產量和質量。
大豆是我國主要豆類之一,也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一直是農戶們親睞的農作物之一,大豆病蟲害是影響大豆產量和質量的主要問題之一。本文首先介紹了大豆主要病蟲害的分類,而后總結大豆病蟲害防治方法的分類,最后列舉幾種大豆最常見病蟲害的農業(yè)防治與化學防治方法,供廣大農戶參考學習。
1 大豆主要病蟲害分類
大豆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生產種類之一,其產量一直都是關注的重點,但隨著環(huán)境的惡化,以及病蟲害的威脅越發(fā)嚴重,使得大豆產量一直得不到增加還有所下滑。部分地區(qū)的病蟲害率高達5%~10%,使大豆的產量損失達到4%~15%。因此,大豆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必須加快進程。
據統(tǒng)計,大豆的主要病害種類有二十多種,主要包括:大豆根腐病、褐紋病、大豆霜霉病、孢囊線蟲病、大豆灰斑病、細菌斑點病、菌核病、輪紋病、灰星病、細菌葉燒病等,這些病害的發(fā)生,造成的后果較重,其中孢囊線蟲病的病害程度更是有逐年加重的趨勢。
大豆的蟲害分類大約有三十多種,其主要的蟲害有潛根蠅、大豆食心蟲、白邊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另外還有特定年份會出現的蚜蟲、薊馬、二條葉甲普遍發(fā)生,幼蟲成蟲的危害都有日益加重的趨勢。草地螟、圓跳蟲、煙夜蛾、四星葉甲等害蟲多發(fā)及危害嚴重的食心蟲等。
2 大豆常見幾種病蟲害的防治
大豆病蟲害的預防是大豆種植過程中一個關鍵步驟,筆者建議農戶要做好大豆病蟲害的預防工作,以預防為主,降低發(fā)病幾率。
2.1 防治方法分類
一般來講,大豆病蟲害在防治方法上主要有農業(yè)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注重栽培管理四大方面,每一個分類都有各自的特點。一是農業(yè)防治,從根本上預防病蟲害再生,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的概率;二是化學治理,是普遍治理糧食病蟲害的一種治理方法,它能夠有效地降低病蟲害的程度;三是生物防治,環(huán)保有效的治理蟲害,已經在快速的發(fā)展中有漸漸取代常規(guī)化學治理的趨勢,打破大豆病蟲害的防治瓶頸;四是管理栽培,從播種、施肥以及中耕三方面入手,使產量增加。大豆種植采用的防治技術都要因地制宜,同時針對各種病蟲害也要有相對應的方式才行,一般最常用的就是農業(yè)防治和化學防治。
2.2 常見病害及蟲害的防治措施
大豆病蟲害的種類繁多,筆者這里介紹幾種最常見的大豆病蟲害農業(yè)防治與化學防治措施,分別是大豆根腐病、大豆霜霉病、大豆?jié)摳壓痛蠖故承南x的農業(yè)防治與化學防治措施。
2.2.1大豆根腐病 農業(yè)防治。建議合理輪作,盡量避免重迎茬。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土壤濕度,合理密植,及時中耕松土,增加土壤和植株通透性是防治病害發(fā)生的關鍵措施;化學防治。建議用含有多菌靈、福美雙和殺蟲劑的大豆種衣劑拌種,每100公斤種子用種衣劑1000~1500毫升。
2.2.2 大豆霜霉病 農業(yè)防治。首先要選用抗病品種,針對該菌卵孢子可在病莖、葉上殘留在土壤中越冬,提倡與非豆科作物輪作。中耕除草,將病株殘體清除田外銷毀以減少菌源,排除積水,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強田間管理。鋤地時注意鏟除系統(tǒng)侵染的病苗,減少田間侵染源;化學防治。用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5%拌種。田間發(fā)病時可用乙磷鋁300倍液或甲霜靈800倍液噴灑,每畝用藥液40公斤。
2.2.3 大豆?jié)摳?農業(yè)防治。大豆田秋季深中耙茬。深翻可降低成蟲的羽化率,秋耙茬能把越冬蛹露出地表,經冬季低溫干旱,使蛹不利羽化而死亡。建議適當輪作,也可減輕危害;化學防治。提倡施用甲基異硫磷水溶性顆粒劑,于播種時撒在溝內,濕土效果好于干土,中性土比堿性土效果好,要求用器械施不可用手施,更不允許溶于水后手沾藥施用。
2.2.4 大豆食心蟲 農業(yè)防治。同樣建議合理輪作,輪作距離應距前茬豆地1公里以外;選用抗蟲害、早熟能力強的大豆品種;及時秋翻秋耙,殺死越冬幼蟲,降低蟲害發(fā)生幾率;化學防治。在發(fā)生期查見豆株有1%~2%的植株有蛀莢危害狀時(此時為卵孵始盛期)開始防治,7~10天防治1次,連續(xù)防治2次,可選用2.5%功夫菊脂乳油30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20%殺滅菊酯15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 1000倍液,52.5%農地樂乳油1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參考文獻
[1] 鞠 巍,李金元,佟 巖,湯 博. 北方大豆病蟲害及科學防治技術[J].吉林農業(yè),2013,(16).
[2] 孫少龍,王英智.大豆常見病害防治技術[J]. 吉林農業(yè),2014,(13).
[3] 高 松.大豆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吉林農業(yè),2013,(24).
作者簡介:張紅艷,大專學歷,九臺街道辦事處,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