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 歧
寫在魯迅故居
敏 歧
之一:燈火
那“朝花”,那“野草”,那“華蓋”,就誕生在這間小屋,就誕生在那雞聲迭起,那星殘月落。
吃的是草,擠出的是血,是奶,而且是那么濃,那么多。
有一種精神的饑渴。
我走時,悄悄剪取了,先生窗前的一片燈火。
之二:肩
桌上的鐘,時針指向兩點,那該是深夜,那該是春寒料峭的大夜彌天。
先生,你何曾走遠?你也不能走遠!
——肩住濃夜,給一個民族一條晨光之路,依然是先生的鐵肩。
(選自《新中國60年文學(xué)大系?散文詩精選》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陳志澤 賞析]
偉大的魯迅,如何畫像?著名散文詩作家敏歧先生兩章不到二百字的散文詩以“燈火”、“肩”兩個意象的捕捉與創(chuàng)造,鮮明豐滿地描繪出魯迅的精神。
《之一:燈火》:
“那‘朝花’,那‘野草”,那‘華蓋’”,抒情中簡潔的描述,連同“就誕生在這間小屋” 是實寫,而“誕生在那雞聲迭起,那星殘月落”的后半句則為虛寫,虛實相生,創(chuàng)造出深邃優(yōu)美的意境,也為后面“燈火”意象的出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濃郁的氛圍。
“有一種精神的饑渴”是精辟的概括,峭立于前后文之間,因為跳躍與斷層,思想容量巨大,魯迅精神的特征躍然紙上。
“悄悄剪取了,先生窗前的一片燈火”,燈火,已不止是形象的比喻,更是魯迅光和熱形象的閃現(xiàn)。面對燈火,我“悄悄剪取”,把對于魯迅的崇敬之情和跟隨魯迅前進的決心含蓄地表現(xiàn)出來,韻味綿長、雋永,令人深受感染。
《之二:肩》:
“桌上的鐘,時針指向兩點”別具現(xiàn)場感的“訪”的紀(jì)實,與聯(lián)想的“深夜”“春寒料峭的大夜彌天”,自然有機地連成一氣,創(chuàng)造出深遠的意境。又一處體現(xiàn)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力。
畢竟是在魯迅故居,在“深夜”,魯迅當(dāng)然不在屋里,那么魯迅在哪里?就有了緊接著的進一步聯(lián)想 :“你何曾走遠?你也不能走遠”。引人眺望魯迅踏著暗夜前行的背影,走進深遠的意境……先后兩個“走遠”又極富張力地從另一個角度刻畫出魯迅的高大形象。
“濃夜”對應(yīng)“晨光”,“給一個民族一條晨光之路”,藝術(shù)表達的跌宕與對比、反襯,達到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肩住濃夜的“先生的鐵肩”的堅強有力,也毫無疑義地凸顯出來了。
萊辛在談及藝術(shù)布局時說:“應(yīng)該選擇孕育最豐富的那一頃刻?!边@兩首散文詩就是這樣做的。
精短而完整、隨意而嚴(yán)謹(jǐn),凝練而詩意濃郁、意象豐滿,這是敏歧散文詩的顯著特點,在中國當(dāng)代散文詩名家中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