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思炳
卷首語
說說當官的“苦”與“樂”
□ 陳思炳
近一時期,當官的“苦”與“樂”在社會上引起熱議,一種是認為當官“苦”,一種是認為當官“樂”。
清代鄭板橋,金榜題名之后當了12年的“芝麻官”,當?shù)煤芮蹇唷K試@曰:“人皆以做官為樂,我今反以做官為苦。”他清廉自守,盡職盡責,克勤克儉,為百姓操心費神,夜不能寐?!把谬S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毙南蛋傩占部啵y能可貴。
我們共產(chǎn)黨的官,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是我黨的宗旨,大多數(shù)領(lǐng)導(dǎo)干部當?shù)亩际恰翱唷惫?。且不說那些為了勞苦大眾翻身求解放,前仆后繼、奮斗犧牲的革命前輩們,就以新中國成立后先進模范人物為例:焦裕祿強忍肝痛帶領(lǐng)蘭考人民治風沙;鄭培民踐行“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谷文昌常年和群眾一起“筑堤攔沙、圍海造田”,帶領(lǐng)東山人民除窮根;孔繁森離母別妻獻身雪域,撫孤獻血服務(wù)藏民;何家慶傾全家16年的積蓄扶貧大西南;楊善洲辛勤耕耘30載,留下萬畝林場獻國家;郭秀明擔任8年村支書,自己沒占村民一分錢,村里卻欠他4.9萬元……他們夙夜在公,不謀私利,“寧苦我一個,為了千萬人”,是忠實踐行黨的宗旨的光輝典范。
當然,自古以來,也有視當官為樂事美差的人,李鴻章就說過:“世上唯有做官最省心,也最容易。”那是封建時代,一旦金榜題名,當了官,就可前呼后擁,頤指氣使,搜刮民脂,日進斗金?!叭昵逯f雪花銀”,就是那些貪官的真實寫照。當今有些官,做得也輕松快活,一杯茶、一包煙、一張報紙看半天;泡會、赴宴、聽匯報,文件來了照抄轉(zhuǎn);辦事有人送紅包,花錢全由公款報。損公肥私,貪圖享樂,就是這些官的人生追求。他們樂了自己,苦了百姓。
當官是樂于吃苦,還是追求享受,根本在于世界觀。習近平同志曾諄諄告誡黨員干部:“讓每一個干部都深刻懂得,當干部就必須付出更多辛勞、接受更嚴格的約束。”黨的領(lǐng)導(dǎo)干部,更要樂于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當官不是為個人撈到什么好處,而是為人民謀福利。老紅軍甘祖昌在和青年談“什么叫快樂”時說過這樣一段話:“1951年我負傷后,上級照顧我,要我在蘭州、廬山休養(yǎng)。療養(yǎng)院的條件設(shè)備很好,還有醫(yī)生護士的熱情照顧,但我一點也不覺得這種生活很快樂,相反,成天無所事事,思想上很苦悶;后來組織上批準我回到了農(nóng)村,我?guī)ьI(lǐng)鄉(xiāng)親們開荒種地、植樹造林、興修水利,改變家鄉(xiāng)貧窮面貌,雖然很忙、很累,但思想上很充實,很快樂?!笔前?,高尚的人所追求的不只是個人的物質(zhì)享受,而是為人民造福。
其實,當前有些人所說的當官的“苦”,是因中央八項規(guī)定等一系列廉政措施出臺后,原來信奉“當官不發(fā)財,請我都不來”的人,如今高額“紅包”收不到了,高檔煙酒沒人送了,豪華宴席沒人請了,賣官鬻爵沒市場了,風月場里不敢去了,寶馬香車不許坐了,與之前相比,當然覺得“苦”了。相反,對于人民群眾來說,官員過得越舒適、越瀟灑、越輕松,百姓生活可能就越窘迫、越艱難、越痛苦;而官員越覺得為官“難”,為官“苦”,心懷敬畏,謹慎用權(quán),甘為群眾“吃苦吃虧”,那真正是國家之幸、百姓之福了。
共產(chǎn)黨人的“官”,并不是不講個人之樂,去做苦行僧,而是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官員之“苦”,就是為百姓造福,官員之“樂”,就是以百姓之樂為樂。官多一份苦,民多一份樂。當“苦”官,苦中有樂,必然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當“樂”官,樂極往往生悲,終歸要被人民唾罵和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