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齊
雨花石湯圓
材料:糯米粉400克,豆沙餡100克,可可粉20克,南瓜泥50克,紫薯泥50克。
做法:
1.把糯米粉分成3個100克的量,分別和紫薯泥、可可粉、南瓜茸揉成面團,其余的糯米粉也揉成面團。
2.將糯米粉面團搓成粗長條,可可面團、紫薯面團、南瓜面團搓成幾個細長條,隔開圍著糯米面團擺好,然后一起搓成長條,如果兩邊向相反的方向搓,可以形成很多花紋。
3.把揉好的面團做成一個個小劑子壓扁,包入豆沙餡。形狀不必規(guī)則,這樣看上去更像石頭。
4.煮熟即食。
廚房錦囊:雨花石湯圓的皮色,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制作,如喜歡紅色,則可以放入草莓醬。要注意的是,添加的顏色一定是無毒可食用的。湯圓的餡料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味調制,如黑芝麻、巧克力等等。
無餡湯圓
材料:糯米粉,枸杞,紅棗,白砂糖。
做法:
1.將枸杞洗凈,浸泡半小時待用,紅棗洗凈待用。
2.把糯米粉、白砂糖、水一起放入碗中,攪拌成團,用刀切成一小團一小團的,揉圓。
3.水開后,將之放入鍋中煮,然后放入枸杞、紅棗繼續(xù)煮。
5.出鍋前加入少量白砂糖。
廚房小貼士:
1.湯圓中的糯米粉可使血糖升高,哪怕沒有加糖,吃它也一樣不利于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
2.中醫(yī)說“甘入脾”,味甘的食物有“緩滯”作用,吃多了會減緩腸胃蠕動,導致打嗝、脹氣、腹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癥狀。因此,在吃湯圓的同時,可以搭配一些辛味的食物,如蔥、姜、蒜、辣椒等,來平衡湯圓帶來的緩滯效果,減輕對脾胃的傷害。
從每年的大年初六開始,手機上便會接到這樣的短信:“年過完了吧?人跑煩了吧?錢花完了吧?心疼慘了吧?酒喝足了吧?菜吃膩了吧?短信少了吧?沒人理了吧?那就乖乖去上班吧!”我總是哈哈一笑,然后回信過去:“湯圓還沒下肚,年就不算過完?!?/p>
是的,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便知道過年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一放寒假,家長們便會在督促著我們完成寒假作業(yè)的同時抓我們的差——買糖、買炮仗、買肉、買瓜子花生,還要在鹵肉和制作香腸的時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家里便會準時點起盤香,奶奶的念叨聲也在同時響起:“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一切籌備妥當,年就到了,各種食物一字排開,不間斷地端上桌來。大年三十的團圓飯自不必說,就連此后十五天的食物都有了安排。根據(jù)奶奶家鄉(xiāng)的規(guī)矩:“初一扁,初二圓,初三初四串大錢……正月十五錢滾錢!”也就是說,大年初一要吃餃子,初二吃湯圓,初三初四要吃面,將福氣和財運長長地穿起來。一直到正月十五,將那一碗圓滾滾、滑溜溜、甜滋滋的湯圓吃完,將好運氣盡數(shù)收入懷中,這個年才算是圓滿了。在奶奶年復一年的念叨中,這樣的正月飲食習慣一直保留了下來,也將福氣一年一年地傳了下來。
那時候,湯圓都是奶奶自己做的,餡料里面毫不吝嗇地放了很多豬油、黑芝麻、花生碎,還有其他甜蜜的東西。而且每個湯圓都會包得很大,揉得很圓,煮得很滑,用筷子很難夾起來,我總是喜歡先把湯圓的皮戳破,把餡料小心地吸出來,再試圖把癟下去的皮吹圓,拿去騙人,但是每次都會被識破。大大的房子盛不下我們的歡笑,便有一些從門縫和窗戶的空隙間溜了出去,在夜空里久久回蕩,讓如今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我回想起來,依然溫暖得想要落淚。
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湯圓充斥著超市的冰柜,自己動手包湯圓的機會越來越少,但是全家團聚的喜悅還在,家人健健康康的幸福還在。2014年正月,讓我們在品嘗美味湯圓的同時,也大口吞咽一些屬于自己的回憶、心愿和祝福吧。希望傳統(tǒng)不要被湮沒,希望那份甜蜜和滿足一代一代綿延下去。
(責編 冰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