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
母親經(jīng)常對我們講發(fā)生在她們那個時代的故事,她講得頭頭是道,我聽得津津有味。她講的關于“老戲迷”的故事,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母親那時候還小,村里有一個從外地逃荒來的人,我們這里管這些人叫“跑盲流”。他是外地戶,自然沒有土地,只好在村里的煤窯出苦力。他每頓飯幾乎都是窩頭就著咸菜,再加一碗湯,終日里不見細糧,更別說葷腥了。他愛抽煙,自己又買不起,只好弄些劣質(zhì)旱煙卷著抽。趕上村里開群眾大會,他總是最后一個離開,拿一把掃帚把人們?nèi)拥舻臒煹賿叩揭黄?,然后挨個扒開,瞇著眼睛,極貪婪地掏取里面所剩不多的煙絲,存儲到自己的煙盒里。
這樣一個人,葷腥沾不到,煙也買不起,卻迷戀上了看戲。平日里,他一分一毛地攢,攢夠了一張票的錢,就屁顛屁顛地跑去縣城里看一場戲。他可真稱得上是地地道道的老戲迷了!
在村里人看來,他是不務正業(yè)的,因為他不該享有那份“奢侈”,就該守著他的磚窯,日復一日地勞作。有人奚落他:“有那錢不如買上二斤肉,一壺酒,好好犒勞犒勞自己。何必呢?聽那兩段戲,能長一二斤肉???”
他不置可否,只是喃喃地說:“隔幾天聽一回戲,心就不那么空了。”這是一個令人心生敬意的人,他于貧瘠的時光里,主動給自己訂購了一份奢侈。
奢侈不是富人的專利。沒有人規(guī)定,清貧的人就該守著清貧,循規(guī)蹈矩地過日子。也沒有人規(guī)定,苦難中的人就必須千瘡百孔、唉聲嘆氣地活著。
美國電影《戰(zhàn)爭與愛情》中,醫(yī)生與護士有過一次對話。醫(yī)生認為該給傷員截肢,護士卻努力爭取為傷員保住那條腿:“對他來說,失去腿,生命也不再有意義?!贬t(yī)生說:“可你要知道,若這次不截肢,失敗了,第二次手術的費用會很昂貴?!辈贿^醫(yī)生最終還是妥協(xié)了,他說:“冒這樣的風險的確很奢侈,可沒有點奢侈又算什么生活呢?”
如今,每次回農(nóng)村老家,我都會為小廣場上那些扭秧歌的人感動。那些農(nóng)民累了一天,有的連衣裳都沒來得及換,就拿起扇子扭了起來。秧歌是勞動者的翅膀,不論多勞累,都可以扇出一份奢侈的激情來。
(摘自《意林·原創(chuàng)版》)(責編 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