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樹
不管怎樣,我們所有的敬意都源于一點:這個世界曾經(jīng)是他們的,他們要去的地方,也將是我們要去的。
世界上沒有魔鏡可以讓我們返老還童,卻有一扇門,可以讓我們?nèi)グ菰L未來的自己。張大諾便是第一個敲門的人。他用十年的時間,在北京松堂醫(yī)院做志愿者,并寫就了中國首部高危老人深度關(guān)懷筆記——《她們知道我來過》。2014年,這本16萬字的筆記不知道打濕了多少人的眼睛,又啟迪了多少人的心靈——
我會一直關(guān)懷這個老人,直到她離開世界
2004年2月的一個下午,32歲的張大諾走進了北京東郊松堂關(guān)懷醫(yī)院,那里住著上百名高齡和生命垂危的老人。彼時,正是老人們的午睡時間,張大諾在二樓的一個病房門口,看見一個奶奶穿戴整齊地坐在沙發(fā)上,正盯著門口看。他走了進去,兩人開始交談,話題很常規(guī),老人為啥不睡覺,多大年紀,以前是做什么的。
走時,張大諾對這位退休前教俄語的奶奶說會常來看她,奶奶很高興。這一次成功的交談令張大諾很興奮,一個高危老人居然與他談了二十分鐘。他覺得,這意味著,他可以進入這個陌生而古老的“村落”。
事實證明,他的自信相當盲目。
一周后的一個下午,張大諾再去松堂關(guān)懷醫(yī)院,與俄語奶奶聊天,她前言不搭后語。這時,張大諾才看到老人床頭的病歷卡上寫著:90歲,腦萎縮。離開時,張大諾內(nèi)心突然有了一種復雜的情緒,有對奶奶的同情,以及由這份同情產(chǎn)生的責任,甚至還有隱隱的困惑——沒有智慧,這份愛心就獻不出去。
張大諾第五次去看俄語奶奶時,是下午兩點。一進病房,俄語奶奶還在睡覺。張大諾剛在床邊站定,奶奶就睜開了眼??匆姀埓笾Z,她一愣,隨即認出了他,突然伸出手,打了張大諾一巴掌,說著:“你,你怎么才來?。 ?/p>
說著說著,她竟然哭了,說:“我想你了,你怎么才來呀?”隨即,她轉(zhuǎn)身指著窗外的過街天橋說:“我就瞅那里,下雨了你不會來,不下雨你就來。一不下雨我就瞅那,但沒有你。”奶奶擦著淚,張大諾也濕了眼角。
那一刻,張大諾第一次知道,一個連自己年齡都不知道的老人會有這么強烈的情感表達;第一次知道,她會這樣想著一個常來看她的人;第一次知道,她如此需要他來看她;第一次知道,讓老人等待的滋味……從那天起,張大諾對自己說,我會一直關(guān)懷這個老人,直到她離開世界。
不僅在這個世界里行走自如,也翻譯了這個世界
俄語奶奶如同一個領(lǐng)路人,讓張大諾走進了一個在自己人生經(jīng)驗之外的世界——臨終關(guān)懷。關(guān)懷的,不僅僅是俄語奶奶,還有很多很多人。重要的是,他不僅在這個世界里行走自如,也翻譯了這個世界。
俄語奶奶老糊涂了,時常跟室友另一個奶奶鬧矛盾,時常對她大喊大叫。可對方耳朵不好,聽不見她的責罵,仍然美滋滋地、樂呵呵地看電視。這令俄語奶奶相當抓狂,她更大聲地叫:“你能聽見嗎?你是裝聽不見!你聽得見!”終于,多次狂叫無效后,俄語奶奶在早餐時特意留下半個饅頭,在需要時,掰下一塊向美滋滋看電視的室友扔去。室友奶奶很平和,對張大諾說:“那個老婆子看我孩子多,就嫉妒我?!庇辛诉@種“同情弱者”的心態(tài),兩人相安無事。而這種態(tài)度,給了張大諾很深的啟示,從此,每見到俄語奶奶,他都說:“那個奶奶挺好的。”聞聽此言,俄語奶奶會撇嘴?!八枚啻魏臀艺f想跟你學外語,她特別佩服你,有學問,能和外國人對話。她說想和你成為好朋友,都說了好幾次呢?!睆埓笾Z的這些話,效果顯著,兩位老人漸漸相安無事了。
“讓老人感受自己強于他人的地方,并且充分利用這點,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边@是志愿之初,張大諾記下的心得筆記。這樣的筆記,他沒想到最終會成為一本書。
清醒時,俄語奶奶時常跟張大諾提及她的好朋友胡英,她們已經(jīng)多年沒見了,她非常惦記對方。張大諾決定幫其尋找,不想百般輾轉(zhuǎn),才知道胡英竟然也在松堂醫(yī)院,就住在三樓。當他將俄語奶奶推到發(fā)小面前時,兩個奶奶對視了一下,兩三秒后,俄語奶奶大喊了一句:“你,你在這啊?!苯又歉蟮穆曇?,“你,你怎么病成這樣了?!痹捯怀隹?,奶奶的眼淚奪眶而出。再看臥床的胡英奶奶,胸脯起伏,淚流滿面。俄語奶奶拼命地往前推輪椅,一手抓住胡英的手,貼在自己的臉上。
一個92歲,一個90歲,兩位老人在一個溫暖的午后,手手相握,淚流滿面,卻什么話也說不出來。
第三次上樓,胡奶奶的床空了。張大諾撒謊安慰俄語奶奶:“胡奶奶病好了,被兒子接走了?!倍碚Z奶奶什么都沒說,但整個人都頹廢了?!叭绻锌赡?,讓兩個是朋友的高齡老人住在同一個醫(yī)院或養(yǎng)老院吧。那種安慰的力量不是你我能想象的。另外,永遠不要告訴老人,他的好朋友去世了——老朋友還活著,對于他們來說,是生命力量的來源,哪怕,永不能謀面?!边@是張大諾的心得。
一場感冒令俄語奶奶一夜之間變得更老了。張大諾十幾天后再見她,她的目光散了,甚至不記得張大諾了。這就意味著,他對她的關(guān)懷必須重新開始。那些日子,張大諾幾乎天天去看望俄語奶奶,一點點地幫她恢復記憶。
五年后,俄語奶奶走了,可張大諾每次走進松堂醫(yī)院,都覺得她還在二樓等他。這樣的等待,讓他自從介入,就再也無法離開。
他們讓我見證了衰老,也讓我看到了何為生命力
俄語奶奶將張大諾帶入了高危關(guān)懷的世界,除了讓他見證了衰老,也讓他看到了何為生命力。
郝奶奶是張大諾永遠都無法忘記的一個。
郝奶奶身高1.5米左右,佝僂著腰。在她還能夠下床走路的時候,每天都要圍著一樓和二樓的走廊走一圈。她的步伐很穩(wěn) ,仿佛每一步都能踩出一個腳印,表情近于嚴肅。張大諾曾經(jīng)以為,郝奶奶是覺得病房太悶,直到一個晚上,他去探望郝奶奶,見她坐在床邊一個小板凳上,收拾一個很大的塑料盒子。她小心地把東西一件件拿出來,放在床上,又將它們按照原來的位置放回去。張大諾很好奇,郝奶奶說:“這是我鍛煉身體的一種方法,拿起來放回去,手和腦都能得到訓練?!睆埓笾Z肅然起敬,他深深懂得老人極度自律背后到底要克服多少東西——衰老的身體,由衰老而生的越來越大的惰性。在郝奶奶心中,對“自己能走”有著何等強烈的渴望,又有著何等強大的行動力。
90歲的歡樂奶奶也是如此。她在癌癥手術(shù)后來到松堂醫(yī)院。醫(yī)生實情相告:“您也許只能這樣躺在床上了。”可她對“坐起來”充滿了渴望,忍著腹痛,讓護工每天扶她在床上坐半小時。有時,忍不了了,身體就像散架一樣倒了下去,她會邊倒邊大聲喊護工,讓其再把自己扶起來,繼續(xù)坐著。半個月后,她竟然可以坐上一個小時了。于是,她又有了新的目標:站起來,像一個“人”一樣。她讓護工每天扶著自己下床,手把著桌子,在床邊站一小會兒。漸漸地,她可以獨自站一站,可以握著自助小推車,站在門口。對她而言,多站一分鐘就是勝利,向前多挪一厘米就是勝利。
張大諾用“美美的存在”來形容歡樂奶奶:“在她身上,我看到一個高齡老人品質(zhì)的重要。歡樂奶奶有這樣的胸懷與品質(zhì),她的內(nèi)心很寬闊。在她日漸衰老的生命里,日漸模糊的記憶中,還有一種東西那么清晰,那么堅固,那么醒目,散發(fā)著熱量與溫暖,護佑著她,并且給他人以慰藉。一個90歲的生命,如此高貴尊嚴?!?/p>
從張大諾的家到松堂醫(yī)院,不堵車的情況下,需要兩個小時的車程。十年間,他每周在松堂的時間平均十個小時。2008年,他辭去了在北京《國際先驅(qū)導報》的編輯記者工作,成為北京志愿者聯(lián)合會理事、志愿者培訓導師。這個轉(zhuǎn)身意味著,他將最大的養(yǎng)家糊口的責任交給妻子,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喜歡的事件之上了。時至今日,他依然是松堂醫(yī)院里最受老人們歡迎的志愿者。
張大諾說,他不擔心與爺爺奶奶們交流的話題,同樣的話題他可以說上五十遍、一百遍、五百遍,他們?nèi)匀慌d趣盎然。他擔心的是自己內(nèi)心中對這種重復的疲倦。他也不強求自己,厭倦了就換個老人交談。慢慢地,他發(fā)現(xiàn),兩三天后這個疲倦期就會過去,他又會興致盎然地與老人交流說了幾十遍的話。十年,他覺得自己的心理機制已經(jīng)被改造了,他時常驚訝于自己對那些舊話題又有了新鮮感。
“許多時候,不僅要把高危老人當做孩子,還要把他們當做嬰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知道他們的不易和需求?!?013年12月31日,張大諾完成了《她們知道我來過》的書稿。這本中國首部高危老人深度關(guān)懷筆記被一些人當成哲學書來讀,也被一些家庭和兒女當做實用的生活手冊。而對大諾來說,這些筆記是他和她們之間的記憶,是向生命致敬。他說:“我和她們,面對面,沒有任何距離,每寫下一筆,就仿佛徑直來到每一位爺爺奶奶的身邊?!?/p>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