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康麟
(江蘇省電力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8)
近年來,國內新建的大型燃煤電站鍋爐均采用低NOx燃燒器結合爐內空氣分級技術[1],通過對爐膛內煤粉燃燒過程合理組織實現(xiàn)低NOx生成和排放[2,3]。鍋爐燃燒優(yōu)化也是首選的鍋爐低NOx燃燒技術,燃燒優(yōu)化是通過鍋爐燃燒器運行參數(shù)的調整實現(xiàn)的,采取優(yōu)化控制爐膛出口氧量、燃燒器一、二次風量合理配比、平衡送入每只燃燒器的風粉量等方法,從而在燃燒過程中把NOx的生成量降到最低[4]。通過采用低NOx燃燒優(yōu)化技術進行某廠1000 MW 機組塔式鍋爐NOx排放特性試驗,降低了鍋爐NOx的排放濃度,分析鍋爐NOx排放濃度與電站鍋爐運行參數(shù)的關系,提出該鍋爐高效低NOx運行方式,可用于指導同類型鍋爐的燃燒優(yōu)化運行。
該1000 MW 超超臨界塔式鍋爐的爐膛尺寸為:21 480 mm×21 480 mm,冷灰頭下沿標高為4450 mm,爐頂管中心標高為111 275 mm。爐膛由管子膜式壁組成,水冷壁采用下部螺旋管圈和上部垂直管圈的布置方式。鍋爐采用四角切圓燃燒方式,設計和校核煤種均為煙煤,配中速磨煤機一次風正壓直吹式制粉系統(tǒng)。燃燒器為四角布置、切向燃燒、擺動式燃燒器,共設置12 層煤粉噴嘴。鍋爐燃燒系統(tǒng)為典型的LNTFS 燃燒器布置。煤粉燃燒器及CFS 噴嘴的水平布置如圖1 所示。該1000 MW 超超臨界塔式鍋爐的主要設計參數(shù)見表1。
圖1 燃燒器噴口的水平面布置
表1 鍋爐額定工況主要設計參數(shù)
試驗依據(jù)美國機械工程師協(xié)會性能試驗法規(guī)ASME PTC4.1(Steam Generating Units)[5]和GB13223—2011 [6]進行。試驗測試項目及方法見表2。相關運行數(shù)據(jù)在試驗中于DCS 中每15 min 記錄1 次。試驗測點布置示意圖見圖2。
表2 測試項目及方法
該1000 MW 機組塔式鍋爐NOx排放特性試驗煤質化驗的工業(yè)分析和元素分析結果見表3。
圖2 試驗測點布置示意圖
表3 試驗煤質分析結果 %
在機組負荷為1000 MW 下,運行磨組為ABCDE組合,維持負荷、蒸汽參數(shù)、二次風配風方式及磨煤機運行工況穩(wěn)定,進行了4個工況的變爐膛出口氧量試驗。變氧量試驗工況1~工況4 分別控制表盤氧量平均值分別為2.62%,2.48%,2.77%和3.12%,實測氧量兩側平均值分別為3.41%,2.89%,3.59%和3.68%。試驗結果表明,鍋爐NOx排放濃度隨氧量的上升而呈上升趨勢,工況1~工況4 試驗實測的鍋爐NOx排放濃度 分 別為230 mg/m3,213 mg/m3,240 mg/m3和248 mg/m3(NOx排放濃度均折算到6%O2下,下同)。
在機組負荷為1000 MW 下,運行磨組為ABCDE組合,維持負荷、蒸汽參數(shù)及磨煤機運行工況穩(wěn)定,進行了4個工況的變二次風配風試驗。變二次風配風試驗工況1~工況4 分別為正塔配風方式、均等配風方式、束腰配風方式和倒塔配風方式。試驗結果表明,該1000 MW 塔式鍋爐NOx排放濃度正塔配風方式時最高,倒塔配風方式時最低,其他2 種配風方式居中,工況1~工況4 試驗實測的鍋爐NOx排放濃度分別為247 mg/m3,223 mg/m3,222mg/m3和214 mg/m3。
在機組負荷為1000 MW 下,運行磨組為ABCDE組合,維持負荷、蒸汽參數(shù)及磨煤機運行工況穩(wěn)定,進行了2個工況的變煤層二次風試驗。變煤層二次風試驗工況1 和工況2的煤層二次風開度分別保持在20%和40%,其鍋爐NOx排放濃度分別為230 mg/m3和213 mg/m3。試驗結果表明:隨著煤層二次風的開大,鍋爐NOx排放濃度略有減小。
在機組負荷為1000 MW 下,運行磨組為ABCDE組合,維持負荷、蒸汽參數(shù)及磨煤機運行工況穩(wěn)定,進行了2個工況的變油層二次風試驗。變油層二次風試驗工工況1 和工況2的油層二次風風門開度分別為20%和40%,其鍋爐NOx排放濃度分別為229 mg/m3,247 mg/m3。試驗結果表明:通過開大油層二次風風門擋板,鍋爐NOx排放濃度明顯增大,其主要原因是開大油層二次風正好增加了在煤質初期揮發(fā)分析出燃燒所需要的氧氣,減弱了燃燒器區(qū)域的還原性氛圍,故NOx排放濃度上升明顯。
在機組負荷為1000 MW 下,運行磨組為ABCDE組合,維持負荷、蒸汽參數(shù)及磨煤機運行工況穩(wěn)定,進行了2個工況的變CCOFA 風門開度試驗。試驗工況1和工況2的兩層CCOFA 風門開度分別為100%和60%。試驗結果表明,將CCOFA 風門開度從100%關小到60%,鍋爐NOx排放濃度平均值從229 mg/m3上升到243 mg/m3。其主要原因是由于CCOFA 風位于主燃燒器區(qū)的上部,在主燃燒器區(qū)域附近形成了分級燃燒,因此CCOFA 風門開大,NOx排放濃度下降。此外,CCOFA 風風門開大也有利于減少節(jié)流損失,降低二次風壓和風機電耗。建議在機組滿負荷運行時,控制CCOFA 風風門保持全開狀態(tài)。
在機組負荷為1000MW 下,運行磨組為ABCDE組合,維持負荷、蒸汽參數(shù)及磨煤機運行工況穩(wěn)定,進行3個工況的變SOFAF 風門開度試驗。其中,工況1的SOFA 風風門保持全開;工況2 保持最上層SOFA-VI 風門全關,其他SOFA 風風門全開;工況3保持最上層SOFA-VI 風門全關,SOFA-V 風門開50%,其他SOFA 風風門全開。試驗工況1~工況3 得到的鍋爐NOx排放濃度分別為229 mg/m3,249 mg/m3和266 mg/m3。試驗結果表明:隨著關小SOFA 風風門開度,鍋爐NOx排放濃度則呈降低趨勢。究其原因,主要是逐步關小上層SOFA 風風門開度,使得送風風壓提高,在其他風門開度不變的前提下,主燃燒器區(qū)域的風量份額相對提高,增加了燃燒初期以及下層燃盡風區(qū)域的氧量供應,煤粉顆粒的燃盡效果得到提升,也恰恰是由于這個原因,主燃燒區(qū)域和下層燃盡風區(qū)域氧量的增加也直接導致了燃料型NOx大量生成,故NOx排放濃度隨SOFA 風風門的逐步關小而大幅上升。
采用低NOx燃燒優(yōu)化技術進行該電廠1000 MW機組塔式鍋爐NOx排放特性試驗研究,結果表明:(1)鍋爐NOx排放濃度隨氧量的上升而呈上升趨勢。為保證鍋爐高效低NOx運行,建議該鍋爐在機組負荷為1000 MW 負荷下燃用試驗煤種相近煤種時,控制DCS中爐膛出口氧量為2.5%左右。(2)在機組負荷為1000 MW 負荷下,為進一步降低該塔式鍋爐的NOx排放濃度,建議二次風方式采用均等配風方式或倒塔配風方式運行;鍋爐煤層二次風開度控制為40%;油層二次風風門開度控制為20%左右;CCOFA 風風門保持全開狀態(tài);并保持6 層SOFA 風風門全開。
[1]江哲生,董衛(wèi)國,毛國光.國產1000 MW 超超臨界機組技術綜述[J].電力建設,2007,28(8):6-13.
[2]高小濤,黃 磊,張恩先,等.1000 MW 機組鍋爐氮氧化物排放影響的試驗研究[J].熱能動力工程,2010,25(2):221-225.
[3]高小濤.電站鍋爐燃用混煤的煤質特性分析[J].江蘇電機工程,2009,28(1):63-66.
[4]高小濤,章名耀.SG-1036/17.5-M871 鍋爐NOx排放特性的試驗研究[J].鍋爐技術,2007,38(2):77-80.
[5]ASME PTC4.1(Steam Generating Units)蒸汽鍋爐性能試驗規(guī)程[S].美國機械工程師協(xié)會,1964.
[6]環(huán)境保護局,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13223—2011 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S].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