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李志剛 甘招萍
深圳美術館,是深圳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4月中旬以來,在這里舉辦的一個版畫展格外引人注目:古樸的灰色瓦房、斑駁的烽火墻,狹長的街巷、連綿延伸的石板小路,村頭遮天蔽日的香樟樹,還有小河上忙碌不停的船槳漁舟……每幅版畫都能讓我們這些久居城市,忙忙碌碌的人們駐足良久,細細深思?;蛟S,過快的城市化進程,讓兒時的記憶正在加速的遠離我們,比如,暮光下的小鎮(zhèn)、寧靜的河流、蜿蜒的石板街、古色古香的木板店門,這些都在閻敏的版畫上表現(xiàn)出來,勾起淡淡的回憶、濃濃的鄉(xiāng)情……
近日我們有幸采訪到國家一級美術師閻敏老師,他的家鄉(xiāng)就是在有著“版畫之鄉(xiāng)”美譽的江西省宜春市,讓我們一同走進閻敏“版畫鄉(xiāng)情”的世界,探尋作品背后有著怎樣的情思。
一邊看著鄉(xiāng)土情懷的版畫,一邊閻敏老師也向我們娓娓道來他的鄉(xiāng)土情懷,“我的作品是一如既往地傳承了宜春的版畫藝術特點。我版畫的根在宜春。”“自上世紀四十年代至今,宜春就有版畫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版畫藝術之花在這方土地上枝繁葉茂常開不敗,培養(yǎng)了不少有成就的版畫家。家鄉(xiāng)政府為了扶持這一文化特色,在政策和投入上給予了許多傾斜。例如:每年都舉辦版畫創(chuàng)作班或培訓班,集中一批作者在一起切磋和創(chuàng)作;聘請著名畫家、版畫家傳道、講學,在我的經歷中就接觸過王琦、李樺、李平凡、梁棟、俞云階、翟谷梁等老師的親自授課和傳藝;選送青年作者到美術院校學習版畫;在這種濃郁的版畫藝術氛圍背景下,大學畢業(yè)我就加入到宜春版畫創(chuàng)作的群體,并以傳承和發(fā)展宜春的版畫為己任。而后進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的進修深造,前年再度赴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做訪問學者。如今,宜春學院美術學院還專門設立了‘閻敏版畫工作室’。”
“尤其是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給我童年留下深刻的印象嗎,引領我步入藝術創(chuàng)作。宜春是一座古城,是一座典型的江南老鎮(zhèn),鐘靈毓秀,景色迷人。現(xiàn)在經過現(xiàn)代化建設的故鄉(xiāng)已然是另一番景色了,但是時間帶走的風景,卻一直保留在我的記憶深處……”
流年 綜合版 54x78cm
家住小河邊 綜合版 47X65cm
用閻敏自己的話說:“我是一個故鄉(xiāng)情節(jié)很重的人,雖說離開宜春20年,但是家鄉(xiāng)小鎮(zhèn)富有特色的民居、街巷、小橋流水、田園樹林、風土人情,以及童年、少年、青年的許多回憶在我心中確有著難以割舍的夢繞魂牽,也一直是我表現(xiàn)的對象??梢哉f,那種是有著多年農村生活經歷又離開農村在城市定居的人,都會有一種深入骨髓的故土情懷,培養(yǎng)出特有的心理意識和審美傾向,影響著我的繪畫品味,以至于在多年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中,潛意識地注入其情愫,并自覺不自覺地在作品里營造這種氛圍。如果說我的作品還有那么些情感真摯、樸實厚重特點的話,那其中切實寫進了我的情感和寄托,溶入了我童年的夢幻、生活的思索、心靈的期待、精神的寄托??v是時光流轉、乃至遷居都市,依然初衷不改,秉性難移?!?/p>
自上世紀40年代以來,一批又一批的專業(yè)非專業(yè)的美術作者投身于版畫創(chuàng)作,出了不少卓有成就的版畫家。
1986年,閻敏的版畫作品《林》入選全國第9屆版畫展,旋即被選送去香港參加中國現(xiàn)代版畫展并編入畫冊。在香港舉辦的中國現(xiàn)代版畫展是由版畫界元老王琦領銜的。兩年后,閻敏到中央美院進修,時任中國美協(xié)常務副主席、黨組書記的王琦一見到閻敏,馬上脫口而出:“我知道,你是《林》的作者?!边@句看似平常卻蘊涵莫大關心和鼓勵的話,閻敏時常會想起來,直到現(xiàn)在。
能把家鄉(xiāng)素樸靈秀的鄉(xiāng)情文化和特殊的生活韻味通過版畫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梢妼亦l(xiāng)的深情、對家鄉(xiāng)的愛在他的刀筆之下得到了盡情的傾吐。尤其是,當我們看到,大部分版畫是描繪宜春古鎮(zhèn)風情的,如《小鎮(zhèn)依稀》、《家住小河邊》、《冬日》等,都是他家鄉(xiāng)情結的淋漓展現(xiàn)?!缎℃?zhèn)依稀》是閻敏以飽滿的鄉(xiāng)情凝聚而成的得力之作。這幅作品以稚樸、和諧的筆調,描寫月光下恬靜的小鎮(zhèn),呈現(xiàn)出無比的美好與可愛。畫中靜流的小河、古老的拱橋、泊岸的舟船以及那融在一片氤氳之中、似虛似實、給人以夢幻和向往的小鎮(zhèn)民居,制造了一種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鄉(xiāng)情,使人觀后無不產生一種揪心揪腸的鄉(xiāng)思。
望秋山云起 綜合版 80×60cm
己丑年·小滿 綜合版 100X70cm
1987年,宜春版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閻敏有5件作品參展。這次參展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閻敏的作品分別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對外展覽公司、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中央美術學院、浙江美術學院收藏。正是此時,閻敏的作品受到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宋源文的關注。宋源文見到閻敏說:“這么年輕,作品挺深沉的嘛?!?988年,閻敏順利地進入中央美術學院進修。
那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年代,美術界如開閘的河水奔騰、激蕩,版畫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裂變、轉型的躁動階段。閻敏在創(chuàng)作領域展開了一些探索,創(chuàng)作風格由原來重風土人情,轉變?yōu)橹貍€性藝術,增加了作品的精神內涵,技法方面探索出使用兩種技法以上、凸凹結合的綜合版畫新路。1990年,閻敏的作品《冬日》獲全國第十屆版畫展銅獎?!抖铡返墨@獎,是綜合版在全國版畫展首次獲獎,算是開了先河。閻敏于鄉(xiāng)情之中傾注筆墨,施展才華,用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藝術風格,使他的作品超拔于流俗。
眾所周知,新興版畫和古代復制版畫不僅在制作技術上有很大差異,在藝術表現(xiàn)上也有所不同。而閻敏版畫卻是綜合版畫。閻敏老師自信地說道,我的綜合版畫有兩個特點:一是運用銅版—“凹版”加木版—“凸版”兩種技法混合應用;二是各種不同媒介材料在制版中綜合運用,即是將各種自然材料拼貼結合油畫做底子的方法制版,使得畫面中產生各種自然材料的肌理,產生一些偶然的、巧妙的色彩的層次感和畫面的新鮮感,使作品顯得厚重、豐富、耐看。例如我創(chuàng)作《民居》系列時,針對江南民居木質結構、磚土沙石的特點,用合適相配的各種材料作拼貼,使材質感非常強;創(chuàng)作《海風》系列時,直接用木皮做船,既逼真又自然,木紋肌理別致耐看,趣味無窮。由于使用了自然物做版,讓人欣賞作品時產生對生活的回味,對自然的聯(lián)想,對情感的追憶的獨特的審美感受。據(jù)我多年來從事綜合版畫的探索,我感到綜合版畫不僅僅是自由的組合,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思路。在各版種制作技法的組合運用之外,還可以吸納更加多樣、復雜的材料與制作技術,以拓展版畫本身的限制,從對版畫尋求新的的發(fā)展途徑看,這樣做有更加廣闊的前景。
誠然,作品是否優(yōu)秀的關鍵并不取決于表現(xiàn)形式和技法,藝術家的綜合學識和修為比技術技巧更為重要。因此,鉆研技法的同時,藝術家不斷地增強思想感情深度和藝術修養(yǎng)的厚度才會有更大的作為。只有通過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藝術思想,順應歷史發(fā)展調整更新觀念,調整創(chuàng)作心態(tài),接受新科技,開闊思維空間,激發(fā)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才情, 瞄準認定的目標,扎扎實實不懈怠地持續(xù)前行。
閻敏老師這樣說道:“走過百年歷史的中國現(xiàn)代版畫在經過改革開放30余年兼容并蓄,正以越來越多樣化的形式展示于世界。”技藝與思想觀念、修養(yǎng)集合才能產生藝術作品。每個畫種,每種藝術形式都有各自的技術性、制作性,藝術是依附于技術技藝才能存在,而且是很高的技術技巧。沒有技術難度支撐的藝術是飛不高走不遠的,當代藝術之各個畫種比較,版畫的技術一直就與時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緊密結合。
閻敏向記者介紹說,版畫的特點和版畫特有的魅力是其它畫種所不能比擬的。版畫創(chuàng)作是繪畫與手工藝結合,可以培養(yǎng)人的綜合素質;版畫從畫稿到制版再到拓印都由作者自己完成,每個過程都是創(chuàng)作,印出來之前效果怎樣是未知的,這個過程中有期待的焦慮和印出作品的驚奇而感到的興奮和情趣。在這個過程中是忘我的,也是享受快樂的。在版畫創(chuàng)作中普遍出現(xiàn)的狀況是,有時畫好,卻印不好,畫面上的效果出不來;有時畫可能不好,但版畫是通過媒介轉換拓印,出來卻有效果了。在這個不斷實踐探求的過程中,技巧和技法能力往往就提高了。版畫創(chuàng)作過程又是嚴謹?shù)?,它的程序多,制作性周期長,需要較強堅持力。制作版畫是手工勞動,要通過實踐,積累過失敗的經歷后獲得成功的經驗,在此過程中不知不覺培養(yǎng)了吃苦的精神、嚴謹?shù)淖黠L和堅持的品格,即任何事情都是經過堅持才有結果,才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無形中也促進了個人意志力的提高。據(jù)我對中小學美術教師版畫培訓的經驗看,抓版畫相對抓其他畫種在學校更容易出效果,我的“版畫培訓一周法”使得不少教師受益,通過他們的再傳授又使得不少學生受益,甚至能夠在全國、全省拿到大獎者也比比皆是。目前,“版畫培訓一周法”在我們這兒是一個品牌。促進了版畫在當?shù)氐姆敝成L 。
如果說閻敏的作品還有那么些情感真摯、樸實厚重特點的話,那其中切實寫進了閻敏的情感和寄托,融入了閻敏童年的夢幻、生活的思索、心靈的期待、精神的寄托??v是時光流轉、乃至遷居都市,依然初衷不改,秉性難移。
相對于其他畫種,版畫的技術性、制作性特征明顯,而且作品產出的時間周期比較長,這讓一些學畫人覺得不容易堅持。多年來從事版畫探索創(chuàng)作的精力,讓閻敏老師感到“綜合版畫不僅僅是自由的組合,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思路”,“版畫更需要創(chuàng)新理念”。
版畫創(chuàng)作對新技術手段、新思想新觀念的吸收應用也是最快的。各種新的元素的注入,使版畫可以做得更加現(xiàn)代更加時尚。例如著名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的絲網(wǎng)版畫色彩概括、強烈,多幅作品集成一件展示,強勢表現(xiàn)他的意旨,傳達他與眾不同的觀念。此外,版畫創(chuàng)作開啟藝術智慧的作用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著名版畫家陳琦原是做水印版畫的,他將在水印版畫中圖像符號轉換到木頭、金屬上就成為新的藝術裝置。當代藝術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講融合,玩“混搭”。著名當代藝術家徐冰由版畫概念切入,投入兩年工匠式的巨量勞動去刊刻兩千個誰也不認識的方塊字,以活字印刷方法排列組合手工印刷而成的作品“天書”《析世鑒》,將木刻版畫的技法和復數(shù)性特點演繹得淋漓至盡。帶給美術界的震動和啟迪是劃時代的。他貢獻的不僅是一件作品、一個裝置,更是一個觀念、一種思維方式。不僅是版畫的延伸,而是在于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以當代藝術表達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