崢 嶸
卷首語
總有一種力量讓人淚流滿面
崢 嶸
清明時節(jié),氣清景明,春回大地,鶯飛草長。
清明思故人,清明祭英烈。緬懷先輩,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
譚壽林是大革命時期中共梧州地方組織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眾所周知,中共廣西黨組織創(chuàng)建于梧州,而創(chuàng)建者與主要領導人便是譚壽林。在大革命時期,他領導了兩廣地區(qū)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運動,使梧州以及桂東南地區(qū)成為當時廣西最先接受廣東進步革命思想的影響與輻射的區(qū)域,西江流域的國民革命運動和工農(nóng)運動風起云涌。梧州成為廣西的革命中心并沿西江流域影響廣西各地,這是梧州與西江流域歷史上引以為豪的輝煌一頁。譚壽林還參加了廣州起義,在起義指揮部肅反委員會工作;后又輾轉(zhuǎn)到上海,從事工人運動工作,先后擔任了全國海員總工會秘書長、全國總工會秘書長等職務,領導全國的工人革命運動,在南京雨花臺英勇就義。他堪稱西江水道孕育的優(yōu)秀兒子。
我們崇敬的胡耀邦同志,離開我們25周年了,他的人格魅力,懿德風范,廉潔奉公,無私無畏,有口皆碑。耀邦同志兩次考察梧州的故事,鮮為人知。我們刊出這一珍貴史實,以表達對這位老一輩共產(chǎn)黨人的愛戴之情。
同樣值得崇敬的還有馬君武先生。馬君武先生在梧州創(chuàng)辦廣西第一所大學——廣西大學,這是他與梧州最膾炙人口的蝶彩佳話。為了辦好這所大學,先生可謂嘔心瀝血,跋山涉水,披荊斬棘,愈挫愈奮。梧州,是馬君武先生對至愛寄托感情、讓生死愛情劃上句號之地,也是馬君武成為我國教育事業(yè)“一代宗師”之地,使梧州一度成為廣西科學教育之中心。這又是梧州乃至廣西人文歷史上的燦爛一頁,我們特發(fā)《馬君武與梧州》、《憶恩師馬君武》兩文,以資懷念。
我們繼續(xù)為讀者講述李濟深的抗戰(zhàn)故事。將軍孤身一人,忍辱負重,在環(huán)境險惡的廣西故鄉(xiāng)堅持敵后抗戰(zhàn);他積極救援美軍飛行員,他嚴詞拒絕日寇和漢奸的利誘……面對日寇的明槍,官場上的暗箭,他從容應對,寧折不彎,堅忍不拔,體現(xiàn)出大無畏的膽魄、剛直不阿的品格、浩然的民族氣節(jié),如蓮花般出污泥而不染,令人敬仰。
詩人臧克家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獄中的譚壽林,曾給其為共產(chǎn)黨員的妻子錢瑛留下這樣一段話:“我多么希望,我的懷念的回音,像這茫茫黑夜里洪湖水的輕波細浪,飄然來到你的身旁。”愿所有的前輩與先烈,都能聽到我們“懷念的回音”,我們將從他們身上吸取奮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