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斯祥
給你一張瓦楞版紙、兩個凸透鏡、一根橡皮筋、一塊磁石,你能做成什么?如果你把它們交給谷歌,做出的東西或許會令你大吃一驚。
在2014年谷歌公司開發(fā)者大會上,谷歌除了推出最新手機操作系統(tǒng)Android L之外,還贈送給參會者一個黃色的小紙盒。把紙板盒戴在眼睛上,盒子里是急速退后的巴黎街景,參會者猶如身處在高速行駛的汽車上。由于畫面異常逼真,參會者不由地驚聲尖叫。
這個大出風頭的紙盒名叫Cardboard,是一款VR(VirtualReality,即虛擬現實)設備。簡單地說,VR就是讓人3600沉浸在計算機生成的三維畫面中,不同于3D電影,它更強調沉浸式的體驗,但是實現VR的設備花費動輒成千上萬。于是,位于谷歌法國巴黎部門的工程師大衛(wèi)·科茲和米安·亨利決定打造一款人人都用得起的虛擬現實裝置。
谷歌是安卓操作系統(tǒng)的開發(fā)者,大衛(wèi)·科茲便把安卓智能手機作為虛擬現實裝置設計的起點。接下來,是模擬電影院黑暗的環(huán)境。科茲選擇了硬紙板,一是因為硬紙板容易做成模型,二是他喜歡這個材料所表達出來的樸實。將剪裁后的紙板拼接成盒子,再在紙盒前方置入兩枚凸透鏡,利用凸透鏡成實像的原理將畫面聚焦,并產生虛擬距離。
他們同時編寫了一個同名APP,讓手機屏幕播放左右不同的畫面,雙眼能分別看到不同景象,便產生了3D效果。更重要的是,軟件還能指揮智能手機內置的陀螺儀偵測人頭部的運動,并根據陀螺儀反饋的數
據隨時變換視角——就好像景物是靜止的,因為人眼運動才看到了不同畫面,營造出人在境中的錯覺。
模型做好了,但Cardboard還需要一個實體按鍵點擊APP里的功能圖標。因為人不可能盯著屏幕的同時還伸手操作。于是,科茲想到:在盒內增加無線裝置來連接控制手機,但這樣勢必會大大增加成本,違背了設計的初衷。為此,兩位工程師大傷腦筋。
從起點出發(fā),解決問題的辦法還在手機上。智能手機通常自帶電子羅盤功能,其工作原理與指南針感知磁場類似。如果電子羅盤感應到磁場。軟件就可以執(zhí)行相應的操作。那么一塊磁鐵就能取代按鍵的功能。想到這里,兩人興奮地跳了起來。
實際操作時,他們在紙板的外側切割了一個圓環(huán)。放入釹環(huán)形磁鐵,隔著一層紙板是另一塊實心磁鐵,兩塊磁鐵平時相互吸引、固定。磁場相對穩(wěn)定。但當手拉外部的磁環(huán)運動,實心磁鐵也會被吸引,電子羅盤感應到磁場強度的變化,APP則對當前圖標自動執(zhí)行“進入”操作。
最終該項目受到谷歌的青睞,并把Cardboard的圖紙展示在官網,供大家下載,其原料購買成本不超過2美元。甚至,谷歌建議用戶買一份pizza,然后用它的包裝盒來制作。與此同時,與之配套使用的同名APP在PLAY商店上架,一周之內下載量就超過了5000次。通過免費APP,加上2美元的金子成本,扣動磁環(huán)選擇不同的圖標:比如進入谷歌地球,就好似人擁有了翅膀,低頭俯瞰高樓大山,抬頭飛向茫茫太空;又或進入旅游向導,一邊聽同步講解,一邊環(huán)視凡爾賽宮的每一處細節(jié)。
Cardboard雖然只是谷歌對“虛擬現實”的一次“試水”,但卻為消費者展示了虛擬現實的種種應用領域及延伸方向?,F在,越來越多的開發(fā)者開始在智能手機、游戲機上打虛擬現實這張牌,不過在此之前,你仍然可以DIY一款物美價廉的Card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