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黃道周史學思想析論

        2014-11-14 23:58:33楊肇中
        閩臺文化研究 2014年2期

        楊肇中

        (復旦大學歷史系,上海200433)

        黃道周史學思想析論

        楊肇中

        (復旦大學歷史系,上海200433)

        晚明學界在崇尚經世救時之實學的訴求下,掀起了向儒學經典回歸的學術運動。是時史學思潮亦在時代更革中發(fā)生無可忽視的異動。閩南黃道周為晚明一代大儒,其史學思想堪值注意。從三個方面對其史學思想予以析論:一、“經、史并重,以史證經”的方法論;二、史學的價值論;三、史學的經世功能論。

        黃道周;史學思想

        晚明學界在崇尚經世救時之實學的訴求下,掀起了向儒學經典回歸的學術運動。與之同時,“欲載之于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的史家意識,在晚明學者身上顯得尤為強烈。其史學亦表征出了與前迥異的面相。他們明確主張,“經、史并重”,“亦經亦史”,“兩者相為表里”,以及經世史學,并質疑是時“國史”的書寫,強調史學的真實客觀性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明社會急劇變動下的一種史學新思潮的涌動。

        對于“經史百家,無不隨問闡發(fā)”的黃道周來說,史學思想無疑是他儒學思想中重要的一環(huán)。在晚明史學思潮中,他的史學主張是什么呢?又是如何回應時代需求的?筆者擬從如下三個方面加以闡述:一、“經、史并重,以史證經”的方法論;二、史學的價值論;三、史學的經世功能論。

        一、黃道周主張“經史并重,以史證經”的方法論

        明中葉以降,學者們大多認同“經、史并重,二者互為表里”的觀點。如王陽明云:“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事即道,道即事?!洞呵铩芬嘟?,五經亦史。”李贄云:“經、史一物也,史而不經,則為穢史矣,何以垂鑒戒乎?經而不史,則為說白話矣,何以彰事實乎?”復社名士周鐘更為明確地主張:“經、史二學相為表里,不讀六經,無以正是非之本,不讀二十一史,無以極是非之變,士方窮居閉戶,不能取歷代掌故家言,殫厥源流,詳其得失,及國有大事,廷立而議,何以引古論今,援往轍之顯鑒,定群言之混淆哉?”他認為,經、史之學,二者互為表里,六經為含蘊歷史義理之本源,而二十一史則詳載歷史演遷之事跡,只有兩者并重,才能“引古論今,援往轍之顯鑒,定群言之混淆”,達到經世致用的目的。對于儒家經典原旨的追索和史學經世的思想相與奧援,促成了晚明學術轉型時期主張“經、史并重”思潮的來臨。

        黃道周頗為注重“六經”之學,且對于史學亦相當重視。他雖然沒有明確表達“六經皆史”之類的論說,但是,在他的著述中,“亦經亦史,經、史并重”的思想卻是所在多有。黃道周說:

        凡是大業(yè)載于經、史,不盡繇經、史。因心則經,因物則史;經以制心,史以制事,以約御博。

        黃道周認為,經、史文獻雖然不能窮盡儒家的“內圣外王”之道,但卻是儒者有志于圣賢之道的至為重要的下手處,“經以制心,史以制事”。讀書人要明了心性之學,須返諸儒家經典,而不是直憑一點靈明,任由良知自然呈現所能獲致。“因物則史”,如果要通曉開物成務,以應世用之學,則非讀史不可。另外,黃道周在這里所表述的“經”、“史”對于儒者的價值意義,與其對“博”與“約”之間關系的論述是互為一致的?!凹s”是通經之要,“博”是覽史之事。由此可推,他所主張的“經”與“史”的關系,在某種意義上,等同于“約”與“博”之間的關系。由“史”返“經”,從“經”到“史”,亦即是在“博”、“約”之間形成一個循環(huán)互動的認知模式。

        如果打破“經”、“史”之間的傳統分類,將“經”、“史”擺在同一平臺上看,“經”亦即是“史”,“史”亦即是“經”?!敖洝?、“史”之間實際上就是“一體二面”的關系。正如清代學者鄭開極為黃道周《禮記》經解著述作序時所云:

        “經”、“史”相為表里,“經”以載道,“史”以載事也。然《春秋》記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先王之典章法度,秩然而不可踰,“史”即“經”也;《書》以道政事;《詩》以道性情?;蛴浿笫?;或采之輶軒,皆得列于庠序,“經”亦“史”也。……若《表記》、《坊記》、《緇衣》、《儒行》諸篇,其亦史氏記言之義乎?蓋道在于事,圣人以是非予奪,立天下之坊;道在于言,圣人以立身踐行,正天下之表。

        鄭氏這一論議可謂深契黃道周思想之神脈?!啊洞呵铩酚浂偎氖曛惺?,先王之典章法度,秩然而不可踰?!痹谶@一意義上,“史”亦即是“經”。黃道周不僅突出了《春秋》之褒貶大義,而且,運之于象數之學的“數理邏輯”,與《易》、《詩》諸經一道,用以詮釋天地、日月以及人事的運行律則。此之謂“經”以載道;《春秋》又是記載春秋列國之事的“史”,因此,黃道周遵循“為《春秋》以本禮”的邏輯思路,以春秋之史來解釋《禮記》中《坊記》、《表記》二篇。他認為,《春秋》這一史籍中充盈著儒家禮樂的精神。因之,“《春秋》之義不盡于《表記》,而《表記》之義盡于《春秋》?!庇捎凇笆贰币暂d事,黃道周這一以《春秋》來詮釋《禮記》的經解著述,又是一種“以史證經”的路數?!吧w道在于事,圣人以是非予奪,立天下之坊。”“經”絕非所謂空言“道”或“義理”,其必定是通過“史”的敘述與義理的演繹相結合,然后彰顯“是非予奪,立天下之坊”的《春秋》之義?!端膸烊珪偰俊吩鴮S道周的《坊記集傳》與《表記集傳》的著述特點作過如下歸納:

        《坊記集傳》自序以為“圣人之坊亂,莫大于《春秋》”,故是書之體以《坊記》為經,而每章之下,皆臚舉《春秋》事跡以證。

        至《表記》篇則多言君子恭敬、仁義之德,而必以《春秋》證之。

        《四庫全書總目》認為,黃道周這些“以史證經”、“經史交融”的禮學經解著述,亦“非漫無根據,盡出附會”。此二書的價值意義就在于:“其說《春秋》互證旁通,頗有發(fā)明,雖未必盡得經意,特以議論正大,因事納規(guī),甚有關于世教?!睋Q言之,黃道周對于禮學經典的詮釋不是空幻幽眇的玄解,而是“因事納規(guī)”,征于史實的“互證旁通”之法。

        黃道周主張“經史并重,以史證經”的思想還體現在他的易學研究當中。如前所述,他的易學思想中一個異常顯明的特點便是對歷史推步之法的運用。他用春秋以至宋、元時期兩千余年的歷史,對應于《易》之六十四卦,以觀天道、人事之趨勢與走向?!白闫湮墨I,研其爻象”,天地之道皆備于此?!肮省洞呵铩氛?,天地之自修也;《詩》者,神之吟詠、歌嘯其事也?!对姟放c《春秋》遞為爻象,以圖天地?!秉S道周這種以《春秋》解《易》,以《詩》解《易》的方法,無疑亦屬于“以史證經”的路數。正如許蘇民先生所說,晚明清初的諸多學者思想中,有著濃厚的“以《易》為宗,以史為歸”的學術面向。在這一點上,黃道周思想確乎有類于此。

        平心而論,黃道周上述“經、史并重,以史證經”的學術思想,雖有一定新意,但并非有意于貶低經學的地位,來抬高史學的價值。換言之,在黃道周思想中,“經”的地位并未受到根本性的挑戰(zhàn)。這從他主張“先經后史,先史后籍”的觀點中可窺個中端倪。另外,如前所述,黃道周用“以約御博”來表述經、史之間的關系,這表征了一種帶有濃厚的“天不變,道亦不變”的普遍性倫理色彩的史學思想。

        二、黃道周的史學價值論

        “史之為務,申以勸誡,樹之風聲,其有賊臣逆子,淫君亂主,茍直書其事,不掩其瑕,則穢跡彰于一朝,惡名被于千載?!痹谥袊鴤鹘y禮法社會里,這一史學的道德審判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明代學者熱衷于修撰當代史,大多含攝批判現實,重建政治與社會道德秩序的冀圖。

        王世貞曾批評明代官修史書《實錄》云:“國史之失職,未有甚于我朝者也。故事有不諱,始命內閣翰林出纂修實錄,六科取故奏,部院咨陳牘而已。其于左右史記言動闕如,是故無所考則不得書,國忸袞闕,則有所避而不敢書。而其甚者,當筆之士或有私好惡焉,則有所考無所避而不欲書,即書,故無當也?!币S道周為“史學知己”的晚明史家張岱更為具體地指出:“宋景濂撰《洪武實錄》事皆改竄,罪在重修;姚廣孝著《永樂全書》語欲隱微,恨多曲筆。后焦芳以僉壬秉軸,丘浚以奸險操觚。《正德編年》,楊廷和以掩非飾過;《明倫大典》,張孚敬以矯枉持偏。后至黨附多人,以清流而共操月旦,因使力翻三案,以閹豎而自擅纂修。黑白既淆,虎觀、石渠尚難取信;玄黃方起,麟經夏五,不肯闕疑?!泵鞔腥~以后,學者們對于這種“有所考無所避而不欲書”、“改竄”與“掩過飾非”等恣意歪曲事實的明代國史修撰者的做法,進行了大膽的揭露與批判。

        雖然黃道周沒有針對明代國史修撰的現狀進行如上直白的批評,但是在他的許多著述文獻中仍可窺見其主張“據實直書”來矯正上述史學積弊的思想。黃道周在《緇衣集傳》中的《成信章》引證了一則史料,并予以評論云:

        魏征沒,上自謂失一鑒。有五世孫謩者,文宗拔為右拾遺,遷起居舍人,上常欲自閱《起居注》。謩不可,曰:“古置左、右史,善、惡兼書,陛下所為善,臣亟書,不一書脫;不善,又何敢不書?觀《記注》,臣不敢奉詔。上曰:“朕曩嘗觀之,庸何傷對?”曰:“此自曩時史官失職而然,若人主自觀史,則臣必有所諱,何以信后?”上曰:“善?!惫嗜酥髦孕?,不飾不誣,則史臣之責也。記注之臣,善飾其君,則天下之民,皆大其美而小其惡,民大其美而小其惡,則人主之好惡益亂而不可治矣。

        上述引文的大意是,魏征是唐初有名的諫臣,唐太宗亦能從諫如流。魏征去世后,太宗“自謂失一鑒”。魏征五世孫魏謩頗有史才,被文宗李昂提拔為右拾遺、起居舍人,擔任史官之職。李昂常欲翻閱《皇帝起居注》,史臣魏謩則堅決不同意。他說:“自古以來,史官對于君主的日常行為都是據實直書,善惡不隱的。如果允許君主自觀《記注》,史臣必然因有所隱諱而失職。”李昂聽罷,稱善是言。黃道周征引這則歷史故事,表達了他對于國史的纂修必須“據實直書”的史學思想。他認為,史臣的職責就在于對“人主之言行,不飾不誣”。如果君主身邊的史臣一味“善飾其君”的話,那么,其他臣民將會“大其美而小其惡”,進而導致君主因喪失外在道德規(guī)范的約束而“好惡益亂”。在黃道周看來,“據實直書”不僅具有一種史學方法論的意義,而且,其亦發(fā)揮敦促人們尤其是君主謹守道德規(guī)范的作用。

        在皇權官僚專制社會中,君主的權力如何得到監(jiān)督與限制,使之在儒家道德規(guī)范中運行,這是儒者們所必須面對與思考的。要達到這一目的,只有訴諸于“天命”。“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表频Z德性成為君主保持政權合法性的下手之處。而由上古時代“接通天人”的巫史職業(yè)轉變而來的史官則扮演了呈現君主德性的重要角色。因此,古代史官在理論上掌握了大量的話語權力。正如有的學者所說,“春秋時史官的載錄最初是藏之宗廟,呈現給神靈的,這種呈現實際上意味著天命的裁決,這才使得史官和他的文獻有力量?!比欢诿鞔膶嶋H政治權力運作中,史官職責的神圣性屢屢受到侵犯。明代《實錄》的改竄,國史的修撰失敗,大大侵蝕了史學的生命力。故此,明代中葉以后,此一情形頗為學者所詬病。李維楨說:“本朝無史,而遂以《實錄》為史,有識者病之,野史因是紛然錯出。晚明時期,學者私撰當代史的現象可謂紛然雜呈。其不得不說與明代國史的修撰不能“據實直書”的情狀有著某種程度的關聯。

        除了對“據實直書”的史筆精神有所體認與繼承之外,黃道周認為,《春秋》最為重要的價值在于闡明“天人相與”之道。這可以從黃道周對王通《元經》的評騭中窺其大略。王通云:

        《春秋》其以天道終乎,故止于獲麟;《元經》其以人事終乎,故止于陳亡,于是乎天人備矣?!烊讼嗯c之際,甚可畏也,故君子備之。

        王氏認為,《春秋》由人道而及天道;而其《元經》則由天道而及人道,“天人相與”,乃是有德君子所敬畏的。同時,探究天人之道,亦是儒者使命所在。王通《元經》中對于天人之道的認知與闡揚,是黃道周極力推崇的主要原因所在。黃道周說:“河汾夫子當無王之時,有徳無位,作為《元經》以紹絕統,始于金墉之年,卒于陳亡之歲。上稽天道,下應徳符。循環(huán)中論,言簡而精,意博而達,仲尼而降,何可多匹乎?”其又云:“自《春秋》后,只有《元經》粗識大意”,由此可見,黃道周把王通視為仲尼而后之第一人。在這一點上,他認為,即使是影響極大的朱熹《通鑒綱目》,亦無法與王通《元經》相媲美。他說:

        ……然則《綱目》之治,下于《元經》與?曰:“《元經》有其時,《綱目》有其事,命時者與天,命事者與人,天者得其命,人者得其正,故《元經》者,《春秋》之愛子;《綱目》者,《春秋》之冢孫。

        黃道周將《春秋》放在“天人相與”的視野中加以觀照。他認為,朱子《綱目》的價值在王通《元經》之下,其原因即在于“《元經》有其時,《綱目》有其事”。前者涵攝天道,而后者僅及人事。故此,《綱目》在境界上略遜《元經》一籌。但是,“天者得其命,人者得其正”。黃道周并不否認《綱目》本身的價值。他將《元經》比喻為“《春秋》之愛子”,《綱目》則為“《春秋》之冢孫”。意思是說,二者雖然有上述之差殊,但在精神實質上,卻是一脈相承的。

        三、黃道周的史學經世功能論

        唐代史學家劉知幾說:“史之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務,為國家之要道,有國有家者,其可缺之哉?”重視史學的資治功能,是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學術觀念。每當政治、社會遭遇危機之時,史學必定成為人們參與經世救時的頗為重要的思想資源。晚明史學著作甚多,“野史”、“家史”與“國史”,三家競出,尤其是前兩者頗為繁盛。這一史學現象的萌生,除了國史之不昌的原因之外,在某種程度上,亦是出于其時士人熱切地致力于經世救時的需要?!吧鐣C加重的直接的后果是經世史學思潮的興起。”晚明時期,大多學者將政治、社會之頹唐歸結于學術風氣之敗壞。而學風之頹又歸咎于王學末流之“空疏”。在某種意義上,史學亦成為是時學者意欲返之于實的重要標向之一。正如有學者所說,晚明史學在經世實學思潮的涌動之下,亦發(fā)生了由“主于道”到“主于事”的轉變,表征出了一種實學取向。

        《四庫全書總目》云:“魯史所錄,具載一事之始末,圣人觀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后能定以一字之褒貶,此作史之資考證也;丘明錄以為傳,后人觀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后能知一字之所以褒貶,此讀史之資考證也。茍無事跡,雖圣人不能作《春秋》,茍不知其事跡,雖以圣人讀《春秋》,不知所以褒貶?!庇亟ɡ硐氲赖轮刃颍毝òH之義;欲定褒貶之義,須征于史跡,而非訴諸空言說教所能成之。在晚明時期的返實思潮下,經世史學應運而出。

        “十年史官”的經歷,使得黃道周對于史學經世功能的體認至深。崇禎四年(1631),黃道周在《與親串書》中寫道:

        吾以出山大義,不敢反顧,今坐漏舟,為之不可,言之無益。……今日唯當精研古今興亡、盛衰變故之運,持以寧澹,發(fā)以真誠,雖無旂常,自當日月。

        在后金軍隊入侵進犯之時,黃道周雖有無法征戰(zhàn)疆場,以遂報國之志的遺憾,“為之不可,言之無益”,但他認為,退守史臣之職,撰修史書,以明“古今興亡、盛衰”之變,亦不失為一件頗有意義的事情。總之,以“持以寧澹,發(fā)以真誠”的心態(tài)來“精研古今興亡,盛衰變故之運”,敘寫歷史,在其時的黃道周看來,雖不得已,但卻亦是一樁經世事業(yè)。另外,崇禎七年(1634),黃道周居家講學之際,“談經之余,屢勸弟子讀史,并撰漢以來36位賢士能臣評傳,匯成《懿畜》前后編,作為楷模及政治主張的寄托?!痹凇盾残笄熬帯分?,他依次列傳于自漢至宋的諸葛亮、魏征、韓琦、魏相、狄仁杰、富弼、王異、斐度、寇準、張良、謝安、李泌等十二人;而在《懿畜后編》中,楊士奇、李賢、彭時、商輅、王鏊、梁儲、解縉、薛瑄、岳正、王恕、馬文升、劉大夏、夏原吉、于謙、王守仁等二十余位明代儒臣成為其關注的主要對象。由此而觀,黃道周傾心于政治事功的立場異常鮮明。該著帶有濃重的經世史學的色彩。同時,黃道周亦把史傳的書寫視為做學問的功夫,以及追慕圣賢的入手之處。他說;“天下長人神智者,惟有讀書。吃緊要法,只把前賢精義匯錄一番,常置目前,不出歲月,更有進處?!?/p>

        黃道周的史學著述,除了《懿蓄前后編》與參修的《神宗實錄》之外,還有《廣名將傳》、《烈皇召對記》、《興元紀略》、《三事紀略》、《潞王監(jiān)國記》、《逃雨道人舟中記》等。《廣名將傳》即為黃道周于崇禎癸未(1643)那年,在福建漳浦老家輯評的史學著作。它是黃道周“在陳元素改編宋人張預所集《百將傳》的基礎上所作的增廣輯評本。”選錄了從呂尚、孫武、孫臏一直到岳飛、戚繼光等歷代名將一百七十余人,述其生平事跡,評其功過得失,并加韻文斷贊。該著堪稱為黃道周的經世史學之作。他在該書的序言中說:

        《名將》一書,為武而設也。既為武設,則名將中之智勇所在,與夫正之為正,奇之為奇,必明明點醒,細細拈出,使披閱者一覽而知前人之用意,得借以發(fā)后人之用意,方不愧著書之大義。倘纂修無識,只輯繁文,反遺精要,縱三絕韋編,于武何益?當今重武,英杰群興,莫不思登壇而麾日月,借箸而談風云。雖曰妙用在于一心,何至學古?然事必有因,機須待觸。若不窺前人已然之妙用,何以發(fā)吾心將然之機宜,為師中之勝算?以此,知《名將》一書,用武者不可朝夕離也。

        《廣名將傳》一書作于處于內憂外患甚為劇烈的崇禎年間。它“為武而設”的經世之旨可謂躍然紙上:“若不窺前人已然之妙用,何以發(fā)吾心將然之機宜,為師中之勝算?”黃道周又云:“當今重武,英杰群興,莫不思登壇而麾日月,借箸而談風云?!彼褪窃谕砻鬟@樣一種“尚武談兵”的社會風習之下,即使辭官居家之時,亦不忘著述兵史,以待來者。他日后募兵北伐清軍,以匡復明社的經世雄心,早已伏筆于此書之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黃道周的“事必有因,機須待觸”一句,將史學的經世功能一語道破。

        該書于后世影響甚大。清代道光二十七年(1847),清宗室、兩粵使者耆英主持刊行《新鐫<廣名將傳>》,并作序云:“篋中舊藏《廣名將傳》一書,相傳為黃石齋原本,備錄太公以降迄于前明俞大猷,凡歷代將帥著稱者一百七十余人,戰(zhàn)功按籍可考。公余披覽,輒增愾慕,閑與將佐面相指證,多所啟發(fā)。蓋是書序次簡明,本末賅貫,又經名流逐加評斷,昭若發(fā)蒙?!蓖文觊g,丁日昌所輯成的《百將圖傳》亦受到《廣名將傳》的影響不少。民國年間,刁廣孚輯匯了黃道周在該著中一百七十余個韻文斷贊,作為《武學叢鈔》之一種,等等。

        “在通今學風與以史經世思潮的結合下,明當代就是一面鏡子,史家們將視線轉向本朝,不再僅僅從前代歷史中吸取教訓,而是要在本朝活生生的現實中去考查得失與興衰?!币虼?,相對而言,晚明學者更為熱衷于對當代政治史、社會史的關切與書寫。黃道周依據自己在朝的親身經歷,有意識地記錄了崇禎朝與南明弘光朝的許多歷史片斷。譬如,《烈皇召對記》是黃道周所作的史傳。它較為詳細地記載了崇禎十一年(1638)六月十八日,皇帝朱由檢在中極殿宣召群臣,以商救時之策的場景。在該召對中,黃道周強調救時之法在于“知人”,而且,他認為,“知人愛人,既不知人,如何愛得人?凡天以愛人為體,以知人為用,人主以愛人為體,宰相以知人為用?!痹谛蝿菸4畷r,黃道周這一看似“迂直”之論,實則包含了他對于崇禎帝對待臣下的苛刻、猜忌以及用人不當的尖銳批評,直指時政習弊。

        另外,黃道周撰著的《興元紀略》亦載錄了南明弘光朝的政治局勢。他指出,崇禎朝廷敗亡之后,南明弘光諸臣,仍是“門戶交構之語,無日不在上左右,盈廷咆哮,亦共舍寇不談,日以復仇討逆,從事于東林三案之間?!秉S道周冀圖撰著此一南明之史,以供后世殷鑒,“歲月居諸,天人交應,嗚呼,可鑒也夫!后世君子必有起而次第其說者。”不過,黃道周對于撰史的態(tài)度卻是十分謙遜與審慎的。正如他在該文結尾處云:“以仆所聞樵漁之言,實陋且疏,不足以稽也?!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明野史、稗乘之盛、之雜。由于私人修史,取材不一,彼此之間,錯訛抵牾,亦是在所難免。但是,時人熱衷于撰修當代歷史,力圖“以史經世”的睿智思考,卻是光耀奪目于后世的。

        四、結語

        黃道周雖然沒有像王世貞、焦竑、張岱、談遷那樣致力于明史的系統修撰,但是對于“史”事背后義理的發(fā)掘卻頗為引人注目。首先,他對于“史”的關切,在一定意義上是與經義的闡發(f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之上的。這一點與其主張“經史并重,以史證經”的史學方法論思想是一致的;其次,黃道周對“史”的關注,除了繼承了傳統良史精神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在一種征之于實事而非玄妙空談的基礎上,將之用于詮釋天人秩序。他主張“據實直書”與發(fā)掘《春秋》所蘊含的“天人相與”的價值,是與其這一思想旨趣相契合的。此外,史學的經世功能論在黃道周思想中亦顯得異常突出,深切呼應了晚明社會亟需經世實學的強烈訴求。

        注釋:

        [1](明)王陽明:《傳習錄》上,《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0頁。

        [2](明)李贄:《焚書》卷五《經史相為表里》,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214頁。

        [3](明)周鐘:《史書序》,姚允明《史書》卷首,《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史鈔類,第150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7頁。

        [4]黃道周:《宓衍堂銘凡二章》,《黃石齋先生文集》卷十三《賦、頌、贊、箴、銘》。

        [5](清)鄭開極:《石齋經傳九種》序,清康熙三十二年,浙江晉安鄭開極刻本。

        [6]黃道周:《春秋元命圖》,《易象正》卷終下。

        [7]黃道周:《表記集傳》原序,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8][9][10](清)紀昀:《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卷二十一《坊記集傳》,第269頁。

        [11](清)紀昀:《欽定四庫全書》經部四,禮類三《表記集傳》提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2]黃道周:《易象正》卷初下,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3]可參見許蘇民:《顧炎武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77~195頁。

        [14]黃道周:《榕壇問業(yè)》卷五。

        [15](唐)劉知幾:《史通·直書》,浦起龍《史通通釋》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6]王世貞:《史乘考誤》卷一。

        [17]張岱云:“余好作史,則有黃石齋、李研齋為史學知己。”(張岱:《瑯嬛文集·祭周戩伯文》)。

        [18](明)張岱:《瑯嬛文集》卷三《征修明史檄》,長沙:岳麓書社,1985年。

        [19]黃道周:《成信章第二十二》,《緇衣集傳》卷四,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0]《尚書·蔡仲之命》。

        [21]過常寶:《“春秋筆法”與古代史官的話語權力》,《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

        [22](明)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八《史料序》。

        [23](隋)王通:《中說》卷七《述史篇》。

        [24]黃道周:《榕壇問業(yè)》卷十二。

        [25]黃道周:《榕壇問業(yè)》卷一。

        [26]黃道周:《歸表章第一》,《表記集傳》卷一。

        [27](唐)劉知己:《史通》卷十一《史官建置》,《史通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303~304頁。

        [28]錢茂偉:《明代史學的歷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212頁。

        [29]向燕南:《從“主于道”到“主于事”——晚明史學的實學取向及局限》,《學術月刊》,2009年第3期。

        [30](清)紀昀:《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卷四十五《史部總敘》,第611頁。

        [31]黃道周:《與親串書》,《黃漳浦集》卷十九《書》。

        [32]侯真平:《黃道周紀年著述書畫考》,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155頁。

        [33]黃道周:《格言》,《黃漳浦集》卷三十《雜著》。

        [34]參見黃道周:《廣名將傳》之《出版說明》,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

        [35]黃道周:《廣名將傳》原序,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第1頁。

        [36](清)耆英:《新鐫廣名將傳序》,《廣名將傳》,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第1頁。

        [37]楊艷秋:《明代史學探研》,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58頁。

        [38]黃道周:《烈皇召對記》,《黃石齋先生文集》卷九《記》。

        [39][40]黃道周:《興元紀略》,《黃漳浦集》卷三十二《雜著》。

        [41]譬如,王世貞撰《弇山堂別集》、焦竑撰《國朝獻征錄》、張岱撰《石匱書》、談遷撰《國榷》等皆為修撰明史的頗具系統性的鴻篇巨制。

        〔責任編輯 吳文文〕

        The Analysis of H istoriography Though t of Huang Daozhou

        Yang Zhaozhong

        Academic in late Ming dynasty under the practical demands of the administer affairs,had an academic movement of returning to Confucian classics.Historical trend also happened in this times more transformation were ignored.Minnan Huang Daozhou was an great generation Confucian in late Ming dynasty,His historiography thoughts was valuable.In this paper,itwas analysed that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historiography thought:at first,themethodology of"both classics and history are same significantand affirm classics by history";Second,the axiology of history;Third,the theory of the administer affairs function of history

        Huang Daozhou,Historiography,thought

        楊肇中(1977~),男,原名楊毓團,江西南昌人,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暨福州大學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副所長、碩士生導師。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va| 黄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中文字幕av素人专区|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码在线|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国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在线天堂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国产白丝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香蕉视频欧美| 亚洲av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自慰女黄网站免费大全| 亚洲av国产精品色午夜洪2|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不卡|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对白| 欧美伦费免费全部午夜最新 | 一本之道加勒比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超碰av| 饥渴的熟妇张开腿呻吟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国产女人高潮叫床视频|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 麻豆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性高清另类videosex| 人妻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 少妇熟女淫荡丰满| 一本色道亚州综合久久精品| 国偷自拍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小电影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a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入口| 国产精品香蕉网页在线播放| 91成人自拍在线观看|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大屁股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在线 一区 | 精品亚洲av一区二区| 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在线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