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加筋擋土墻合理設計方法的探討

        2014-11-13 09:49:16楊廣慶
        長江科學院院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設計

        楊廣慶

        (石家莊鐵道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石家莊 050043)

        1 研究背景

        加筋擋土墻正在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工程界的各個領域。合理的設計方法是保證結構安全、穩(wěn)定和耐久性的重要前提。目前國內(nèi)外有關加筋擋土墻設計的技術規(guī)范(指南)主要是基于極限平衡方法進行結構的內(nèi)、外部穩(wěn)定性分析[1-7]。在加筋擋土墻的設計中涉及到潛在破裂面形狀、墻背側(cè)向土壓力系數(shù)、擋土墻填料選用、加筋材料選擇、筋材設計強度取值和多級加筋擋土墻設計等問題,而各設計技術規(guī)范(指南)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大量的工程現(xiàn)場試驗[8-18]表明,按照極限平衡法設計的加筋擋土墻偏于保守,特別是筋材實際受力遠小于設計強度。因此,研究探討加筋擋土墻合理的設計方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 加筋擋土墻設計準則

        加筋擋土墻的設計方法很多,歸納起來主要分為極限平衡法(Limiting Equilibrium Method),極限狀態(tài)法(Limit State Method)和數(shù)值模擬法(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3大類[10]。極限平衡法和極限狀態(tài)法是用于分析加筋土擋墻極限破壞時的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數(shù)值模擬法則用于分析加筋土結構在工作應力狀態(tài)和極限破壞狀態(tài)時筋材材料的拉力分布與土體變形情況。實際上,一個完整的加筋擋土墻的設計分析應包含極限平衡分析、工作應力狀態(tài)分析及墻體變形量的估算等內(nèi)容。

        2.1 極限平衡法

        在加筋擋土墻發(fā)展初期,一般視結構為錨固系統(tǒng),墻背側(cè)向土壓力是通過筋材與墻面板的連接傳遞給筋材。即筋材承擔的最大拉力是通過計算其分擔的墻面板面積所承受的土壓力來確定的。假定加筋擋土墻可以產(chǎn)生足夠的側(cè)向位移,墻后土楔體能達到主動土壓力狀態(tài),筋材與土之間發(fā)生了相對位移,產(chǎn)生了摩阻作用,內(nèi)力達到平衡。隨著對加筋擋土墻研究的逐步深入,發(fā)現(xiàn)錨固楔體法的簡單概念難以全面反映加筋土結構體系的內(nèi)力平衡。筋材的受力除與面板所受的土壓力有關外,還有其自身的特點,即筋材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它與填土間的摩擦阻力約束土體的側(cè)向膨脹,提高加筋土結構的整體強度。墻面板主要起擋土作用,不是主要的受力構件。同時筋材的存在改變了結構的應力應變模式、墻后土壓力分布及潛在破裂面位置,這就是Schlosser等人提出將加筋土看作“粘結”重力式結構的觀點。該觀點認為填土與筋材組合形成各向異性的復合體,被一層層筋材所起的"粘結"作用所穩(wěn)定,組成一個整體(即加筋擋土墻)[19]。

        上述的極限平衡法主要是對加筋擋土墻進行穩(wěn)定性驗算,即分析計算整體結構內(nèi)、外部穩(wěn)定破壞所需筋材材料強度及應力分配。其中內(nèi)部穩(wěn)定性設計分析先假設側(cè)向土壓力的分布狀況,再計算不同深度處平衡該側(cè)向土壓力所需的筋材強度及應力分配;外部穩(wěn)定性設計分析則先將加筋土體視為具有較高強度的復合土體,再根據(jù)傳統(tǒng)重力式擋土墻外部穩(wěn)定性設計方法進行計算。在不同國家,極限平衡法的具體設計細節(jié)有所差異,因而出現(xiàn)了諸如位移法、變分位移法、錨固楔體法、修正 Rankine法、FHWA(2000)法、NCMA法等。

        雙楔體法,即德國建筑研究所提出的DIBt(Deutches Institute fur Bautechnik)設計方法,已經(jīng)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該方法同樣基于錨固楔體法,但其又有自身的特點。加筋土體墻背側(cè)向土壓力設計采用庫倫土壓力理論,土體強度采用有效內(nèi)摩擦角,地基承載力則采用Meyerhof分布形式。計算時既考慮了改進的太沙基承載力公式,又考慮了由主動土壓力產(chǎn)生的合力偏斜作用。內(nèi)部穩(wěn)定型分析采用雙楔體法,先預估筋材的布置方式,只著重考慮了筋材的拔出破壞。采用的滑動面為斜面,假設滑動面上部沿加筋體邊緣且在墻面的不同高度處,每隔3°有一個計算面。此外還有2種特殊的滑動面,即在相鄰2層筋材之間而不與筋材相交的面以及滑動面為筋材面。按照以上各個不同的計算面來驗算筋材的拔出穩(wěn)定性,繼而確定筋材的合理布置。

        DIBt法分析的加筋擋土墻破壞形式較全面,筋材布置較為合理,計算工作量較大,一般需借助計算機完成。該方法目前在德國、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應用較普遍。

        2.2 極限狀態(tài)法

        在極限平衡設計方法中,直接以土的峰值強度(或殘余強度)為指標,給定一個保證結構不發(fā)生破壞的總體安全系數(shù),沒有或很少考慮結構的變形。而對于廣泛應用的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擋土墻來說,如果在設計中不考慮其變形,顯然是不合理的。

        極限狀態(tài)法自20世紀80年代在結構工程中開始使用,90年代在巖土工程中得到較廣應用。極限狀態(tài)法的特點之一是同時考慮強度和變形,即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Ultimate Limit State,ULS)承受靜載荷與活載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LS)。另一個特點是引入分項安全系數(shù)來代替整體安全系數(shù)。對基于極限狀態(tài)設計方法的加筋擋土墻來說,可以考慮不同極限狀態(tài)下各種材料之間的應變兼容性,同時還可以考慮內(nèi)外部環(huán)境對材料耐久性的影響。

        隨著土工合成材料在加筋土結構中的應用和發(fā)展,其特殊拉伸應變特性要求設計上將加筋土結構的邊界變形及內(nèi)部應變協(xié)調(diào)性直接(而不再是間接)作為設計準則來進行結構設計評價和控制。“極限狀態(tài)設計法”設計思想因此應運而生。BS8006(1995)、BS8006(2010)、FHWA(2010)、AASHTO(2004)、NCMA(2010)等規(guī)范(指南)部分采用了極限狀態(tài)法的思想或在不同程度上已初步解釋了極限狀態(tài)設計法以及分項修正系數(shù)的概念。

        英國標準局(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在基于極限平衡法的既有規(guī)范BE 3/78(British Department of Transport,1978)基礎上,1995年制定了加筋土應用規(guī)范BS8006(1995)。其設計理念已經(jīng)由總體安全系數(shù)法發(fā)展到分項安全系數(shù)法,包括了基于考慮不同影響因素的分項材料系數(shù)、分項荷載系數(shù)和分項破壞形式系數(shù)。通過應用,已經(jīng)對該規(guī)范進行了修編,于2010年出版了BS8006-1—2010,其設計方法更加完善。BS8006規(guī)定在所有設計情況下,分項安全系數(shù)在考慮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其值應大于1.0,若改為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則其值為1.0;設計荷載則由土體及筋材的復合性質(zhì)來提供阻抗能力。筋材若為金屬時,其設計強度僅需將材料極限抗拉強度除以分項安全系數(shù);至于土工合成材料筋材,則需將拉伸蠕變斷裂強度(Tensile Creep Rupture Strength)與拉伸蠕變應變控制強度(Strength Controlled by Tensile Creep Strain)分別除以分項安全系數(shù)后,取最小者則為設計強度。

        2.3 數(shù)值模擬法

        與極限平衡法相比,數(shù)值模擬法的優(yōu)越性是將加筋土擋墻的變形協(xié)調(diào)和應力平衡結合在一起,克服了傳統(tǒng)的極限平衡法將兩者完全分開的局限。數(shù)值模擬法不僅能計算出土體中各點的位移、應變和應力水平,提供受荷后土體與筋材的應力場和位移場,還能在計算中考慮土體的非均質(zhì)和非線性、土體與筋材隨時間的變化、施工程序和荷載變化情況,而且還可以模擬某些復雜性質(zhì)和過程。

        加筋土結構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涉及到填料、筋材、地基、筋材與填料以及筋材與地基的相互作用等影響因素。數(shù)值模擬方法主要分為3類:①將筋材單元與土單元分開考慮,筋材單元與土體單元之間設接觸面單元;②將筋材與土體合成為一體,作為復合材料考慮;③將筋材作為外荷載考慮,直接作用在土體單元上,僅有土體單元。

        2.4 3種設計準則的比較

        極限平衡法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方法,由于能給出安全系數(shù)的指標,設計時僅需考慮強度方面的系數(shù),計算工作量小,所以在加筋土工程設計中常被采用。但是由于極限平衡法需要對筋材、土體、滑動面做出許多假定,加上人為隔離強度與變形,與實際情況差異較大,導致該方法偏于保守,易造成浪費;對筋材強度、許可變形等取值具有很大的任意性,所研究的是假想的極限平衡狀態(tài)而不是工作應力狀態(tài),沒有充分揭示土與筋材的相互作用機理,不能充分考慮各種影響穩(wěn)定的因素,不能計算土體的應力和應變,也不能模擬施工進程。故而只能將極限平衡法作為半經(jīng)驗半理論的方法,通過不斷積累工程經(jīng)驗并進行試驗研究、理論分析,對其進行合理修正,以使其更加接近于工程實際。

        極限狀態(tài)法作為巖土工程設計的發(fā)展方向之一,有良好的理論基礎和廣泛的成功應用實例與經(jīng)驗,但仍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特別是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的控制設計,還需做大量的工作。數(shù)值模擬法彌補了極限平衡法的不足,但計算中需要的土體、筋材和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本構關系和相應參數(shù)等確定尚困難,還需要了解土體的初始條件等。因此數(shù)值模擬法除在比較復雜或特殊的工程中進行分析評價外,在常規(guī)的工程設計中很少單獨采用。

        3 加筋擋土墻的設計內(nèi)容與步驟

        設計加筋擋土墻時,一般根據(jù)地形、地基、地質(zhì)等條件,結合結構構造方面的要求及設計經(jīng)驗,初擬擋墻斷面尺寸及筋材布置,根據(jù)擬定的斷面和筋材布置分別驗算外部穩(wěn)定性和內(nèi)部穩(wěn)定性,對驗算結果進行分析,在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前提下得到最優(yōu)的結構設計。本文主要介紹目前國內(nèi)外普遍采用的基于極限平衡分析的設計方法。

        3.1 確定工程與功能需求

        加筋土擋墻設計需要確定的主要參數(shù)和標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幾何尺寸:擋墻高度、墻面傾角、墻后邊坡坡度、墻頂坡度。

        (2)荷載條件:自重荷載、墻頂臨時荷載、墻頂永久荷載、臨近結構可能對加筋擋土墻的內(nèi)外部穩(wěn)定產(chǎn)生影響的荷載、地震荷載等。

        (3)設計標準:根據(jù)不同行業(yè)的設計規(guī)范要求,確定不均勻沉降允許值、水平位移允許值、設計年限、施工情況與條件等。

        3.2 確定作用于加筋體的荷載

        作用在加筋擋土墻上的外荷載主要包括加筋體背部的土壓力以及作用在加筋體上部的各種荷載。因此設計的荷載類型有水平土壓力、豎向土壓力、擋墻頂面的活荷載、超載、水壓力和地震荷載。擋墻頂部的荷載有以下3種分布情況(見圖1):水平填土均布荷載、直線斜坡填土荷載和折線斜坡填土荷載。

        圖1 不同類型斜坡填土荷載時的計算圖示Fig.1 Sketch for the calculation of different filling loads

        不同工況時加筋體背部主動土壓力系數(shù)的計算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墻面垂直、填土面水平:墻面垂直或近似垂直(墻面傾角不小于80°)、墻頂作用均布荷載時,加筋體背部的主動土壓力系數(shù)計算公式為

        (2)墻面垂直、直線斜坡填土荷載:墻面垂直或近似垂直(墻面傾角不小于80°)、墻頂作用直線斜坡填土荷載時,加筋體背部的主動土壓力系數(shù)計算公式為

        其中,

        式中:δ為加筋體與非加筋體墻背摩擦角,令δ=β,β為墻頂填土坡度;θ為加筋土擋墻與水平面的角度。

        (3)墻面垂直、折線斜坡填土荷載:主動土壓力系數(shù)計算公式如式(2),將公式中的β,δ等于I(如圖1(c)所示)。

        (4)墻面傾斜:墻面傾角小于80°時,主動土壓力系數(shù)的計算仍采用式(2),在這種情況下θ表示加筋體與水平面所成的角度,δ=β(如圖2所示)。

        圖2 墻面傾角小于80°時土壓力計算圖示Fig.2 Sketch for the calculation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when angle of the wall plane is less than 80°

        3.3 外部穩(wěn)定性分析

        加筋土擋墻外部穩(wěn)定性分析需要滿足以下要求。

        (1)抗滑穩(wěn)定性分析:Fs≥1.3;

        (2)基底合力偏心距分析:土質(zhì)地基e≤B/6,巖石地基e≤B/4;

        (3)地基土承載力分析:基底壓力不大于地基承載力;

        (4)沉降分析:沉降滿足結構的工后沉降要求。

        3.4 內(nèi)部穩(wěn)定性分析

        內(nèi)部穩(wěn)定性分析包括筋材強度驗算和抗拔穩(wěn)定驗算。

        3.4.1 水平填土均布荷載作用于墻頂

        3.4.1.1 筋材強度驗算

        加筋土結構中筋材承受的水平拉力決定于由填料本身及上部荷載產(chǎn)生的水平土壓力。由填料產(chǎn)生的水平土壓力采用漸變的土壓力系數(shù)計算(介于靜止土壓力系數(shù)和主動土壓力系數(shù)之間),由荷載產(chǎn)生的水平土壓力按Boussinesq假定條形荷載作用下土中應力公式計算。

        筋材所受拉力不應大于筋材的容許抗拉強度。

        3.4.1.2 抗拔穩(wěn)定性驗算

        抗拔穩(wěn)定性驗算包括全墻抗拔穩(wěn)定和單個墻面板抗拔穩(wěn)定驗算。

        內(nèi)部穩(wěn)定性分析時,筋材錨固區(qū)和非錨固區(qū)的分界一般按照半經(jīng)驗法,采用0.3H分界線(如圖3所示)。

        圖3 筋材錨固區(qū)與非錨固區(qū)分界線Fig.3 Boundary between reinforcement anchorage zone and non-anchor zone

        筋材所在位置的垂直壓力為填料自重壓力與荷載產(chǎn)生的壓力之和,筋材抗拔力根據(jù)筋材上下兩面所產(chǎn)生的摩擦力計算。

        驗算筋材抗拔穩(wěn)定性應包括有荷載和無荷載2種情況。

        3.4.1.3 筋長設計

        由內(nèi)部穩(wěn)定性確定所需加筋總長度L=La+Lb(La和Lb參見圖3)。

        3.4.2 斜坡填土荷載作用于墻頂

        3.4.2.1 筋材強度驗算

        與水平填土均布荷載相比,加筋體內(nèi)筋材增加了由加筋體上部填土產(chǎn)生的水平土壓力。計算時將加筋體上填土換算成等代均布填土荷載計算,該等代均布土層厚度等于距面板背面0.5倍加筋體高度的水平距離的點上的加筋體上填土高度hz(見圖4)。圖中1∶m表示斜坡填土荷載的坡率。

        圖4 加筋土上等代荷載計算圖式Fig.4 Sketch for the calculation of equivalent load on reinforced soil

        3.4.2.2 抗拔穩(wěn)定性驗算

        筋材抗拔力及抗拔穩(wěn)定系數(shù)驗算方法同3.4.1.2節(jié),在此不贅述。

        4 加筋擋土墻設計中若干問題的討論

        4.1 加筋擋土墻潛在破裂面形狀

        有關加筋擋土墻潛在的破裂面形狀,目前各國機構對此還未統(tǒng)一。

        美國聯(lián)邦公路管理局(FHWA)認為當采用設計荷載下應變超過1%的可延伸筋材時,破裂面接近朗肯破裂面,即破裂面與水平面的交角為45°+φ/2,否則破裂面為0.3H折線形。美國混凝土砌體協(xié)會(NCMA)假定模塊式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擋土墻的破裂面接近朗肯破裂面。我國《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GB 50290—2012)[1]明確采用塑料土工格柵或有紡土工織物等拉伸模量相對較低的筋材時,墻內(nèi)土中潛在破裂面接近朗肯破壞面;采用抗拉模量高、延伸率低的土工帶等作為筋材時,墻內(nèi)填土中的潛在破裂面為0.3H折線形。

        國內(nèi)交通系統(tǒng)(公路、鐵路)的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擋土墻設計時一般結合以往的現(xiàn)場觀測結果確定潛在破裂面的位置。筆者結合多個加筋擋土墻現(xiàn)場試驗結果,根據(jù)拉筋最大拉力連線確定的潛在破裂面基本接近0.3H折線形。但由于實測工作應力狀態(tài)下筋材的最大應變一般均小于1%,由此推測擋墻潛在破裂面是否合理有待進一步商榷。隨著加筋擋土墻水平變形的增大或結構穩(wěn)定性的喪失,各層筋材最大拉力大小及位置的變化機制需進一步研究。且潛在破裂面的位置與墻面板的剛度相關。研究認為對于柔性筋材,潛在破裂面位置基本接近于朗金破裂面,受墻面板相對剛度的影響不大;而對于非柔性筋材,潛在破裂面受墻面板相對剛度和筋材相對長度的影響較大。

        4.2 墻背側(cè)向土壓力系數(shù)

        美國FHWA根據(jù)筋材的剛度不同,確定了不同的側(cè)向土壓力系數(shù)。美國混凝土砌體協(xié)會(NCMA)采用主動土壓力系數(shù)。英國BS8006標準和我國相關行業(yè)均采用了折線系數(shù)法,即6.0m墻高以下采用主動土壓力系數(shù),6.0m以上由Ka向靜止土壓力系數(shù)K0線性增長,如圖5所示。而大量的現(xiàn)場試驗表明,工作應力狀態(tài)下加筋擋土墻的側(cè)向土壓力系數(shù)遠小于Ka。

        4.3 加筋土擋墻填料的選用

        對于加筋擋土墻填料的選擇,國外大多規(guī)范不考慮土的黏聚力(c=0kPa),日本和英國分別給出了最大可用值(10kPa和5kPa)。且國外對于填料土體的級配要求比較嚴格,不允許使用黏土填料,英、美(FHWA)要求細粒土含量分別小于10%和15%,巴西及美國(NCMA)的允許細粒含量分別為30%和35%,NCMA甚至允許當精細化施工條件下可以高達50%。對于允許使用黏性土填料的規(guī)范而言,填土的塑性指數(shù)最大值的規(guī)定各國對此也有很大不同:Ip≤6(美國(FHWA)),Ip≤15(巴西),Ip≤20(香港),這與使用當?shù)氐奶盍虾彤數(shù)氐慕?jīng)驗有關。

        國內(nèi)的加筋擋土墻工程基于經(jīng)濟等方面的考慮,墻后土體填料一般就地取材,包括采用粗粒料、細粒土、石灰土或粉煤灰等。由于土工格柵等加筋材料與細粒土界面摩擦特性的特殊性、雨水入滲對細粒土工程性質(zhì)的特殊影響等,以細粒土為填料的加筋擋土墻設計方法仍需進一步研究。

        圖5 BS 8006標準中黏結重力式法規(guī)定的側(cè)向土壓力系數(shù)Fig.5 Lateral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prescribed in adhesive gravity method in Standard BS8006

        4.4 筋材的選擇

        根據(jù)加筋機理,拉筋帶、土工織物、塑料拉伸格柵、經(jīng)編格柵、鋼塑格柵、玻纖格柵等土工合成材料均可作為加筋擋土墻的筋材使用。但基于結構的使用功能、應用特點和安全耐久考慮,在選用筋材時首先應分析材料的長期強度(包括對機械施工損傷、蠕變和老化損傷)及其對結構、填料的適應性。

        4.5 筋材設計強度取值

        合理選擇土工格柵筋材抗拉強度涉及的各項折減系數(shù)直接關系到加筋土結構設計是否合理,還影響加筋土工程的穩(wěn)定性、耐久性等。

        強度折減系數(shù)主要考慮蠕變折減系數(shù)、機械施工損傷折減系數(shù)、老化折減系數(shù)。國內(nèi)外對各項折減系數(shù)均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不同推薦值。

        美國聯(lián)邦公路管理局(FHWA)給出了不同高分子材料建議蠕變折減系數(shù)范圍:聚酯PET為2.5~1.6,聚丙烯 PP為5~4,高密度聚乙烯 HDPE為5.0~2.6。

        土工格柵的機械施工損傷一般分為4種類型:①由于與筋材表面接觸的小顆粒填料摩擦而造成的一般磨損;②由于填料中大顆粒導致的筋材肋條發(fā)生磨損;③縱肋局部開裂形成小裂縫;④縱肋產(chǎn)生尖銳鋸齒導致整個肋條發(fā)生剪斷破壞。鄭鴻等[20]探討了HDPE單向土工格柵在不同級配填料介質(zhì)中的機械施工損傷,界定了機械施工損傷強度折減系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土工格柵施工損傷折減系數(shù)試驗結果Table 1 Test result of the reduction factor of geogrid by construction damage

        具有鏈節(jié)結構的高分子聚合物組成的土工格柵在加筋土結構中會長期經(jīng)受微生物、化學(酸、堿)以及熱氧化的作用,易發(fā)生降解反應和交換反應,導致材料強度降低。為此,土工格柵的抗老化折減是其長期設計強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分子聚合物中分子的排列方式對土工格柵的耐久性有一定影響。表2為4種典型原材料的耐久性能對比。

        表2 土工合成材料常用高分子聚合物性能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performance among geosynthetics

        《鐵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TB 10118—2006)[3]建議加筋土結構拉筋考慮化學、生物損傷的強度折減系數(shù)為1.0~1.5?!端姽こ掏凉ず铣刹牧蠎眉夹g規(guī)范》(SL/T 225—98)[2]建議用于加筋土擋墻的土工格柵強度折減系數(shù)中化學破壞影響系數(shù)取1.0~1.5,生物破壞影響系數(shù)取1.0~1.3。這些系數(shù)指標大多是參考國外的一些技術標準而得出的。通過對青島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HDPE土工格柵按照歐洲標準進行了相關老化試驗試驗,包括100℃條件下持續(xù)56 d的氧化試驗、持續(xù)16周的微生物降解試驗和酸、堿環(huán)境下的化學降解試驗,試驗結果顯示材料強度幾乎沒有衰減,老化折減系數(shù)為1.0。

        4.6 多級臺階加筋擋土墻設計

        對于多級加筋擋土墻設計技術,美國聯(lián)邦公路局(FHWA)和美國混凝土砌體協(xié)會(NCMA)分別基于不同的假定僅對雙級加筋土擋墻的設計方法進行了簡單規(guī)定,分別如圖6和圖7所示。FHWA設計方法認為:當平臺寬度D≤(H1+H2)/20時,可以將雙級加筋土擋墻按照單級墻考慮(H1為上級墻高度,H2為下級墻高度);當D≥H2tan(90°-φ)時,上下級擋墻可以進行單獨設計,不考慮其相互作用;只有(H1+H2)/20≤D≤H2tan(90°-φ)時,需要在考慮上級墻荷載對下級墻垂直壓力影響的基礎上進行下級墻的內(nèi)部和外部穩(wěn)定性計算。該設計方法對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分析是按照“坡”的穩(wěn)定性計算模式進行的,但對2級以上的臺階式加筋土擋墻的設計方法沒有說明。NCMA方法認為:上級墻的設計中不考慮上下相鄰2級墻的相互作用,而下級墻設計時應將上級墻等效成作用在該擋墻頂面的均布外荷載。目前國內(nèi)規(guī)范均沒有明確臺階式加筋土擋墻的設計方法,擋墻的分級高度和墻間平臺寬度設計比較隨意。

        圖6 FHWA設計方法Fig.6 Design method in FHWA

        圖7 NCMA設計方法Fig.7 Design method in NCMA

        由于墻體間平臺的減載效應上下2級墻之間的相互作用會隨著平臺寬度和擋墻分級高度的變化而變化?,F(xiàn)行設計規(guī)范只是部分地、簡單地考慮了上級墻荷載對下級墻的影響,而忽略了下級墻狀態(tài)對上級墻行為的作用;擋墻分級高度和平臺寬度設計比較隨意,尚未從受力變形機理的角度深入研究平臺布置和分級的最佳方式。在工程應用過程中加筋土擋墻可能會出現(xiàn)過大的水平變形或豎向沉降,導致筋土間的變形協(xié)調(diào)困難,影響結構的使用功能。而目前對結構受力變形機理和工作行為還缺乏深入的了解與研究,影響了該結構的推廣應用。

        5 結語

        加筋擋土墻設計方法歸納為極限平衡法、極限狀態(tài)法和數(shù)值模擬法,其中數(shù)值模擬法的參數(shù)需要進行復雜的試驗來確定,在實際工程中應用不多,大多作為傳統(tǒng)設計方法的驗證手段。

        極限平衡法簡單、易行,設計應用方便。但極限平衡法對拉筋、土體、滑動面做出了許多假定,將各種設計條件、各種指標和參數(shù)都定值化,并選用一定的計算模式來進行計算,把那些未知的、不定的因素都歸結到一個總的安全系數(shù)上,即所謂的容許應力設計法或安全系數(shù)法。

        目前我國加筋擋土墻的設計方法均采用安全系數(shù)法,依托確定的設計參數(shù)和單一的安全系數(shù)進行設計,而實際巖土工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由于確定的設計參數(shù)不能體現(xiàn)參數(shù)的變異性,單一的安全系數(shù)不能較好反映各種因素對加筋土結構安全的真實影響程度,其設計方法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設計結果趨于保守。

        隨著加筋擋土墻設計方法研究的深入,加筋擋土墻的設計理念已經(jīng)由總體安全系數(shù)法發(fā)展到分項安全系數(shù)法,該方法可以同時考慮強度和變形,即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承受靜載荷與活載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引入包括了基于考慮不同影響因素的分項材料系數(shù)、分項荷載系數(shù)和分項破壞形式系數(shù)來代替整體安全系數(shù)??梢暂^全面考慮各種因素的變異性,不同極限狀態(tài)下的各種材料之間的應變兼容性,同時還可以考慮內(nèi)外部環(huán)境對材料耐久性的影響,在理論上更符合實際,能夠真實反映該結構的特點和使用要求,符合國際巖土工程結構設計的發(fā)展趨勢和先進水平,使設計更加經(jīng)濟合理。

        [1]GB50290—98,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8.(GB50290—98,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Geosynthetics Application[S].Beijing:China Planning Press,1998.(in Chinese))

        [2]SL/T225—98,水利水電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8.(SL/T225—98,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Geosynthetics Application i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S].Beijing:China Water Power Press,1998.(in Chinese))

        [3]TB10118—2006,鐵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應用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TB10118—2006,Application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Geosynthetics in Railway Embankment[S].Beijing:China Railway Press,2006.(in Chinese))

        [4]FHWA-NHI-00-043,Mechanically Stabilized Earth Walls and Reinforced Soil Slope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Guidelines[R].Washington D.C.: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and 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2001.

        [5]BERG R R,CHRISTOPHER B R.Design of Mechanically Stabilized Earth Walls and Reinforced Soil Slopes[R].Washington D.C.: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and 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2011.

        [6]JTG/T D32—2012,公路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JTG/T D32—2012,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ighway Geosynthetics Application[S].Bei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2012.(in Chinese))

        [7]JTJ 239—2005,水運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JTJ 239—2005,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Geosynthetics Application in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S].Bei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2006.(in Chinese))

        [8]李廣信.關于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設計的若干問題[J].巖土工程學報,2013,35(4):605-610.(LI Guang-xin.Some Problems in Design of Geosynthetic-Reinforced Soil Structures[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3,35(4):605-610.(in Chinese))

        [9]包承綱.土工合成材料應用原理與工程實踐[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BAO Cheng-gang.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Geosynthetics in Engineering[M].Beijing:China Water Power Press,2008.(in Chinese))

        [10]楊廣慶.土工格柵加筋土結構理論及工程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YANG Guang-qing.Theory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Geogrids Reinforced Soil Structure[M].Beijing:Science Press,2010.(in Chinese))

        [11]YANG Guang-qing,LIU Hua-bei,LV Peng,etal.Geogrid-reinforced Lime-treated Cohesive Soil Retaining Wall:Case Study and Implications[J].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2012,35(6):112-118.

        [12]YANG Guang-qing,DING Jun-xia,ZHOU Qiao-yong,etal.Field Behavior of a Geogrid Reinforced Soil Retaining Wall with a Wrap-Around Facing[J].Geotechnical Testing Journal,2010,33(1):96-101.

        [13]YANG Guang-qing,ZHANG Bao-jian,LV Peng,etal.Behaviour of Geogrid Reinforced Soil Retaining Wall with Concrete-rigid Facing[J].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2009,27(5):350-356.

        [14]楊廣慶,周亦濤,熊保林,等.剛性基礎上雙級土工格柵加筋土擋墻性狀研究[J].水利學報,2012,43(12):1500-1506.(YANG Guang-qing,ZHOU Yi-tao,XIONG Bao-lin,etal.Behaviors of Two-step Geogrid Reinforced Earth Retaining Wall on Rigid Foundation[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2,43(12):1500-1506.(in Chinese))

        [15]楊廣慶,周亦濤,周喬勇,等.土工格柵加筋土擋墻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09,30(1):206-210.(YANG Guang-qing,ZHOU Yi-tao,ZHOU Qiao-yong,etal.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Geogrid Reinforced Earth Retaining Wall[J].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9,30(1):206-210.(in Chinese))

        [16]楊廣慶,杜學玲,周喬勇,等.土工格柵加筋石灰土擋墻工程特性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0,32(12):1904-1909.(YANG Guang-qing,DU Xue-ling,ZHOU Qiao-yong,etal.Field Tests on Behaviors of Geogrid-reinforced Lime Treated Soil Retaining Walls[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0,32(12):1904-1909.(in Chinese))

        [17]王 祥,徐林榮.雙級土工格柵加筋土擋墻的測試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03,25(2):220-224.(WANG Xiang,XU Lin-rong.Test and Analysis of Twostep Retaining Wall Reinforced by Geogrid[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3,25(2):220-224.(in Chinese))

        [18]何廷全,何昌榮,余建華.單級超高復合加筋土擋墻的原型觀測[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3,29(2):74-78.(HE Ting-quan,HE Chang-rong,YU Jian-hua.The Prototype Measurement of Single-step Compound Reinforced Retaining Wall with Super Height[J].Building Science Research of Sichuan,2003,29(2):74-78.(in Chinese))

        [19]張師德,吳邦穎.加筋土結構原理與應用[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6.(ZHANG Shi-de,WU Bangying.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Reinforced Soil Structure[M].Beijing:China Railway Press,1986.(in Chinese))

        [20]鄭 鴻,劉 偉,裴建軍.塑料土工格柵的現(xiàn)場破壞實驗[J].工程塑料應用,2005,33(6):49-51.(ZHENG Hong,LIU Wei,PEI Jian-jun.Site Damage Testing of Plastic Geogrids[J].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2005,33(6):49-51.(in Chinese))

        猜你喜歡
        設計
        二十四節(jié)氣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河北畫報(2020年8期)2020-10-27 02:54:06
        何為設計的守護之道?
        《豐收的喜悅展示設計》
        流行色(2020年1期)2020-04-28 11:16:38
        基于PWM的伺服控制系統(tǒng)設計
        電子制作(2019年19期)2019-11-23 08:41:36
        基于89C52的32只三色LED搖搖棒設計
        電子制作(2019年15期)2019-08-27 01:11:50
        基于ICL8038的波形發(fā)生器仿真設計
        電子制作(2019年7期)2019-04-25 13:18:16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設計秀
        海峽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種設計叫而專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從平面設計到“設計健康”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4
        大桥未久av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无码中文字幕在线DVD|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综合在线不卡|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久久性色av | 国产视频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一片黄理论片| 亚洲黄色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丝袜足控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一线区|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狠狠爱婷婷网五月天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日本a在线看| 黄色中文字幕视频网站| www国产亚洲精品| 黄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黄色一区二区福利| 日韩女优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动态图| av蓝导航精品导航| 国产超碰人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国语对白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天堂avav在线|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求网址日韩精品在线你懂的| 女人的精水喷出来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自拍偷拍 视频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