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夢瑤
乍一看,“未生”二字顯得有些晦澀而又高深莫測,其實這是圍棋里的專業(yè)術語—圍棋的最后一步棋,有著起死回生的作用,就看你是選擇堅持還是棄子認輸。圍棋是男主人公張克萊唯一所長,更是整部劇最大的隱喻:這個世界就是一盤正在進行的棋局,每個人都在和整個世界進行對弈。張克萊十幾年來都沉浸在封閉的圍棋世界中,沒有社會所青睞的各種生存技能,當他被拋到濃縮的小社會—一間小辦公室里的時候,現(xiàn)實生活的殘酷開始朝他張開爪牙:同事的排擠、利益爭斗、不斷被否定的個人價值(不會外語、沒有學歷、做事笨手笨腳)、個體和職場秩序的摩擦對抗……緊接著的是如何在職場立足?該怎樣才能融入到集體中去?人工作的意義是什么?生活又是什么?這些近乎殘酷的寫實刻畫,卻也最能引發(fā)觀眾共鳴。從我變成我們,從個人到集體再到社會中去,終于知道自己沒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因為自己的渺小和無能而經(jīng)歷殘酷和痛苦,張克萊正在經(jīng)歷的,也是每個人曾經(jīng)歷過的,并將它獻給所有奔跑著的這個時代的年輕人。
當我們聊到韓劇,不可避免會想到那些愛情童話和俊男美女,《未生》卻是韓劇中的異類。它沒有泡菜、沒有車禍失憶白血病的劇情,沒有你無情無義你無理取鬧的分手和好再分手,也沒有帥氣外星人、長腿歐巴和嬌艷的美女。以往推動韓劇劇情發(fā)展的“愛情”甚至根本不是主線,至少目前是缺席的(張克萊和安英依的感情發(fā)展緩慢,走的也并非驚天動地模式)。傳統(tǒng)韓劇原本包裹的糖衣被寫實的風格稀釋。劇中的科長、代理、同事都是有血肉有優(yōu)缺點的普通人,劇中充斥著大量的職場案例和專業(yè)名詞,也凸顯該劇的寫實風格。男主角林時完雖然有張清秀的臉,但當他瘦弱的身材被套在寬大不合身的西裝里的時候,菜鳥的虛弱和不自信感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心。不需要高級跑車以及甜到發(fā)膩的霸道總裁的愛情故事,白描的手法拍攝普通人的普通故事也很打動人的。但整個電視劇的主線就是張克萊的屌絲成長日記,從被所有人排斥,到成功進入公司,再慢慢成長成獨當一面:這是他和整個社會的戰(zhàn)斗,是在和整個世界對弈。
同樣是職場劇,或許有人會將《未生》等去年大熱的日劇《半澤直樹》相提并論。甚至覺得這是韓國版的“十倍奉還”,但是如果你以為《未生》是所謂的當上總經(jīng)理、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反轉、充滿戲劇化沖突的戲碼那就大錯特錯了?!段瓷酚械闹皇强酥?。沒有花哨的剪輯手法和拍攝技巧,一切都是做極簡的處理,甚至導致整個畫面顏色、場景都有點單調。背景音樂也是相當簡單,只是恰到好處穿插一些輕音樂,不灑狗血也不瞎勵志,只有配合相宜的音樂來烘托人物情緒?!段瓷吩谇榫w上的克制,甚至連戲劇沖突都做了最弱化的處理。實習競崗比賽的時候沒有給男主人公安排個狗血的逆轉,被錄取的時候也沒有變成夸張的勵志煽情橋段,避免了口號式的說教和心靈雞湯。張克萊喃喃自語的自我反思,同事、前輩的諒解和轉變,都是自然轉變,而非矯揉造作的夸張。這部充滿著克制、溫情的電視劇反而有著打動人心的樸素力量。
作為一部職場劇,盡管它走的不是教科書式的勸導教化路線,但是張克萊的晦暗逆襲人生,對于不少正處在同樣處境的年輕人而言,有著不少的啟示作用。
當你和張克萊一樣什么都不懂,不會外語、學歷很差、專業(yè)知識一竅不通、內向不知如何表達,那就擺正好自己的心態(tài),好好地承認自己比別人差,并虛心求教。
然后呢,收起抱怨和吐槽,承受來自同事的比較和敵意、上司的責難和不滿,因為這就是猶如地獄般的職場。做到像張克萊一樣,被上司誤解責罵要忍,被同事奚落要忍,被同期生利用要忍,總之就是忍忍忍。
科長曾經(jīng)問張克萊,你條件這么差,為什么我還要需要你?張克萊想了所有的理由,也只能憋出個努力來,并且為了要證明這份努力是有質量和數(shù)量的,熬夜做資料整理,三天背完晦澀難懂的貿易專有詞匯字典。只有努力才會有出路。
要想進步和突破,機遇的把握同樣重要。就像科長教導張克萊在轉正考試中,和搭檔的配合時要變被動為主動一樣,機會來了,勇敢地面對和抓住它,才能事半功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