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慢
寫下這段文字時,正值北京最冷的幾日,零下16度,這和東北的零下幾十度不可比,但比南方要冷很多。這種日子里,我們討論去哪兒泡溫泉。
這是我們?nèi)胰说?次去泡溫泉,和過去6次不同的是,小姨一家去不了啦,因?yàn)樗芸炀鸵?dāng)媽媽啦。過去每個新年元旦,我們兩家人還有老人都會一起去泡溫泉。
第一次泡溫泉的時候,兒子才半歲,胖嘟嘟的,根本沒把室外溫泉的忽冷忽熱當(dāng)成一回事,樂呵呵的。第二年,兒子對住賓館有了深刻的印象,總是張羅著要住賓館,甚至家里有間臥室是兩張床,也被他當(dāng)成了賓館。第3次,女兒剛滿月,分散了媽媽的精力,于是我和兒子比大家多泡了好幾次。第四年,我們帶上投影儀到溫泉播放電影。
慢慢地,這些小小的活動成了我們新年家庭活動的組成部分。泡溫泉從最早的一個偶發(fā)的家庭活動變成固定的家庭聚會,成了一種儀式。
儀式具有這樣的好處,一旦堅(jiān)持下去,就很容易形成習(xí)慣,成為家族傳統(tǒng)。試想一下,我們會把這樣的事情堅(jiān)持到孩子離開我們身邊的時候,假定他們18歲離開父母身邊,我們共有18次在一起泡溫泉迎接新年的機(jī)會。隨著他們的長大,我們也會增加一些新的小儀式,讓家庭聚會更加有趣好玩,而且別有深意。即使將來大家不在彼此身邊,也總會想起這樣一個溫暖的時刻。
對于家庭而言,很多的說教或者設(shè)想不如一起去做一件大家都不覺得煩躁的事情,家庭教育需要儀式,培養(yǎng)好習(xí)慣可以從儀式感很強(qiáng)的活動入手,從有趣的有意思的儀式入手,重復(fù)多了,就是習(xí)慣。
剛開始泡溫泉的時候,大家還沒有覺得有啥,等一年一年堅(jiān)持下來,就成了成員們要記住、要參與的事情了。
儀式不分大小,有的家庭吃飯一定要等全家人都落座才開始,有的人家把睡前讀故事當(dāng)成固定節(jié)目,有的在暑假一起去某個地方旅游,有的是父女每年在小區(qū)的一棵樹下照一張合影,有的是每年到照相館照一張全家?!?/p>
當(dāng)把讀書、寫信、留言、合影等這些能帶給孩子美好記憶的事情做成家庭小儀式后,慢慢地,這些儀式會印刻到孩子和我們的生命之中,成為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覺得家長有必要為自家的親子活動設(shè)計(jì)儀式。不是說都去泡溫泉,也不是非得一年才舉辦一次。每一個日常的行為,都可以進(jìn)行這樣的設(shè)計(jì),哪怕是吃早餐。
有一位“70后”爸爸,有一次很偶然擁抱了他老媽,把老太太給感動得不行。老太太跟其他老人說起此事,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這一幕恰巧被他看到了。從此,他每次跟母親告別,擁抱成了儀式。我想,有了這樣愛的小儀式,老人家的心里會更加溫暖,身體會更加健康。
有位年輕的妻子因?yàn)閺男】吹綃寢尳o爸爸洗腳,所以她婚后也通過這種方式把自己的愛傳遞給老公,而沒有這樣經(jīng)歷和感受的老公卻“嚇得直躲”。她就把父母的這個儀式說給老公聽,現(xiàn)在夫妻倆都很享受這種愛的施與受。
你想傳遞給孩子的無論是精神層面的東西還是生活習(xí)慣,或者是各種能力,都可以分解成小小的目標(biāo),通過小儀式來嘗試和堅(jiān)持。找到你家的小儀式,固化它,它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實(shí)現(xià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