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切
清水、淡煙,閉目、靜躺,
思緒停頓,感情塵封,獨享這一份寂靜,
靜則明,明中自醒,醒后而重生。
在我的腦海里持續(xù)出現一幅描寫歷史長河的畫卷,畫中沒有波瀾壯闊的沸騰和激情豪邁的澎湃,有的只是深邃而沉淀的穩(wěn)重,難得的安靜。
他好似一個百歲的老人,安詳的躺在藤椅上,閉著眼睛面帶笑容的給子孫陳述歷史的過往,那里沒有硝煙彌漫、金戈鐵馬的場面,也沒有可歌可泣、催人淚下的故事,有的只是淡淡的、細細的講那一段時光,沒有評述,沒有感嘆,沒有喜怒哀樂,沒有人間冷暖,一切的一切都留給子孫后代自己去感悟,他只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讓后代知曉,通過他的人生讓后人明白曾經的往事,而后走好自己的人生,此為“教育”。
他又似一位住在海邊的漁翁,靜靜的坐在海中那一葉孤舟中,穿著蓑衣,持著魚竿,不論陽光獨照,還是狂風暴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歷經歲月的磨練,風雨的洗禮,都會乘著小舟,在浩瀚的海洋中,完成著自己的使命,他積累著經驗,收獲著果實,他是孤獨,亦是享受,旁人看到的只會是他那沉甸甸的魚簍,滿滿的各種魚、蝦,蟹等海物,豐富而多樣,任人選購。漁翁看著自己的成果能讓大家愉悅,他的臉上會露出久違的笑容,那是發(fā)自內心的滿足,此為“存史”。
正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所謂山也好,水也罷,仁智者皆詳知而好,不得知,則好不深,好不雅,好的不知其所,亦好的不明不白,既非真的仁者,智者。而如何得知山水之魅,詳盡山水之情,方志內便知方曉??梢姺踩手钦呓酝〞苑街?。又大仁大智者樂天下,何為天下,按《周禮·夏官》記載:“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谷、六畜之數要,周知其利害,乃辨九州之國,使同貫利?!边@其中的大與廣,深與醒,何其意義。得天下,必先知天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此為“資政”。
再論方志之美,可為兩表。方志,也有詩情畫意,方志,也會兒女情長。每每提起方志,路人不知,道中人亦淡笑而寡言,把方志工作看得很淺,輕描淡寫,匆匆略過,言語間還捎帶那么的不屑一顧。但方志人向來都是一笑而過,不予爭辯,原因很簡單,與智者相談不用多語,與俗人論辯,語多亦無用。方志之美,自會有人來懂。
方志的詩情畫意,可見那一本本精美的志書,字里行間中透出的一幅幅畫卷,山川、河流、建筑、街道,各行各業(yè)的勞作情景不用言表,豁然紙上。在靜態(tài)的文字中,穿梭著歷史的圖面和表格,宛如當時的情況浮現在眼前,一幕幕從開始到高潮,再到成果,變化中演繹著故事的影片,訴說著過往的歷程。時間在流逝中沒有間隔,故事的脈絡在發(fā)展中毫無缺項,一點一滴,一絲一毫都在筆墨中延續(xù)。各色特色志書更能詮釋這無以倫比的詩畫,包羅萬象中,描繪著特色與多樣,好似一幅幅寫實的照片,拼裝出祖國壯美的河山。
方志,也會兒女情長。其實,我這種表述方志的方式也可稱為一種兒女情長的感情。方志人,總會有些惆悵,莫名的憂傷,這不是壞事,而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情感的宣泄,總會自嘲“獨賞一輪明月,錢財兩袖清風、閑時三杯濁酒、總覺四面楚歌、讀書五行并下、難得六根清凈、其實七上八下、現狀八百孤寒、實屬九牛一毛、自古十年讀書”。這不是寫照,更勝似寫照,可方志人自得其樂,安然處之,情懷之舉不言而喻,浩瀚之心豈能言表,方志人把喜怒哀樂藏于心,化為筆墨,把功德之情立于世,留給后人,而讓浮夸之意散于風,我們也會兒女情長,我們也有感情流露,方志人不是英雄,但絕非平庸。
這就是我心中的方志,靜美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