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利
作者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將滿臉嚴肅的物理問題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之“源于生活”,并可“作用于生活”。
看完《爆笑科學漫畫——物理探秘》這本書,我心中忽然有一種遺憾感,假如能在中學時代讀到它,也許我的物理成績會有大大的改觀。生命中往往有一些很好的東西,沒能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出現,但對眼下的孩子來說它來的正是時候,你們沒有像我一樣錯過。
什么是好書,評價標準或許只有一個,便是讀者的認可。相對于眼下流行的玄幻、魔幻小說而言,自然科學書籍的編纂非常不易,因為它需要關注知識點的總結歸納,要將某個問題講得透徹,并與知識點緊密結合在一起。因此,科學書籍常給人一種正襟危坐、枯燥乏味之感,以至于有些孩子看到這類書毫無翻開的興趣。而這本美國科學漫畫專家聯手物理學家所著的《爆笑科學漫畫——物理探秘》與國內許多同類書籍相比彰顯了十分新異的特色。首先,它的漫畫形式使人眼前一亮。這些看起來并不甚難的漫畫卻是個十分費力的過程,人物形象、表情、動作、語言、情境、位置等,都要仔細推敲,既要生動有趣,還要能突出知識點。如此產生的漫畫便與千篇一律的理論書籍和題庫有了很大不同,真正做到了圖文并茂,寓教于樂。
其次,作者能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把知識拓展開來,將滿臉嚴肅的物理問題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之“源于生活”,并可“解釋生活”,“作用于生活”。為了解釋在物理問題上讀者可能產生的疑問,著者往往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假想問題,可愛而風趣。比如“獵人向樹上的猴子開炮,猴子跳下樹來,結果會怎樣呢?”猴子會逃脫炮彈的攻擊嗎?有些人也許會不過大腦的想:猴子既然跳下樹當然會逃脫了,這有什么難的?但是作者卻告訴你,猴子是避不開炮彈的。因為炮彈的運動軌跡是拋物線,猴子跳下來只是延遲了與炮彈相遇的時間,但卻不能最終逃脫。這時你會感嘆,沒文化真可怕,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竟也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用簡單的例證說明復雜的問題,這使本書能很好的走進普通讀者的內心。著者不斷的自我提問、設問,有時還會特意以一個外行的角度來發(fā)問,并讓人物之間進行探討,使問題更加突出,然后再通過多方位多角度解析,引導性、場景性極強,并具有某種類似游戲式的帶入感。
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往往很難產生幽默效果。但這本書中穿插的漫畫和對話,卻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幽默之風。我們看到伽利略在暗暗地想“拿著雞毛跳樓是不是會下落的慢一點呢?”女孩子用橡膠棒摩擦熊的皮毛以產生電荷,嘴里說著“站著別動”,而熊則老老實實的站著,一動不動十分配合的樣子,實在憨態(tài)可掬。
本書譯者吳寶俊先生是中國社科院物理研究所物理專業(yè)博士,專業(yè)水平自不必說,深厚的物理知識與外語修養(yǎng)使他能將那些英文的專業(yè)術語準確無誤地譯出,通篇看不到任何辭不達意的僵硬,完全是舉重若輕。他對現代生活、網絡與現代閱讀的熟悉與了解使得術語之外的語言也顯格外活潑、生動而時尚。“暖洋洋”“暈”“來電”等詞匯,絕不會讓讀者感到端著架子煞有介事的宣講意味,沒有古板的課堂氣息,而是非常接地氣,它所要講敘的雖然是物理知識,但卻平添了許多輕松的故事性色彩,讓讀者崩緊的神經松懈下來,進入到一種渾然不覺的忘我學習狀態(tài)。
書中有許多內容是英漢兩種語言描述,如果你第一遍看完了漢語,初步了解了這些物理知識要點,第二遍則可以通讀英語,那些現場感很強、極具生活色彩的英語會使你超越學習物理的第一層次,變成對英語本身及美式生活、美式思維的一種仔細品味,不管是對于英語水平的提高還是對于了解美國都是極好的。
我喜歡這樣的書,這樣靈活的不呆板的字體,兼具一定故事色彩和現場感的自然科學書,別有新意的對話與情境設計、著者介紹,深入淺出的點撥,讓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在想,如果這是一套更大規(guī)模的叢書該多好,我一定給女兒買齊,放在她的書桌上,讓她不再重復我曾經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