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鄭立云
花境是以樹叢、樹群、綠籬、矮墻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帶狀自然式花卉布置,是模擬自然界中林地邊緣地帶多種野生花卉交錯生長的狀態(tài),運用藝術手法提煉、設計成的一種植物應用形式,已逐漸成為現(xiàn)代園林中的重要景觀之一。
按照觀賞角度的不同,花境可分為平面觀賞花境、單面觀賞花境、雙面觀賞花境和獨立花境幾種,但這并不是唯一的分類方法,下面就介紹幾種根據組成材料來進行劃分的花境類型及其制作要點。
盆花花境。盆花花境多見于中式園林的游廊處,以花架和盆景為主要材料,根據游廊走勢及花架特點配置不同的觀賞花卉。盆花花境依靠不同形態(tài)的花序及花形達到出彩效果,游廊和園內景石可做背景陪襯,收邊的飾品用天然草皮最佳,形成高山流水、花紅岸綠的近自然景象。
灌木花境。灌木花境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色彩與層次的變化上。上層在富有色彩變化的同時要加入常綠植物元素,使花境在冬天依然保持較完美的效果,比如紅楓、紫荊與桂花、金邊黃楊的搭配;中層在打造視覺焦點的同時,要加入線條元素突出設計感,比如各種花球與觀賞竹的搭配;在底層的植物配置中,要多用色彩對比強烈一點的宿根花卉,并盡量使花卉處在同一水平線上。
小品花境。小品花境不以植物為焦點,而是突出小品的特征,通過不同材質的小品表現(xiàn)不同的主題色彩及意境,如木藝小品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鐵藝小品具有讓人回味無窮的歐洲風情,石材小品自然質樸。制作此類花境時尤其要注意植物對小品的襯托,最好配置素色植物,適當加點色彩點綴,以免出現(xiàn)“喧賓奪主”的情況。小品花境對花壇材料的規(guī)格、質感、形態(tài)要求很高,如圓葉的玉簪與線條感很強的德國鳶尾及垂吊掌葉狀的常春藤搭配起來頗有意蘊。
除了把握基本的制作原則之外,還要合理配置觀賞植物并掌握制作要領才能充分表現(xiàn)花境的觀賞性,及其所具有的植物品種多樣、花頭多、花期長、觀賞角度多等優(yōu)點。
利用觀賞植物制作花境具有許多天然的優(yōu)勢,比如百子蓮碩大的傘形花序構成藍色或白色的花球,浪漫溫馨,與山石配置更顯其姿態(tài)優(yōu)雅;火炬花奇特的總狀花序或郁金香鮮艷的色彩能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觀賞草隨風舞動,飄逸優(yōu)雅,能給園林帶來勃勃生機。這些色彩多樣、形態(tài)各異的觀賞植物,可以顯著增加花境材料的多樣性,同時易于設計出不同的景觀亮點。
在制作花境時,植物的種類不可太過單一,要能夠形成自然的替換過程,錯開展葉和開花期,減少綠地景觀的養(yǎng)護成本。例如,三色堇可與虞美人搭配,當冬季換花時,先把虞美人花籽均勻撒入土中,然后再進行三色堇的種植。到來年春天,籽播的虞美人幼苗會在三色堇的間隙中生長,到5月,盛開的虞美人花會自然覆蓋住已經衰敗的三色堇,形成花期的自然銜接,減少一次人工換花,并可把花境的觀賞期一直維持到6月。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區(qū)域內,花境的制作方式及植物選擇都應該是有所差異的。比如在現(xiàn)代園林中,在綠籬前方布置花境最為動人。花境可以裝飾綠籬單調的基部,而綠籬又是花境的背景。而在中式園林中,游廊、花架比較多,所以最好沿著游廊和花架布置花境,以提高園林風景的觀賞效果。
雖然花境已大量出現(xiàn)在各類園林和庭院中,但目前國內對這類景觀的制作及養(yǎng)護仍沒有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決定花境欣賞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設計、種植、養(yǎng)護等,從目前的發(fā)展情況來看,后期養(yǎng)護無疑是花境造景的短板。
花境一般由多種觀賞植物組成,而不同植物對環(huán)境的要求各有不同,有的喜歡陽光,有的則喜蔭蔽;有的要求土壤肥沃,有的則只適合瘠薄的土壤;有的喜歡濕水,有的喜歡干燥。所以,在管理的時候,就需要養(yǎng)護人員對于花境植物的習性有相應的了解,然后制定適宜的養(yǎng)護方案,達到光、水、肥的平衡。
澆水。當花境植物種植成活后,大多數(shù)品種只有在早春和連續(xù)高溫的盛夏才需要補水,澆水過多反而會造成植株虛弱,引起倒伏、爛根甚至死亡。這樣的植物很多,比如銀灰菊、金雞菊、迷迭香、亞菊、景天科植物等。相對的,還有一些植物,例如細葉芒,如果夏季水分不足則很容易造成葉片焦尖。
施肥。對花境植物進行施肥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一些宿根植物,如金葉苔草等,經多年生長,根系越來越密集,養(yǎng)分吸收越來越困難,植株容易變得衰弱。如果土壤肥力不足的話,這些植物的生長會受到嚴重限制,夏季如果受到暴曬,很容易死亡。而對于金雞菊、大花濱菊、天人菊等高大的開花植物來說,則不應該施肥太多,以免造成植株徒長、開花減少。
修剪。修剪是植物及花境造型的最重要步驟,也是決定花境觀賞效果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ê笾丶?、整形修剪等都是最常見的修剪方式。
花后重剪主要用于高大的開花宿根植物,比如金雞菊、蓍草、大花濱菊等。金雞菊在花后應該及時重剪,以降低高度,預防倒伏,并促進新枝發(fā)出;蓍草花后應將花枝整體剪去,目的是增強透風和采光,以免下部葉片因為長期缺少光照和濕度過大造成腐爛和病害;大花濱菊在花后應剪去上部開花的部分,當下部葉片重新發(fā)出后,可以將整個老枝從地面以上整體剪去。
整形修剪主要針對常綠的灌木類來進行,比如地中海莢蒾、水果藍、法國薰衣草等,修剪時間都是在花后。這種修剪方式只要做到整形就可以了,主要是促進分枝,使株型飽滿。
在冬季,大部分草本植物都會枯黃,此時也需要進行一次修剪,只需剪掉枯黃的部分即可。而細葉芒一類高大的觀賞草,其修剪時間最好定在春季新芽發(fā)出以前,因為細葉芒雖然冬季枯黃,但不會倒伏,反而能形成一種獨特的觀賞效果。所以,何時修剪也要根據園林主人的喜好來確定。
除了以上幾種養(yǎng)護方法之外,還需要根據花境植物的生長狀況,在必要時進行摘頂、抹芽或者疏花處理,以呈現(xiàn)最佳的景觀效果,使花境能夠真正為園林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