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著名的騎行線路,從靠近加拿大邊境的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沿海岸線馳騁2600多公里,抵達緊鄰墨西哥邊境的加利福尼亞州圣迭戈市。這是一對遠道而來的中年“菜鳥”——張老師夫婦正是在這一條美利堅鄉(xiāng)村之路上成就了只屬于他們兩個人的騎行夢!
騎行的真正動機:是瘋了還是怎么了?
騎自行車旅行的念頭萌生于2011年夏天,我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邂逅了加拿大小伙子邁克,他就是一個人獨自騎行幾千公里,我也有和他一樣的夢想:騎自行車旅行。本來準備獨自去美國,挑戰(zhàn)自己的騎行能力,但張?zhí)圆环判臑槊?,?zhí)意非要加入搗亂,結果變成兩個人的蝸速漫游。兩人此行之前是完全的騎行菜鳥,從未騎過長途。僅有的行前適應訓練就是出國前去了兩次距離北京80公里的騎行天堂延慶縣城,回來只覺得屁股生疼,緩上好幾天才恢復過來。
至于器材和配件,在國內盡最大可能,購置了拖車、自行車后車架、馱包、閃燈等裝備和配件。抵達美國西雅圖之后,先入住舒適的希爾頓酒店。接下來,第一項任務就是購置自行車,坐在希爾頓寬敞的酒店大堂里,在碩大的蘋果電腦上,在美國最大的分類廣告網站Craigslist上,開始狂找便宜的二手自行車。很快,經過幾次輾轉看車之后,分別從大學生特拉維斯手中以80美元購入Trek800一輛,從做網站的自由職業(yè)者皮特手中以80美元購入私人組裝車一輛,這位皮特,在家專門用各種零件組裝自行車。
西雅圖,
新手試騎的噩夢
有了車,趕緊試試吧。先是不帶任何裝備,空車單人,在西雅圖附近亂逛??哲囋囼T感覺尚好,不過也經歷了一個接近30°的大坡,好在是下坡,我一路捏著車閘,慢慢蹭下來。只要一松手,一秒鐘之內速度就起來了。
出發(fā)第一天碰到的天使
上路第一天。城外,前方的一切都是未知。
鑒于在西雅圖試騎的可怕記憶,我果斷決定坐車出城。否則,如果還是騎車出去,估計要到了晚上才會到達城邊,也就是前幾天我們住過的酒店附近。攜帶自行車,在美國搭乘公交還是很方便的。地鐵上,有專門懸掛自行車的車位。公交車車頭前方,有專門的可折疊車架,可以把車放在上面固定好。
到了kent,準備向今天的目的地puyallup前進??吹铰愤叺囊粋€園藝店,推門進去,見到一個壯漢,一看就是當地人,他叫約翰。我攔住他,問他去puyallup怎么走。他帶我出門,指給我方向。問我們去哪里,我說去圣迭戈。他指完了方向,問我要不要金槍魚。我一臉茫然,問他是生的還是熟的。他說是熟的,已經做成罐頭了。
美國人民的熱情絕不能拒絕。我和約翰走到他的皮卡車旁邊,他從駕駛室里,給我拿了一罐沉甸甸的金槍魚罐頭。說這是周五的時候,他和幾個朋友一起出海,總共釣了幾十條金槍魚,一共1200磅,然后回家烹制裝罐,大概做了900個罐頭。約翰說,這魚,兩天前還是活的呢。
美國的自行車小道
在美國和一些發(fā)達國家,在城市中心、邊緣,以及城市之間,經常有專門為自行車規(guī)劃的道路,英文叫作trail,除了大的路口之外,不受任何其他機動車道路的影響,有不少甚至遠離公路,穿行在森林里、河流兩岸、公園之中。這種道路安靜、安全、風景好,不但是騎車的好去處,也是行人散步和遛狗的好地方。
出發(fā)第一天,我們就經歷了兩條自行車專用小道。在這種小道上騎車,非常安全,加上風景好,所以心情極為放松和愉悅,真正是一種相當高級的體驗和享受。
和饋贈金槍魚罐頭的天使分手之后,對面正好碰到兩位當地的騎友,于是向他們請教路線。這對夫婦告訴我,前面一個路口,就是一條城際自行車小道的入口,大約有10公里長,小道結束之后,沿著公路一直走,就到我們今天的目的地puyallup了。一路輕松愉快,順便圍觀了路邊的一個二手汽車拍賣會,并且購買了路邊人家售賣的自家種植的有機西紅柿,之后順利抵達目的地。
西雅圖到波特蘭:我們的第一段路程
西雅圖到波特蘭,簡稱STP(Seattle To Portland)。這段騎行路線,是美國的十大經典娛樂性自行車活動之一,在每年夏季七月的某個周末兩天舉行,吸引全美各地以及世界各地的自行車愛好者參與?;顒勇肪€固定,全程200英里,折合330公里。近些年,每年都有1萬人左右參加比賽,90%的參與者通常兩天完成,少數人采用凌晨更早出發(fā)的方式,在一天之內完成。
當地的自行車協會網站上,有極為詳細的地圖和說明。細致到了每個拐彎,每個路口,然后活動路線的公路上,每隔一段,地上就會有帶STP縮寫的箭頭指示方向。我們每當看到地上的箭頭標志,都會很踏實,因為這說明我們走的路是對的。
整個路線的難度不大,大部分路段都是平坦自如的。在330公里的路線上,上升總共約600米。唯一的一個大坡,長1700米,坡度是7°,那個大坡我?guī)е撝?,是半推半騎上去的。每隔40公里左右有食品補給,2010年的比賽消耗了11000根香蕉,4噸西瓜, 13000個百吉餅, 18000個三明治。
路遇各國騎友
一路上,碰到過四對長途騎行者。有來自明尼阿波利斯的夫婦。他們從西雅圖騎到洛杉磯,然后坐飛機去阿根廷玩一年。有加拿大姑娘和德國姑娘組合,我們在騎行途中一個小鎮(zhèn)休息的時候偶遇。還有一對加拿大的年輕情侶,小伙子到圣迭戈之后準備搭船去墨西哥。
最讓我印象深刻,并且連續(xù)兩天都碰到的一對組合,是美國的凱文和帕特里克哥倆,我們在俄勒岡海邊相遇,他們自我介紹說是園丁,父親在智利,他們兩人在南美生活過,這次是從北美洲最北邊的阿拉斯加出發(fā),一直穿越整個美洲大陸,直到遙遠的阿根廷。我一直關注他們的博客,從2012年開始,直到2014年4月,他們抵達終點,整個行程歷時20個月,行程29000公里。
我們隨身的物品,比起其他幾對,并不算多。但這哥倆的物品,則是輕車簡行,簡單到了極點,沒有頭盔,兩人全部物品,就是一個人車后有一對馱包,外加帳篷和睡袋,另外一個車后是睡袋,身上背著一個小背包。他們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我們的生活真的不需要那么多東西”。而行李物品最多的加拿大情侶,所有的包加起來有12個,以至于如果他們坐車,下車時必須要清點數量,以免遺失物品。
http://offthegridbiking.tumblr.com/ 凱文和帕特里克的博客:穿越美洲大陸的騎行。
松鼠的天橋
騎到小城朗先生鎮(zhèn),進城的路上,農民麥克告訴我,這里有一座專門為松鼠修的橋。真的么?
這座橋,就在離圖書館不遠的地方。
看,在這兒呢!
舊金山的有軌電車有名,西雅圖的太空針有名。
朗先生鎮(zhèn),松鼠橋有名。
這座橋的英文名字是“橡果小窄橋”,是專門獻給松鼠的。這座橋有兩個世界級的頭銜,“世界上最窄的橋”,和“世界上最窄的動物天橋”。
是誰搞了這么個匪夷所思的小天橋啊?這是個關于愛的故事。
這座橋,建于1963年。在這之前,因為朗先生鎮(zhèn)子上有很多樹,所以朗先生鎮(zhèn)又被稱為“樹之城”,還曾經被福布斯雜志評為美國最漂亮的鎮(zhèn)子。這些樹中,又有不少橡樹,橡果是松鼠的最愛之一。恰好,一棟辦公樓旁邊有幾棵大橡樹,于是每到橡子成熟的季節(jié),松鼠們便紛紛穿過馬路,到對面橡子多的地方去吃飯。
但是,這個馬路不是那么好過的,這正是一條城里交通最繁忙的馬路。于是,很多松鼠被汽車壓扁在馬路上。松鼠太小,顏色也不明顯,這也不能怪司機。這時,上帝為松鼠派來了一位天使,這位天使的名字叫作Amos(阿莫斯),這個名字,正是來自《圣經》。
一天,阿莫斯先生正好看見一只松鼠被汽車軋死,它死的時候,嘴里還叼著一顆橡子。
阿莫斯先生,被這個場面深深觸動,他決心想辦法保護松鼠。當天他和同事們喝咖啡的時間,變成了一場關于松鼠安全的討論。他們想出了一個好主意,為松鼠建一座天橋。幾個人成立了一個小組,向市政廳提出建橋申請。沒有人會拒絕愛心和愛的表達。市政廳同意了他們的計劃,不僅如此,一位市政廳的女士還給這座橋起了個綽號,“橡果小窄橋”,大家都覺得這個名字好。
兩位建筑師為松鼠橋做了設計,一位工程師做了結構工程分析,阿莫斯先生和另外一人開始建橋。這座18米長的空中天橋,很快便完成了施工,使用了鋁材和報廢的消防水管。這座橋,當時共耗資1000美元。
松鼠們很快便學會了使用這座愛心天橋,而且?guī)е鼈兊南乱淮跇蛏吓軄砼苋ァ?984年,阿莫斯先生去世,當地人在路邊,辟出一塊地方,樹立了一個雕像和一塊紀念牌。紀念牌上寫著:獻給并紀念阿莫斯 J.皮特斯先生(1916-1984),阿莫斯先生,想到他的橋和松鼠,一定在天堂微笑。
一路向南
就這樣,我和太太一路克服重重困難,小風小雨不算什么,真正遇到暴雨和狂風,則采取遇雨搭車,遇風趴窩的策略。因為一次風速高達50公里,我們頂風出去騎了1公里,硬是騎不動,只好在大風的裹挾下,自行車被吹得晃晃悠悠地回到鎮(zhèn)子里,重新找個旅館住下,貓在屋里,活活等了3天,欣賞著窗外的狂風暴雨。風雨之后,一路上碰到的騎友,都說那幾天都在旅館里貓著呢。
一路吃喝玩樂,去了一家美國農場體驗了一周,一路參觀了很多美國大學,經過了很多世界最大、世界最小、世界獨一無二的各種等等,最終在洛杉磯和岳母匯合,在洛杉磯以100美元賣掉了太太的自行車和我的小拖車。而我,則戀戀不舍地帶著我的Trek800,和家人一起坐火車來到圣迭戈,并在圣迭戈一通最終的狂騎,作為和愛車的最后時光,最終騎到圣迭戈河的入海口。然后,依依不舍地把它交給了一位懂車的買家手里。
一路因為速度慢,所以玩得很盡興。但挑戰(zhàn)自己體力的目標并沒有達到。所以,就有了2013年10月的大運河之旅,最多的一天騎了160公里。
作者簡介
張老師和太太是一對40多歲的北京夫婦,去過北美洲,中美洲,東南亞。他們坐過阿拉斯加游輪,在有機農場做過WWOOFer志愿者,在風景公路上騎過自行車,喜歡參觀各地圖書館,品嘗各國美食,變著不同花樣玩,探索世界和他們自己的人生。張老師曾經留學美國,現在是一名專業(yè)的美國留學顧問,會說英語和西班牙語。張老師太太是前報社編輯,現為全職家庭主婦,廚藝高超。
張老師博客
www.zhangxiaodo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