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華
《文成公主進藏》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在學生初讀課文感受到了文成公主進藏的艱辛與神奇后,我請學生再次默讀課文第5~13自然段,畫出反映文成公主進藏艱辛與神奇的語句,并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理解、體會。在學生自主閱讀后,我組織大家進行交流。
生:最讓我感到神奇的地方是文成公主用樹干搭橋過河。我們義烏江上的橋都是用鋼筋水泥建的,而文成公主竟然用一段樹干就可以搭橋過河,實在是太神奇了。
生:我看見過用石頭建的橋,中間有橋墩。
生:我在回奶奶家時看見過用一根木頭搭的橋,爸爸說叫獨木橋。
生:橋的種類有很多,我們不是還學過玻璃橋、塑料充氣橋……
生:但一段樹干肯定搭不起橋,文成公主竟可以用樹干搭橋,真是神奇!
……
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著各種各樣的橋,還有學生說到文成公主用羊毛鋪路、頭發(fā)的多少決定這個地方樹木的稀密、天鵝給公主報信及公主背乃巴山等讓人感到進藏神奇與艱辛的地方。交流得差不多時,有一學生高高地舉起手來。
生:老師,我還有一個疑惑,能說嗎?
師:(點頭)當然可以。
生:既然是神鳥,為什么在惡烏鴉說壞話時不來報信,而要等到公主傷心難過那么久了才來?這還算什么神鳥?
聽到有同學這樣說,幾個不安分的學生紛紛舉起手來,爭著要說。
生:公主進藏應該有許多侍從陪著,碰到乃巴山為什么會讓公主親自去背?
生:對呀,公主是大家閨秀,哪來這么大的力氣?要背也肯定是隨從去背,不可能公主親自背。
生:課前我查過資料,當時公主進藏時帶的嫁妝可多了,包括詩文、經史、農事、醫(yī)藥、天文、歷法等書籍,還有谷物、蔬菜、果木種子以及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等等。這么多東西,這么多人,怎么可能在樹干搭成的橋上通過?課文就是騙人的。
……
其實課始, 我就直接點明了此篇課文是一篇民間故事。這是一種特殊的文體,故事性強,富有民間傳說的傳奇色彩和浪漫主義風格。學生似乎并沒有理解,繼續(xù)從這一角度向學生作解釋肯定也是蒼白無力的,該怎么辦呢?急中生智,我決定換個角度引導:“同學們很會讀書,也很會思考,剛才大家所提的這些都是文章的破綻,都與現(xiàn)實不符,那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短暫的沉默之后,終于有學生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舉起手來。
生:我想人們之所以這樣編故事,是為了體現(xiàn)故事“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這樣就更能吸引讀者。
生:作者讓文成公主去背乃巴山應該是為了體現(xiàn)文成公主沒有把自己當公主,而是把自己看作和普通人一樣,是個了不起的公主。
生:我覺得作者這樣寫是體現(xiàn)文成公主偉大功績的需要,很多電影電視也都是這樣的,主人公常常會有超乎尋常的本領。
生:作者這樣表現(xiàn)文成公主,可見文成公主在人們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
生:是的,預習時我查過資料,說在唐朝的時候,為了邊塞的和平,唐朝有19位公主嫁給邊塞小國的國王或王子。這么多公主中,最了不起的就要數(shù)文成公主了,到現(xiàn)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呢!
生:我感受到文成公主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很高很高。
……
學生們頻頻點頭,我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次的節(jié)外生枝也給了我啟示,有時我們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就會覺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了。
(浙江省義烏市經濟開發(fā)區(qū)學校 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