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萬義
好吃。而馬友魚,更是逢年過節(jié)女婿送給丈母娘最好的禮物。你看,那任勞任怨的疍家女,挑著滿滿一擔魚晃晃悠悠地行進在路上,人們戲稱她們不是暈船而是“暈岸”,那是喜悅的姿態(tài),也是幸福的神采。
疍民的生活習俗與海南本地差別甚大。有幸登上別致的新村港漁排,戴著竹笠的疍家女熱情大方,看得出她們喜用碧玉或翡翠和珍珠把自己裝點得珠光寶氣,但其勞動起來又不失麻利勁。年幼的孩子則被用繩子綁住上衣拴在漁排邊自己玩耍,以免掉落水中。聽漁排上的阿姨講,隨著政府的關懷,現(xiàn)在很多疍民在岸上都建有房屋,許多適齡兒童都在岸上接受教育,甚至有些年輕人上了大學繼續(xù)深造。
由于歷史原因,疍家人長期與陸地人家缺乏交流,婦女只有將閑暇時光織進漁網(wǎng)里,心事和希望大都發(fā)揮在那雙靈巧的手上。當然,她們在與出海打魚的丈夫依依惜別后,還會聚在一起喝下午茶。恬靜的日子仿佛在這喝“糖水”、吃點心里擴散開來。談論著剛出海的男人總會體現(xiàn)著
女人的柔情,聊起每月的收成總會滲透著女人的期盼。其實,現(xiàn)在疍家的女人們都活得瀟瀟灑灑、坦坦蕩蕩,值得陸上忙碌的人們好好學習。她們能像男人一樣喝茶、出海、拉網(wǎng)、唱歌。疍家人遠離鬧市,仿佛與世無爭,令久居都市樊籠的人們心生羨慕和向往。
疍家人還固守著粵語系的疍家話本音,有一些特有的詞匯與白話不同,口音上也略為溫軟,自成一格,又被稱為水上話或船上話。他們唱著“咸水歌”,吟著“疍家調(diào)”,帶有洗不掉的濃濃咸水味,多以口口相授的方式延續(xù)至今,都是從勞動和生活中的最佳總結(jié)。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在創(chuàng)作《黃河大合唱》時,便融合了咸水歌《頂硬上》的元素,譜寫出了激昂奮進的歌曲。作為疍家之子的他,幼年常常聽到母親唱起:“頂硬上,鬼叫你窮,鐵打心臟銅打肺,充實心腸去捱世。捱得好,發(fā)得早,老來嘆番好……”那催人奮發(fā)的勞動號子深深扎根于他的心靈,誕生偉大的音樂也就成為可能。同樣,孫燕姿的《月光光》也是根據(jù)疍家調(diào)改編而成??梢娝囆g源于生活,好的作品不分時代傳播都可以成為經(jīng)典。
疍民的“咸水歌”不僅在海上唱,婚慶節(jié)日時也要唱。晚上進洞房時,新郎新娘必過情歌對唱這一關,陪伴的男女朋友也要盡情唱。疍家的婚禮上有哭嫁啼夜的習俗。新娘在出嫁前每晚在自家船里唱哭嫁歌至通宵達旦。疍家人將其稱為“哭家姐”,其形式有母女對哭、同胞姐妹對哭等,每哭一句皆以“嘆家姐”三字開頭,泣拜父母生養(yǎng)之恩,表達不舍離家之情。除了搭棚、送聘、抽禮、花艇迎親等環(huán)節(jié)之外,出嫁前夕和拜堂當日還要在新娘和新郎家分別舉行只能由女客或是男賓單獨參加的“拜飯”活動,眾人抵達參拜神祇之后圍坐講古談笑,唱“咸水歌”,飲疍家酒,不醉不休至夜深才散。新娘出閣當日,男方劃著張燈結(jié)彩、花團錦簇的花艇前來迎親。新娘蒙面蓋頭拜辭祖宗神祇和家長,邊哭邊唱“嘆家姐”,由喜娘背著,由女伴撐傘遮擋不得見光,在眾人簇擁下登上迎親艇,前往夫家?;ㄍЩ氐侥蟹脚飸?,新娘依舊由人撐傘背入,再與新郎拜堂成親,開始嶄新的日子。
疍家人走上陸地后,和舊日的生活記憶漸行漸遠。年輕一代改變了“不能與岸上居民通婚”的規(guī)章,也慢慢遺忘了疍家調(diào),不懂得如何去哭嫁、唱“嘆家姐”。有趣的是,父母還是會替他們唱祝福歌。女方疍家父母唱的意思一般是勸慰出嫁的女兒要聽婆家的話,好好地生活,不要讓娘家人操心。男方父母接著對唱,意思是請親家放心,他們會好好對待過門的媳婦。親家情深盡在即興而起的對唱中,達觀淳樸的民風全在時光流變的文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