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
野菜吃出人參味
只有最資深的食客,去農家樂時才會點一盤菜單上沒有的清炒牛繁縷。在中國南方,人們也稱其為雞腸菜、鵝腸菜、飯羅娘。從拔山坡地到雜木林,隨處都能發(fā)現(xiàn)它們的身影,原料充足、成本低廉,非常適合做農家小菜。清炒做法很簡單:先放新鮮豬油,再放鮮嫩菜葉,最后加個土雞蛋再翻炒,幾分鐘即可出鍋。據(jù)說好廚子能炒出淡淡的人參清香,你不妨也試試。
宮廷小說黃金配角
以麥仙翁制成的毒藥,在歐洲宮廷小說里出場率極高。雖然角色不太光明磊落,卻也是扭轉情節(jié)的關鍵配角。19世紀時,在政府的清除號召下,該植物在歐洲一度絕跡。今年夏天,英國境內再度發(fā)現(xiàn)它的蹤跡。為此,英國皇家園藝學會還專門呼吁市民們不要觸摸或食用該植物。考慮到麥仙翁在中國北方也有分布,所以我們去野外時,也要擦亮眼睛,小心避開它。
瀕危植物重獲新生
若能自行決定稱呼,水鱉一定想恢復古時的名字——水白,名字以其花白、形如浮萍而得。飽滿翠綠的葉子,無瑕的小白花,杵在池塘里特別耀眼。在歐美的濕地公園里,常能看到水鱉的身影。因其根系茂密,有許多藻類附生,能吸引水生昆蟲覓食,形成一個完整的食物鏈。水鱉曾因為棲地破壞而瀕危,如今在各地的人工濕地中,它終于又找到了新的生存棲息地。
每一天,都有無數(shù)人認真地在本本上,寫下各種人生計劃:精通外語、讀100本書、加薪、瘦20斤等等,然后要求每一個閨蜜監(jiān)督,以求短期內“野蠻生長”成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從今天起,我們向植物學習吧,像它們一樣安靜地成長,不聒噪,不焦慮,保持節(jié)奏,直到有天,開花結果,平和而有力。
呆耳亦常思
卷耳果實如豆,小刺猬樣杵在枝上,因此獲得了灰頭土腦的別名——豆蒼、呆耳。可能是因為外表可愛,觸碰又痛,所以古人將其與愛情聯(lián)系起來——在《詩經·周南·卷耳》篇中,卷耳就被寄托以惆悵的相思之情。沿承《詩經》的思路,卷耳在古代藥方里干脆被稱為“常思”,意為常常思念。多么清麗的別名,如果上文的水鱉君聽了,會非常羨慕吧。
迷你金色睡蓮
歐亞萍蓬草很容易被認為是歐洲睡蓮,其實兩者很好區(qū)分。前者花朵較小,多呈黃色;后者的花朵則要大得多,多為白色。歐亞萍蓬草別名黃金蓮,開放時朵朵金色的花朵挺出水面,如燦爛陽光鋪灑于水面上。由于價格實惠又好看,所以它常被園林設計師們拿來作為公園池塘的點綴植物,與蓮花、荇菜、香蒲、黃花鳶尾等植物配植,形成絢麗多彩的景色。
日式賞花文化
石菖蒲葉片如劍刃,香味能清濁,古人一直相信它有“辟邪去毒”的功能。每逢端午,一些中國北方地區(qū)的人家,就會將清洗好的石菖蒲葉片懸掛于自家門上。19世紀初,日本農民伊佐衛(wèi)門花盡一生精力,將野生石菖蒲培育成觀賞植物。自那以后,每年6月石菖蒲花盛開的季節(jié),日本人都要爭相去景觀園看“秀氣的石菖蒲花”。久之,這也成了當?shù)刭p花文化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