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東寶
【摘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建筑工程越來越龐大,所以建筑工程的施工變得尤為重要,而在建筑工程施工技術中,地基作為建筑工程的基礎,在建筑工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在現代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中,要保證其質量,那就必須嚴格控制其施工技術。由于現代建筑地基基礎受諸多因素影響,并且現代建筑的地基基礎關系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地基基礎當之無愧成為現代建筑的核心。因此,筆者基于現代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相關特點和施工技術,簡要地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提高現代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從而保證我國建筑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現代建筑;地基基礎;施工技術;
引言
地基基礎是房屋建筑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筑主體工程的強度、穩(wěn)固性起決定作用,一旦基礎施工不當,房屋建筑上部結構的施工質量也會隨之受到影響,進而損害房屋建筑施工效益。為此,在現代房屋建筑施工中,為了全面確保房屋建筑的整體質量,優(yōu)化建筑性能,必須在施工中做好地基基礎施工控制,選擇正確、科學的施工技術來施工地基基礎,全方位保證地基基礎施工有效性。
一、建筑工程基礎施工現狀
1.1 基礎軸線位移
在進行基礎砌筑時,通常都是先對外縱墻和山墻進行砌筑,而且對內橫墻部位進行砌筑時,由于基礎槽中線處于縱墻基礎的外側,這樣在內橫墻砌筑時則無法進行吊線找中,軸線極易發(fā)生偏差,導致上部墻體和基礎之間產生一定的偏心壓力,導致整體結構的受力受到較大的影響。另外在施工時,對于槽邊控制樁缺乏必要的保護措施,極易在施工中由于受到碰撞而產生移位,從而使基礎軸線發(fā)生位移。
1.2 基礎標高偏差
正常情況下,當基礎砌至到室內地平處時,則需要與室內地平處于同一水平面上,一旦基礎標高與室內地平相差較大,則會對上層墻體標高的控制帶來較大的影響。而一旦基礎下部基層標高也出現偏差時,則對于基礎砌筑時的標高則很難正確把握。
1.3 基礎防潮層失效
進行防潮層施工時,需要對基面進行澆水,而且還在澆透,這樣防潮層砂漿則會與基面進行很好的粘結。如果不澆水或是沒有澆透水時,則會影響二者的粘結力度,再加之缺乏必要的養(yǎng)護,則會導致防潮層過早的脫水,在沒有達到標準強度和密實度的情況下導致裂縫的發(fā)生,一旦防潮層開裂,則其無法有效的起到阻止水份的作用,則會導致墻體潮濕的病害發(fā)生。在冬季寒冷地區(qū)進行施工時,在受凍情況下防潮層也極易失去防潮作用。
二、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要點
2.1 首先做好項目的質量策劃工作,包括項目經理部的建立、施工所需資源的準備、《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審核。
2.2 把好原材料的質量控制關
建筑基礎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較多,多以水泥、鋼筋、鋼絞線及砂石為主,材料是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需要嚴格控制好材料的質量。要采購原材料時盡可能的從廠家直接進行采購,做到貨比三家,在保證材料的質量的前提下,確保所選材料也要具有較好的經濟性。選擇信譽好的大廠家。對需要進場的材料需要做好檢查驗收報告關,對同一批次的材料進行抽查檢驗,合格后才允許進現場,而且現場施工之前,還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復試,確保材料能夠達到施工的質量要求,對于運送到現場的原材料則需要由項目經理進行驗收和、檢查和送檢,有效的保證現場所使用材料的質量。
2.3 做好技術交底工作
在進行施工前,需要由設計人員、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三方進行技術交底,這是確保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技術人員需要充分的領會設計師的意思,施工人員需要對施工圖在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要點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明確。通過技術交底可以更好的對施工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確保施工的質量。
2.4 控制關鍵過程和特殊過程
關鍵過程是指技術含量高,過程結果質量對最終工程質量有較大影響,過程對整個工程具有制約作用。特殊過程是指過程的結果不能通過其后產品的檢驗和試驗完全驗證。對關鍵過程和特殊過程應按標準嚴格控制。對于每一項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都應首先明確關鍵過程和特殊過程,規(guī)定這些過程的控制手段和方法,并嚴格執(zhí)行。在施工過程中,關鍵過程和特殊過程應由具備有資格和有經驗的人員完成,應對過程參數進行連續(xù)的監(jiān)視和控制,并對設備、人員和過程要有鑒定合格的紀錄。
三、加強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
3.1 地基基礎的選型
基礎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間的連接體,基礎把建筑物豎向體系傳來的荷載傳給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載力足夠,基礎的分布方式與豎向結構的分布方式相同,可采用獨立基礎;如果地基非常軟弱,建筑物很高的情況下,則需要采用筏形基礎,筏形基礎有較大地基接觸面的優(yōu)點,它與獨立基礎相比,它的造價更高。如果基礎土質較好,地下水位較低的粘土,亞粘土、則采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樁。假設地基承載力不足,屬于軟土地基,必須采取措施對軟弱地基進行處理。軟弱地基系由淤泥質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或其它等構成的地基,那么在勘察時應查明軟弱土層的均勻性組成,分布范圍和土質泥沙,為采用的地基處理方案提供相應參數。在初步計算時最好計算房屋結構的大致荷載,假設它均勻的分布在全部面積上,從而得到平均的荷載位,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載力相比較.如果地基的容許承載力大于 4 倍的平均荷載位,則用獨立基礎可能比筏形基礎更經濟。如果地基的容許承載力小于 2 倍的平均荷載位,可選用滿鋪在全部面積下的筏形基礎,如果介于在二者之間,則用樁基礎或沉井基礎。
3.2 地基基礎施工技術與措施
當地基土為淤泥,上層土層又較薄時,應采取避免施工中對淤泥和淤泥土擾動的措施。如果是沖填土、建筑物垃圾廢料,當均勻性和密實度較好時均可利用作為持力層,對于有機質含量較多的生活垃圾和對基礎有侵蝕性的工業(yè)廢料等雜填土,未經處理不能作為持力層。在選擇地基處理方法時,應綜合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建筑物對地基要求,建筑結構類型和基礎型式,周圍環(huán)境條件、材料供應情況、施工條件等因素,經過技術經濟指標比較分析后擇優(yōu)采用。
地基處理時,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局部結構的剛度和強度,以增加建筑物對地基不均勻變形的適應能力,對已確定的地基處理方法,進行必要的測試,同時為施工質量提供相關依據。地基處理后,建筑地鏨變形應滿足現行有關規(guī)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間進行沉降觀測。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換填基層法、強夯法、沙石樁法、振沖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漿法、預壓法、夯實水泥土樁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石灰樁法、灰土擠壓樁法和土擠密樁法等。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地基基礎處理與施工對房屋建筑上部工程,乃至建筑整體質量都存在影響,只有確保了地基基礎的施工質量與施工安全,房屋建筑工程整體質量才能得到保障,建筑在施工期間、在后期使用期間發(fā)生損壞、倒塌等事故的可能性便越小。在本篇文章中,筆者著重對現代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礎施工特點,以及地基基礎施工技術作了探析,強調了地基基礎施工控制的重要性,得出了一系列相關結論,希望能為同行工作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汪明振.建筑地基基礎勘察、設計與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剖析與控制管理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7)
[2]陳欽琳.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建筑地基基礎技術規(guī)范》通過審定[J].福建建設科技.2005(01)
[3]王玉強.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6)
[4]羅曙光.試論現代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要點[J].四川建材.2013(01)
[5]劉建設,張衛(wèi)國.探討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