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友
有聽力障礙且患有嚴重心臟病的老人在機動車道行走時,貨車駕駛人陳某減速、鳴喇叭示意未果后,在距離老人約半米處將車剎住,老人被急剎車的尖叫嚇昏倒地,送醫(yī)院途中身亡。陳某認為,受害人嚴重違章,自己已經采取了必要剎車措施,且未與老人發(fā)生接觸與碰撞,即使承擔也是無過錯責任,不應超過10%。法律會支持他嗎?
[案情回放]2013年11月23日,患有心臟病、老年性耳聾的孫老伯去馬路對面的早市買菜。老人行走在機動車道上時,陳某駕駛貨車從后面駛來。距離老人100多米遠時即鳴喇叭示意并稍減慢速度,直到距離老人只有2米左右時,眼看就要撞上老人了,陳某不得不當機立斷,狠狠踩下急剎車,車在離老人只有半米處剎住,刺耳的剎車聲將孫老伯嚇昏倒地。陳某當即將孫老伯送往附近醫(yī)院搶救,可不等到醫(yī)院孫老伯已停止呼吸。
2014年1月6日孫老伯兒子孫慶林以陳某及陳某貨車投保的財產保險公司為被告訴至法院,要求二被告按主要責任共同承擔老人死亡賠償責任。
法庭審理過程中,孫慶林訴稱,老人的死亡是由被保險車輛的驚嚇直接造成的。盡管死者患有心臟疾病,但如果沒有外部條件的刺激,是不會發(fā)生這次事故的,因此陳某應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根據保險條款,由保險公司負責陳某所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陳某辯稱,死者系有聽力障礙、且患有嚴重心臟病的高齡老人,出行時沒人陪護,其監(jiān)護人未盡相應監(jiān)護職責,應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再者,老人在機動車道正中行走,本已違反交通規(guī)則,自己已鳴喇叭警告,死者仍未讓路,直至自己采取緊急剎車措施,才未發(fā)生直接碰撞。自己采取剎車措施得當,即使擔責,只能承擔不超過10%的無過錯責任。保險公司則認為,投保車輛并未與受害人發(fā)生接觸,不屬于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不應負賠償責任。
法庭經審理后認為,孫老伯違反交通規(guī)則,且患有耳聾、心臟病,應對死亡事故負主要責任。但陳某如果能更早地采取剎車措施,也不致使老人受驚而致死亡。遵依法判決被告陳某承擔20%的過錯損害賠償責任。被告保險公司在陳某交強責任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評析]本案主要爭議焦點:死者孫老伯違章在先,陳某已經采取相應防范措施,是否存在過錯?孫老伯在機動車路上行走明顯違反道路交通法規(guī)定,其監(jiān)護人明知老人是有聽力障礙、且患有嚴重心臟病的高齡老人,而在老人出行時未能盡到監(jiān)護人應盡的監(jiān)護職責,孫老伯與其監(jiān)護人應承擔主要過錯責任。但是,作為駕駛員的陳某在雖然已采取減速、鳴喇叭示意,直至采取緊急剎車措施,但這只是盡到了一定的注意義務,并非盡到力所能及。陳某既然從100米遠處即知道路況出現不符合常理情形,就應該更早地采取緊急剎車。不能因為老人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也沒有對其鳴笛示警作出反應,就放縱自己、認為沒有責任去投入更多的注意。陳某完全可以在與孫老伯保持一定安全距離時,提前(而不是距離老人半米)采取剎車措施,以防止出現意外險情,但陳某未能盡到完全注意義務,這說明陳某的安全防范義務存有瑕疵與過錯。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guī)定: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而本案中的陳某因“采取必要處置措施”存在瑕疵與不足,有失職行為,理所當然應承擔與瑕疵過錯相適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此外,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guī)定,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10%的賠償責任。而本案陳某存在一定的過錯,因此,人民法院判決其承擔20%的責任還是比較公平合理的,也是有法律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