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明福
摘 要:為了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就需要不斷的強化建筑工程結構用的抗震能力,保證工程結構可以在經受地震的侵害的狀態(tài)下保證其使用強度。一般情況下,建筑物所經受的地震影響的程度決定于地震的強度程度。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將具體的結合建筑結構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設計思想,討論應當如何改進建筑物結構,提升建筑物抗震性能,有效的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關鍵詞:建筑結構;抗地震倒塌能力;設計思想
在進行抵御地震災害的過程之中,建筑物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造成地震災害的根源也在于建筑結構的倒塌。針對這樣的情況,就很有必要提升建筑物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保證建筑物在面臨地震災害的時候,可以有足夠的抵御能力免于災害的侵蝕。因此,就需要采用系統(tǒng)的科學方法,提升建筑物結構的抗震性能,本文也將對如何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進行較為詳細的探討。通過本文的論述,筆者一方面希望能夠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夠給相關的工作人員提供一點參考借鑒的材料。
1 建筑結構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設計思想
根據對建筑結構系統(tǒng)科學的基本概念的研究工作,不難看出,一個復雜的建筑物結構系統(tǒng)的功能取決于這個建筑物的整個性能。針對這樣的情況,不難看出,一個建筑物的整體性能才是整個建筑物工程的核心部分。對于建筑物結構的抗震設計來說,首先,進行設計的過程之中,要根據建筑物結構對于系統(tǒng)的整體性抗震要求進行設計,以便于依托于建筑物的整體性能發(fā)揮出優(yōu)異的抗震性能,也有利于整個建筑物系統(tǒng)之中的每一個部件都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保證整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發(fā)揮;其次,建筑物結構內部的構件的性能也有利于建筑物整體性能的發(fā)揮,只有無數(shù)個組成建筑物結構的構件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才能有效的保證建筑物的整體性能。
對于建筑結構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設計思想,由于整個建筑物結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與此同時,正給建筑物的總體的功能也和組件構成整體的構成方式和組成方式有著較大的聯(lián)系。例如,即使一個建筑物所使用的建筑物組件全部相同,但是,構成這個建筑物的組件的組成方式卻不相同,其所表現(xiàn)出來的抗震的總體性能也不盡相同。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一個建筑物內部的結構是依托于各個組件之間的相互配合而體現(xiàn)出抗震性能的,那么如果這些組件之中的相互依托的特性會導致整體性功能的下降,則稱之為整個建筑物結構的抗震效果不是特別理想。
2 提升建筑結構抗地震倒塌能力的方法
在上文之中已經提到,為了提升建筑物結構的抗震安全性能,首先要保證的就是建筑物結構的整體性能,并在保證建筑物整體安全性能的基礎之上,盡可能的提升建筑物的意外安全貯備能量。具體的來說,提升建筑物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設計方法可以通過完善建筑結構的第二階段抗震設計的方法來完成,也可以通過提升建筑物的整體性能來加強建筑物結構的整體牢固性,進而有效的提升建筑物結構的抗地震倒塌能力。
2.1 完善建筑結構的第二階段抗震設計
截至目前為止,我國的房屋建筑質量安全標準依然在使用三水準抗震設防目標(具體的來說就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可以在建筑物結構的構建過程之中使用二段設計的方法完成建筑物結構的抗震設計工作。具體的來說,二段設計主要分成以下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個階段主要是按照抵抗較小幅度的地震強度的要求來進行對建筑物結構的抗震計算,在這一節(jié)果斷,主要是完成建筑物結構的基本抗震安全儲備功能。截至目前為止,我國對于這一階段的研究工作已經比較成熟;第二個階段是對建筑物結構的抗地震倒塌設計過程,在這一階段,由于涉及的地震的復雜的方方面面,我國對于這一方面的研究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難以對具體的設計參數(shù)進行有效的計算。截至目前為止,我國的抗震規(guī)范規(guī)定只有對某一類具有著特定功用的建筑物有著具體的第二階段設計,對于一般的建筑物依然停留在第一階段的結算設計階段之上。盡管完成第一階段設計之后,已經可以初步的滿足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但是,由于很多的參數(shù)沒有進行具體的設計計算,其發(fā)揮出來的功用明顯不如完成第二階段設計的建筑物好。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我國的相關部門盡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要求在特定區(qū)域的建筑物務必滿足兩段設計的需求,以便于充分的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2 重視建筑結構體系和結構的建立
為了充分的保證建筑物結構的抗震性能,還需要為建筑物結構設置一套合理的構成形式。一般情況下,如果建筑物難以構建起來一套合理的建筑物體系結構,難以規(guī)范的布置建筑物的內部構成,就會嚴重影響到建筑物的總體結構性能(具體的來說,其集中體現(xiàn)在未有效設置圈梁和構造柱等方面),一旦建筑物結構又是縱墻承重、外挑走廊的教學樓,在地震發(fā)生的情況下,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在進行建筑結構體系和結構的建立的過程之中,重視對系統(tǒng)的科學方法的應用,考慮整個建筑物的整體的抗震性能。具體的來說,首先要保證在進行建筑物建筑體系的制定的過程之中,要優(yōu)化相應的結構設計;其次,要注重對建筑物的抗震措施的選擇;最后,還要注重對可能出現(xiàn)的抗震計算問題進行計算,以便與應對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復雜情況,提升建筑物的整體抗震性能。
2.3 重視對建筑結構的整體性能的研究
為了有效的構建建筑物的整體抗地震倒塌體系,就需要從系統(tǒng)科學的角度進行對建筑物結構的設計過程。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之中,要高度重視對建筑物整體抗震性能、建筑物穩(wěn)定性能、建筑物牢固性能的提升。在上文之中已經提到了,根據系統(tǒng)的科學設計思想,即使建筑物在建筑的過程之中,使用的建筑構件全部是質量安全的組件,也不能夠有效的保證建筑物結構的整體安全性能,如果建筑物的結構組織之間出現(xiàn)了不能滿足建筑物整體性能的情況,就很有可能從建筑物整體上體現(xiàn)出易損性的特點,最終導致一旦出現(xiàn)地震情況,建筑物結構就會出現(xiàn)一定的問題。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在研究系統(tǒng)的科學設計思想的基礎上,重視對建筑網整體性能的研究,形成一套合理的整體性結構,提升建筑物的整體性能,并通過提升建筑物的整體性能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 結 論
綜上所述,提升建筑物結構的抗震性能對于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重要意義,本文結合建筑物結構整體性的建筑思想,討論了應該如何將建筑物抗震結構的設計思想應用到實際的建筑物構建過程之中去。經過研究,本文的結論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保證建筑物結構的抗震性能首先要完善建筑結構的設計;其次,設計完成之后才能夠進行對建筑物抗震措施的構想;最后,要提升建筑結構抗地震倒塌能力的方法,重視建筑物的整體性結構,提升建筑物的抗震強度。
參考文獻
[1]葉列平,程光煜,陸新征,馮鵬.論建筑結構抗震的魯棒性[J].建筑結構,2013,38(6):11~15.
[2]阿肯江,托呼提,亓國慶,陳漢清.新疆南疆地區(qū)傳統(tǒng)土坯房屋震害及抗震技術措施[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3;30(1):82~86.
[3]孫立群.各類工程在唐山地震中的破壞規(guī)律和震害特征[J].建筑技術,2013;18(9):23~27.
[4]張文杰.淺談建筑結構抗地震倒塌能力設計對策[J].城市建筑,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