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簡介
沈宗銀,揚州市初中語文學科帶頭人,揚州市中學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有10多篇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發(fā)表,并有多篇論文獲省、市一等獎,參編國家級、省級圖書資料10多種,曾獲揚州市優(yōu)秀課一等獎。現(xiàn)為寶應縣實驗初級中學德育處主任。
讀書要像牛吃草,需要“反芻”。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說過,“溫故而知新”。毛澤東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shù)篇章外,其他皆一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鉆研,從詞匯、句讀、章節(jié)到全文意義,哪一方面都不放過。
理想的閱讀,應該重復著“吞、吐、再吞”這樣三個過程。首先是接納知識,然后一遍遍地將這些知識“草料”吐出來咀嚼“反芻”,再用獨立思考的棍棒攪拌著,這樣,浮光掠影般接觸的知識才有可能被好好地消化吸收。
本單元是議論文單元,但又不全是典型的議論文;幾篇課文,形式不太一致,有談話式,有語錄體,有演講稿,有隨筆雜感。
《成功》是一篇談話式的議論文。學習它,首先要吸納以下要點:作者談話的思路,作者論述的獨特之處——成功=天資+勤奮+機遇,以及作者強調的重點。其次要細讀課文,慢慢理清文章層層深入的脈絡,思考核心所在。最后,找出重點的語句,反復地咀嚼,用心地品味,把握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
《創(chuàng)造學思想錄》一課中的八則語錄有其自身的特點。我們只要將八則語錄通讀兩三遍,做簡要的概括,再求同分類,就能把握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精髓了。之后,我們需要再琢磨一番,看看每一則語錄提出了什么觀點,又是如何證明觀點的。這樣,我們就能輕松學完這一課。
《學問與智慧》是一篇具有演講稿特點的議論文。學習本文,要搞清楚作者是針對什么問題及如何加強說服力的。只要將文章瀏覽一到兩遍,自然能明白這篇課文針對的問題——有人把學問與智慧混為一談了。作者提出了須將學問與智慧結合起來,相互為用的觀點。把握這一點并不難,難的是弄清作者是如何提升說服力的。我們只要抓住對比論證,就找到突破本文難點的鑰匙了。本文的對比論證有兩類,一是舉例對比論證,一是講道理對比論證,把兩類對比弄清楚了,本文的學習任務就輕松完成了。
《論美》是一篇經(jīng)典的隨筆,文章的精彩之處很多,其中立意、比喻、格言式的語言這三者尤其突出。文章的立意容易把握;比喻和格言式的語言卻難以領會。領會比喻的好處,我們可以從比喻句本身的特征入手。至于格言式的語言,我們可以從思維創(chuàng)新、視角轉換、語義跨度、形式精練等角度去反復品味。
常言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痹趯W習本單元的過程中,同學們不妨按老師提供的方法去“反芻”、咀嚼、思索,智慧地吞吐,肯定會有豐厚的收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