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萍+張南方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酒劑治療坐骨神經痛有效性。方法將90例坐骨神經痛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8例(口服復方靈仙藥酒)和對照組42例(口服腰痛寧膠囊),2組均配以針灸治療,30 d為1療程,觀察2組的療效。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有效率分別為93.7%,和78.8%(P<0.01),辨證分型和療效的關系治療前后有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結論中藥酒劑治療坐骨神經痛臨床有效,能減輕癥狀,縮短病程。
關鍵詞:復方靈仙藥酒;坐骨神經痛;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745.4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3-0042-02
復方靈仙藥酒是我區(qū)民間治療坐骨神經痛的驗方,具有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用于風寒濕痹,瘀血阻滯經絡、筋骨、肌肉、關節(jié)腫痛、酸沉麻木,關節(jié)曲伸不利等證。通過本院10余年的臨床使用和研究,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診斷標準以坐骨神經痛[1~2]的典型癥狀和體征為依據。(1)坐骨神經分布區(qū)域疼痛或放射性疼痛;(2)有減痛姿勢(睡時臥向健側、患膝微屈,站立時身體重心移向健側)或活動受限;(3)有壓痛點壓痛及牽引痛;(4)患下肢感覺異常、肌力減退及腱反射減弱或消失;(5)直腿抬高試驗,加強試驗陽性;(6)輔助腰骶椎X線(片)示腰椎側彎或生理弧度變小或消失,椎間隙變窄,CT/MRI檢查,排除椎間盤突出及腫瘤等因素。觀察病例90例,均選擇本院針灸Ⅱ病區(qū)住院的患者,將符合診斷標準的病例坐骨神經痛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8例,男29例,女19例;最大年齡74歲,最小16歲,平均(43±3.72)歲;病程最短者15 d,最長31 a,平均(11±1.28)a。對照組42例,男22例,女20例;最大年齡63歲,最小18歲,平均(39±5.73)歲;病程最短者1周,最長29 a,平均(8±3.46)a。證型[2]:寒勝痛痹證16例,其中治療組10例,對照組6例;寒濕犯腰證29例,其中治療組16例,對照組13例;瘀血犯腰證21例,其中治療組12例,對照組9例;濕熱犯腰證9例,其中治療組4例,對照組5例;肝腎虧虛證15例,其中治療組6例,對照組9例,經統(tǒng)計學處理2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及證型分布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治療組:復方靈仙藥酒口服,取威靈仙、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當歸、續(xù)斷、秦艽、桃仁、紅花、川芎、木瓜、懷牛膝、雞血藤等18味藥材,加酒1000 mL,置容器中,密封,每天攪拌兩次,1周后每天攪拌1次,共浸漬30 d,取上清液,壓榨藥渣,榨出液與上清液合并,濾清加白酒至1000 mL,灌裝即得。每日2次,每次20~30 mL。對照組:腰痛寧膠囊(承德頸復康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口服,每次3~4粒,每日1次。2組均以30 d為1療程。2組均配合針灸治療,針灸治療以15 d為1療程。
3觀察指標
采用VAS疼痛評分尺、BRS-6法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疼痛、實驗室檢查、影像資料等方面的變化,并按下表記分,見表1。
4.1療效標準[3]治愈:腰腿痛及相關癥狀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陽性體征轉陰,能恢復原來的工作,功能、生活質量、癥狀、體征積分改善≥90%,3個月內無復發(fā);顯效:腰腿痛癥狀部分消失,體征減輕,功能、生活質量、癥狀、體征積分改善在70%~89%;,可以恢復工作;好轉:腰腿痛癥狀部分消失,仍有陽性體征,功能、生活質量、癥狀、體征積分改善在50%~69%,可從事較輕的工作,對重體力勞動有影響;無效:經治療后功能、生活質量、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或減輕,甚至加重,癥狀積分改善<50%,不能參加正常工作。
4.2治療結果見表2-4。
5討論
坐骨神經痛是西醫(yī)的診斷,中醫(yī)沒有此病名,而是把該癥統(tǒng)歸于“痹證”、“腰腿痛”范疇。究其病因病機,多因陽氣不足,衛(wèi)外不固,風寒濕之邪客于經絡,或因跌仆閃挫損傷經絡,兩者均至氣血不暢,氣滯血凝,不通則痛,或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加之過勞,以致腎精虧損,無以濡養(yǎng)筋脈,癥狀以腰痛向一側下肢后外側放射,麻木,疼痛,活動受限等,在治療上多以祛風、散寒、除濕或兼以活血化瘀為法。復方靈仙藥酒由威靈仙、秦艽、當歸、蜈蚣等18味藥材用白酒浸泡而成,方中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主治痛風頑痹、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腰膝冷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為方中主藥,配以秦艽、木瓜增加其祛風通絡作用,桃仁、紅花、當歸、川芎、雞血藤活血祛瘀,通絡止痛,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祛風散寒,輔以僵蠶、烏梢蛇、蜈蚣、全蝎蟲類藥物搜風通絡止痛,續(xù)斷、懷牛膝具有補腎、活血化瘀止痛作用,懷牛膝同時還是引經藥,用白酒作溶媒酒既是一種良好的溶劑,又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能使藥直達病所,增強藥效,故有“酒為百藥之長”的說法。綜觀全方具有溫經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用于風寒濕痹,瘀血阻滯經絡、筋骨、肌肉、關節(jié)腫痛、酸沉麻木,關節(jié)曲伸不利。苔白膩或舌紫暗,脈沉而遲緩或澀。對坐骨神經痛寒濕凝絡、瘀血阻滯型療效甚佳。
參考文獻:
[1]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230-233.
[2]朱文峰.中醫(yī)內科疾病診療常規(guī)[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505-507.
[3]江蘇省衛(wèi)生廳.疾病臨床診斷和療效標準[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258.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酒劑治療坐骨神經痛有效性。方法將90例坐骨神經痛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8例(口服復方靈仙藥酒)和對照組42例(口服腰痛寧膠囊),2組均配以針灸治療,30 d為1療程,觀察2組的療效。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有效率分別為93.7%,和78.8%(P<0.01),辨證分型和療效的關系治療前后有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結論中藥酒劑治療坐骨神經痛臨床有效,能減輕癥狀,縮短病程。
關鍵詞:復方靈仙藥酒;坐骨神經痛;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745.4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3-0042-02
復方靈仙藥酒是我區(qū)民間治療坐骨神經痛的驗方,具有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用于風寒濕痹,瘀血阻滯經絡、筋骨、肌肉、關節(jié)腫痛、酸沉麻木,關節(jié)曲伸不利等證。通過本院10余年的臨床使用和研究,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診斷標準以坐骨神經痛[1~2]的典型癥狀和體征為依據。(1)坐骨神經分布區(qū)域疼痛或放射性疼痛;(2)有減痛姿勢(睡時臥向健側、患膝微屈,站立時身體重心移向健側)或活動受限;(3)有壓痛點壓痛及牽引痛;(4)患下肢感覺異常、肌力減退及腱反射減弱或消失;(5)直腿抬高試驗,加強試驗陽性;(6)輔助腰骶椎X線(片)示腰椎側彎或生理弧度變小或消失,椎間隙變窄,CT/MRI檢查,排除椎間盤突出及腫瘤等因素。觀察病例90例,均選擇本院針灸Ⅱ病區(qū)住院的患者,將符合診斷標準的病例坐骨神經痛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8例,男29例,女19例;最大年齡74歲,最小16歲,平均(43±3.72)歲;病程最短者15 d,最長31 a,平均(11±1.28)a。對照組42例,男22例,女20例;最大年齡63歲,最小18歲,平均(39±5.73)歲;病程最短者1周,最長29 a,平均(8±3.46)a。證型[2]:寒勝痛痹證16例,其中治療組10例,對照組6例;寒濕犯腰證29例,其中治療組16例,對照組13例;瘀血犯腰證21例,其中治療組12例,對照組9例;濕熱犯腰證9例,其中治療組4例,對照組5例;肝腎虧虛證15例,其中治療組6例,對照組9例,經統(tǒng)計學處理2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及證型分布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治療組:復方靈仙藥酒口服,取威靈仙、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當歸、續(xù)斷、秦艽、桃仁、紅花、川芎、木瓜、懷牛膝、雞血藤等18味藥材,加酒1000 mL,置容器中,密封,每天攪拌兩次,1周后每天攪拌1次,共浸漬30 d,取上清液,壓榨藥渣,榨出液與上清液合并,濾清加白酒至1000 mL,灌裝即得。每日2次,每次20~30 mL。對照組:腰痛寧膠囊(承德頸復康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口服,每次3~4粒,每日1次。2組均以30 d為1療程。2組均配合針灸治療,針灸治療以15 d為1療程。
3觀察指標
采用VAS疼痛評分尺、BRS-6法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疼痛、實驗室檢查、影像資料等方面的變化,并按下表記分,見表1。
4.1療效標準[3]治愈:腰腿痛及相關癥狀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陽性體征轉陰,能恢復原來的工作,功能、生活質量、癥狀、體征積分改善≥90%,3個月內無復發(fā);顯效:腰腿痛癥狀部分消失,體征減輕,功能、生活質量、癥狀、體征積分改善在70%~89%;,可以恢復工作;好轉:腰腿痛癥狀部分消失,仍有陽性體征,功能、生活質量、癥狀、體征積分改善在50%~69%,可從事較輕的工作,對重體力勞動有影響;無效:經治療后功能、生活質量、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或減輕,甚至加重,癥狀積分改善<50%,不能參加正常工作。
4.2治療結果見表2-4。
5討論
坐骨神經痛是西醫(yī)的診斷,中醫(yī)沒有此病名,而是把該癥統(tǒng)歸于“痹證”、“腰腿痛”范疇。究其病因病機,多因陽氣不足,衛(wèi)外不固,風寒濕之邪客于經絡,或因跌仆閃挫損傷經絡,兩者均至氣血不暢,氣滯血凝,不通則痛,或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加之過勞,以致腎精虧損,無以濡養(yǎng)筋脈,癥狀以腰痛向一側下肢后外側放射,麻木,疼痛,活動受限等,在治療上多以祛風、散寒、除濕或兼以活血化瘀為法。復方靈仙藥酒由威靈仙、秦艽、當歸、蜈蚣等18味藥材用白酒浸泡而成,方中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主治痛風頑痹、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腰膝冷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為方中主藥,配以秦艽、木瓜增加其祛風通絡作用,桃仁、紅花、當歸、川芎、雞血藤活血祛瘀,通絡止痛,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祛風散寒,輔以僵蠶、烏梢蛇、蜈蚣、全蝎蟲類藥物搜風通絡止痛,續(xù)斷、懷牛膝具有補腎、活血化瘀止痛作用,懷牛膝同時還是引經藥,用白酒作溶媒酒既是一種良好的溶劑,又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能使藥直達病所,增強藥效,故有“酒為百藥之長”的說法。綜觀全方具有溫經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用于風寒濕痹,瘀血阻滯經絡、筋骨、肌肉、關節(jié)腫痛、酸沉麻木,關節(jié)曲伸不利。苔白膩或舌紫暗,脈沉而遲緩或澀。對坐骨神經痛寒濕凝絡、瘀血阻滯型療效甚佳。
參考文獻:
[1]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230-233.
[2]朱文峰.中醫(yī)內科疾病診療常規(guī)[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505-507.
[3]江蘇省衛(wèi)生廳.疾病臨床診斷和療效標準[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258.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酒劑治療坐骨神經痛有效性。方法將90例坐骨神經痛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8例(口服復方靈仙藥酒)和對照組42例(口服腰痛寧膠囊),2組均配以針灸治療,30 d為1療程,觀察2組的療效。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有效率分別為93.7%,和78.8%(P<0.01),辨證分型和療效的關系治療前后有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結論中藥酒劑治療坐骨神經痛臨床有效,能減輕癥狀,縮短病程。
關鍵詞:復方靈仙藥酒;坐骨神經痛;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745.4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3-0042-02
復方靈仙藥酒是我區(qū)民間治療坐骨神經痛的驗方,具有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用于風寒濕痹,瘀血阻滯經絡、筋骨、肌肉、關節(jié)腫痛、酸沉麻木,關節(jié)曲伸不利等證。通過本院10余年的臨床使用和研究,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診斷標準以坐骨神經痛[1~2]的典型癥狀和體征為依據。(1)坐骨神經分布區(qū)域疼痛或放射性疼痛;(2)有減痛姿勢(睡時臥向健側、患膝微屈,站立時身體重心移向健側)或活動受限;(3)有壓痛點壓痛及牽引痛;(4)患下肢感覺異常、肌力減退及腱反射減弱或消失;(5)直腿抬高試驗,加強試驗陽性;(6)輔助腰骶椎X線(片)示腰椎側彎或生理弧度變小或消失,椎間隙變窄,CT/MRI檢查,排除椎間盤突出及腫瘤等因素。觀察病例90例,均選擇本院針灸Ⅱ病區(qū)住院的患者,將符合診斷標準的病例坐骨神經痛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8例,男29例,女19例;最大年齡74歲,最小16歲,平均(43±3.72)歲;病程最短者15 d,最長31 a,平均(11±1.28)a。對照組42例,男22例,女20例;最大年齡63歲,最小18歲,平均(39±5.73)歲;病程最短者1周,最長29 a,平均(8±3.46)a。證型[2]:寒勝痛痹證16例,其中治療組10例,對照組6例;寒濕犯腰證29例,其中治療組16例,對照組13例;瘀血犯腰證21例,其中治療組12例,對照組9例;濕熱犯腰證9例,其中治療組4例,對照組5例;肝腎虧虛證15例,其中治療組6例,對照組9例,經統(tǒng)計學處理2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及證型分布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治療組:復方靈仙藥酒口服,取威靈仙、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當歸、續(xù)斷、秦艽、桃仁、紅花、川芎、木瓜、懷牛膝、雞血藤等18味藥材,加酒1000 mL,置容器中,密封,每天攪拌兩次,1周后每天攪拌1次,共浸漬30 d,取上清液,壓榨藥渣,榨出液與上清液合并,濾清加白酒至1000 mL,灌裝即得。每日2次,每次20~30 mL。對照組:腰痛寧膠囊(承德頸復康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口服,每次3~4粒,每日1次。2組均以30 d為1療程。2組均配合針灸治療,針灸治療以15 d為1療程。
3觀察指標
采用VAS疼痛評分尺、BRS-6法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疼痛、實驗室檢查、影像資料等方面的變化,并按下表記分,見表1。
4.1療效標準[3]治愈:腰腿痛及相關癥狀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陽性體征轉陰,能恢復原來的工作,功能、生活質量、癥狀、體征積分改善≥90%,3個月內無復發(fā);顯效:腰腿痛癥狀部分消失,體征減輕,功能、生活質量、癥狀、體征積分改善在70%~89%;,可以恢復工作;好轉:腰腿痛癥狀部分消失,仍有陽性體征,功能、生活質量、癥狀、體征積分改善在50%~69%,可從事較輕的工作,對重體力勞動有影響;無效:經治療后功能、生活質量、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或減輕,甚至加重,癥狀積分改善<50%,不能參加正常工作。
4.2治療結果見表2-4。
5討論
坐骨神經痛是西醫(yī)的診斷,中醫(yī)沒有此病名,而是把該癥統(tǒng)歸于“痹證”、“腰腿痛”范疇。究其病因病機,多因陽氣不足,衛(wèi)外不固,風寒濕之邪客于經絡,或因跌仆閃挫損傷經絡,兩者均至氣血不暢,氣滯血凝,不通則痛,或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加之過勞,以致腎精虧損,無以濡養(yǎng)筋脈,癥狀以腰痛向一側下肢后外側放射,麻木,疼痛,活動受限等,在治療上多以祛風、散寒、除濕或兼以活血化瘀為法。復方靈仙藥酒由威靈仙、秦艽、當歸、蜈蚣等18味藥材用白酒浸泡而成,方中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主治痛風頑痹、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腰膝冷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為方中主藥,配以秦艽、木瓜增加其祛風通絡作用,桃仁、紅花、當歸、川芎、雞血藤活血祛瘀,通絡止痛,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祛風散寒,輔以僵蠶、烏梢蛇、蜈蚣、全蝎蟲類藥物搜風通絡止痛,續(xù)斷、懷牛膝具有補腎、活血化瘀止痛作用,懷牛膝同時還是引經藥,用白酒作溶媒酒既是一種良好的溶劑,又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能使藥直達病所,增強藥效,故有“酒為百藥之長”的說法。綜觀全方具有溫經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用于風寒濕痹,瘀血阻滯經絡、筋骨、肌肉、關節(jié)腫痛、酸沉麻木,關節(jié)曲伸不利。苔白膩或舌紫暗,脈沉而遲緩或澀。對坐骨神經痛寒濕凝絡、瘀血阻滯型療效甚佳。
參考文獻:
[1]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230-233.
[2]朱文峰.中醫(yī)內科疾病診療常規(guī)[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505-507.
[3]江蘇省衛(wèi)生廳.疾病臨床診斷和療效標準[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2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