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芬
初讀此題,突然涌上心頭的居然是北島的《我不相信》和食指的《相信未來》。特定的年代,讓他們在迷惘中仍堅信人生中美好的事物終將永恒。那么,當下的學生又在作何思考?我相信,在此之前,可能鮮有初中學生會十分嚴肅自覺地去對此進行反思。而他們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這一道題目,或多或少會撥動考生的心弦,讓他們開始去梳理他們可能尚不太豐富的人生,開始把眼光投向更深沉的歷史、現(xiàn)實、自然,乃至哲學層面。
所以說,這是一道頗有思維含量且能引領(lǐng)考生自由思想的好題。學生可以寫從“信”到“不信”,也可以寫從“不信”到“信”,甚至幾經(jīng)波折,但想要出彩,關(guān)鍵還在于寫什么,在于選材的眼光,在于立意的深刻。材料中“掙扎”一詞,又暗示我們要寫出內(nèi)心的波瀾起伏。如果僅僅是用親情類文章去套作,可能也會獲得不錯的分數(shù),但很難寫出新意深度。梭羅說:“相信種子,相信歲月?!蔽覀兊娜松贸?,其實也就是在不斷地重構(gòu)我們的信念;我們的精神家園,也需要強有力的信念支撐。如果學生能在生活瑣事或自然現(xiàn)象中感悟到引領(lǐng)成長的精神養(yǎng)料,并能通過事例進行形象、理智的思辨闡述,那就是一篇優(yōu)秀的考場作文了。
從閱卷情況來看,明顯套用親情友情類作文的依然占了大多數(shù),文章欠缺動態(tài)的思考層次,扣題生硬牽強。自擬的題目使人眼睛一亮的也不多?;蛟S只是管中窺豹,這次的中考作文,讓我感覺到初中生的精神世界依然比較單一甚至空虛,閱讀面比較狹窄,或者說,我們的初中閱讀和寫作教學至今還是未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為學生的精神家園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