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賜
意義類主觀題是高考常見的題型也是被廣大考生視為難度較大的題型,此類題型重在考查學生運用發(fā)散思維,調動相關知識解答相關問題的能力。此題型可以演變?yōu)椤盀槭裁础鳖愒囶}和影響類試題,但要注意的是:解答“為什么”要從原因和意義兩個角度進行思考;解答影響類試題,要從積極影響(即意義)和消極影響(危害)兩個角度進行辯證思考。為了幫助廣大考生突破意義類主觀題,筆者特結合2014年高考意義類典型試題,探究其命題的特點和解題思路,從而概括、總結出解答該題型的一般思路。
【例1】(2014·新課標II ,3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不斷出現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與此同時,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為頻發(fā),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材料一 信息消費是指一種直接或間接以信息產品(如計算機、手機、智能電視機等)和信息服務(如電話、短信、微博、有線電視等)為消費對象的消費活動。
近年來,信息消費日益成為消費熱點,2012年,我國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聯網用戶市場。網民數量高達5.64億。2013年,我國信息消費總額為2.2萬億元,較上年(下稱“同比”)增長28%。同期,全國智能手機銷售4.23億部,同比增長99%,約占國內手機市場的70%;智能電視機銷售2113萬臺,同比增長31%,約占國內電視機市場的40%。2012年,全國電話業(yè)務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與此形成對比的是,QQ、微博、微信的注冊用戶數和相應的移動互聯網業(yè)務數據流量則大幅增長。
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經濟知識,概括我國當前信息消費的特點,并分析發(fā)展信息消費的積極作用。
分析:本題共有兩問,要求考生先逐字逐句從材料中概括總結出當前我國信息消費的特點:“我國網民數量高達5.64億”——表明信息消費市場規(guī)模大;“我國信息消費總額為2.2萬億元,增長28%。”——表明信息產品消費快速增長;智能手機銷售的增長量遠遠超過了智能電視機銷售量增長——表明不同產品市場發(fā)展不平衡;全國電話業(yè)務量、短信量、彩信量均下降,QQ、微博、微信的注冊用戶數和數據流量大幅增長——表明傳統(tǒng)業(yè)務萎縮,新型業(yè)務發(fā)展迅速。然后分析發(fā)展信息消費的積極作用,我們可以從國家、企業(yè)和消費者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從消費者角度看,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從企業(yè)角度看,消費對生產具有導向作用;從國家經濟發(fā)展角度看,消費能夠促進經濟增長。
答案:特點:①我國信息消費市場規(guī)模大、網民數量多;②信息產品消費總體發(fā)展快速,但細分產品市場發(fā)展不均衡;③信息服務中的傳統(tǒng)業(yè)務萎縮,新型業(yè)務發(fā)展迅速。
積極作用: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②引導企業(yè)推動技術創(chuàng)新,實現產品升級,提供更好的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③拉動內需,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增長。
點撥:解答意義類試題時,我們要根據從小到大(先對個人對自己對他人,而后對企業(yè)對集體,然后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的意義)、從近到遠(先眼前、直接后到長遠、間接的意義)、由點到面(由一個方面擴散到多個方面,由一個角度聯想到多個角度,由一個層次發(fā)展到多個層次來分析和組織答案)的原則來確定思考的內在邏輯順序;根據思維主體(經濟生活常見的思維主體是消費者、勞動者、企業(yè)、國家、市場)來確定思考的角度;根據設問中的關鍵詞(如本題中設問的關鍵詞是“消費”“發(fā)展”)聯想相應的知識體系。(如本題,消費的知識體系包括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消費類型、消費心理、消費觀、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根據材料的有效信息來確定答案要點(如本題運用是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進行具體闡述)。
【例2】(2014·浙江卷,41)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筍干老鴨煲、貴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魚……風味美食數不勝數。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應時而作,搭配姜、蔥、蒜、椒等多種輔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釀,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讓人垂涎欲滴。無論是獨自品嘗,還是與家人鄰里、遠客近友共享,都會讓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養(yǎng),嘆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勞,感慨一蔬一飯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紹中華各地美食的紀錄片在央視播出,無數食客聞風而動,眾多游子平添鄉(xiāng)愁。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與生活的有關知識闡述中華美食文化的積極意義。
分析:本題要求考生從文化與生活的角度,具體闡述中華美食文化的意義??忌梢詮奈幕淖饔玫闹R體系(總說、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影響、文化對人的影響)進行思考;根據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進行甄選:“無數食客聞風而動”——表明美食文化帶動了當地的旅游業(yè)及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體現了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都會讓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養(yǎng),嘆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勞,感慨一蔬一飯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苦辣甜酸”——表明美食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全面發(fā)展,體現了優(yōu)秀文化塑造人生。
答案: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發(fā)展有深刻的影響。中華傳統(tǒng)美食承載著親情鄉(xiāng)情友情,能夠維系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和諧,增強民族認同和凝聚力。②中華美食文化能夠促進經濟發(fā)展。介紹中華各地美食的紀錄片在央視播出后,無數食客聞風而動,有利于帶動旅游業(yè)及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③中華美食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全面發(fā)展。品嘗各具特色的家鄉(xiāng)美食,引發(fā)了對家鄉(xiāng)、民族、國家的熱愛,愉悅心情,陶冶情操,激發(fā)精神量。
點撥:我們再解答意義類主觀題時,一定要注意根據兩個范圍來確定本題的切入口:一是知識點范圍(如本題的知識點是“文化與生活”),二是區(qū)域范圍,即結合材料,考慮對“當地”有何意義、對“地區(qū)”有何意義、對“世界”有何意義(如本題沒有設定區(qū)域范圍,但我們可以根據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將思維的區(qū)域范圍限定在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影響,文化對人的影響)。同時,要注意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我們可以根據設問中知識點范圍、所要解決的問題,對材料大膽進行取舍,運用分析和綜合的思維方法,逐步縮小審讀的范圍,進而鎖定關鍵字和詞(如本題背景材料中第一、二句完全是介紹中華美食的美,與文化與生活的有關知識無關,可以舍棄,進而縮小了思考范圍)。最后,要注意根據所確定的理論知識,結合材料,對意義進行具體闡述(如本題每點答案中第一句為理論知識,第二句為具體的意義)endprint
【練習】
1. 2014年春節(jié)期間,“家風”這個似已淡出視野多年的詞語,成了最“火”的公眾話題。打開電視看家風,親友聚會談家風,論壇發(fā)帖曬家風……中央電視臺《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么》節(jié)目迅速喚起了人們對一個家庭精神傳統(tǒng)的思考,對一個國家價值追求的審視。家風,又稱門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或作風。家風和家教是中國人最切身的文化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豐富滋養(yǎng)。正是有了家風這樣的微觀載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得更加具體、鮮活,更能實現從精神層面的“深入”到具體行動的“淺出”。
結合材料,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的知識,分析弘揚優(yōu)良家風的意義。
2. 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立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從”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卻折射出治國方略的總體思想變革。國家治理讓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為治理的主體。人民有更多的話語權、決策參與權。國家治理是法治軌道上的治理,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治理。全會指出要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fā)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結合材料,說明從”管理”到”治理”對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意義。
【參考答案】
1.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弘揚優(yōu)良家風,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fā)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弘揚優(yōu)良家風,有利于促進人的素養(yǎng)提高、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推動社會發(fā)展。
2. ①有利于更好地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②有利于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發(fā)揮人民群眾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③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參與權、表達權與知情權,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④有利于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打造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提升行政管理水平。(也可答:有利于國家治理的科學化、民主化、文明化、法制化;有利于科學民主決策、民主監(jiān)督;有利于貫徹依法治國的方略;有利于更好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中學)
責任編校 李平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