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銘
Perfex系列相機是美國坎迪相機有限公司(CANDID CAMERA CORP. OF AMERICA,1938年5月成立于芝加哥)1938~1950年期間生產(chǎn)的一系列35毫米旁軸取景膠片相機,橫跨二戰(zhàn)前和二戰(zhàn)后恢復期。有資料表明,該系列相機至少出現(xiàn)過8種型號。
二戰(zhàn)前的Perfex相機
第一款Perfex相機1938年隨著坎迪相機有限公司上市同步推出,型號是Speed(圖01),是一款普及型相機。它有三個特點:一是首次采用了焦平面快門,最高快門速度達到1/500秒,當時是很高的指標,故用Speed(意為高速)一詞做型號名稱;二是該機雖是普及型相機,卻采用了可換鏡頭的高級設計,鏡頭卡口是38毫米螺紋卡口(圖02小主體上可清楚地看到)。它有兩種2英寸(即焦距50毫米)標準鏡頭,最大光圈分別為F3.5和F2.8,時價分別為25美元和35美元,還有4英寸(焦距約100毫米)和6英寸(焦距約150毫米)兩款長焦鏡頭,最大光圈均為F4.5;該機的第三個特點是,為降低制造成本,機身使用了膠木材料,這是唯一使用膠木材料的Perfex相機。
Perfex Speed結構相當簡單,分為大、小兩個主體。卸下調(diào)速盤,旋下小主體的6顆螺絲即可將其分離,易于維修(圖03)。Speed的小主體為金屬構架,四軸布簾快門,傳統(tǒng)針孔盤調(diào)速。由于是膠木機身,后蓋設計成可整個卸下的“大開蓋”方式,并配光學測光專用計算表。此外,該機還裝備了分立式裂像測距器(圖04)。
Perfex Speed的標準鏡頭由美國芝加哥的大眾技術有限公司(GENERAL SCIENTIFIC CORP.,CHICAGO,U.S.A.)提供,上面標有GRAF PERFEX ANASTIGMAT(格拉夫PERFEX消色散鏡頭—編者注)字樣,采用整組鏡片移動調(diào)焦方式,做工還算精細(圖5),以標注為5CM F3.5的鏡頭為例,無鍍膜、正光結構(對球差、彗差、像散、畸變、場曲、色差這6種像差都能進行校正的攝影鏡頭結構被稱為正光結構—編者注)、11葉片高精度彩虹光圈。筆者將一枚GRAF鏡頭轉接到索尼APS-C畫幅的NEX數(shù)碼相機上拍攝,圖像色彩飽和艷麗,分辨率很高(圖6),這在一定程度上歸功于NEX相機的圖像處理,但也表明鏡頭光學品質(zhì)優(yōu)良。實際上,坎迪相機公司一直注重鏡頭的光學質(zhì)量,Perfex相機雖然做工略顯粗糙,拍攝效果卻令人稱道。
關于Perfex Speed相機做工粗糙和使用廉價材料,筆者以為主要原因是二戰(zhàn)前的經(jīng)濟大蕭條。1929年10月28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股指暴跌13%,次日道瓊斯指數(shù)暴跌22%,長達10年的經(jīng)濟大蕭條拉開序幕,直至1939年羅斯??偨y(tǒng)的新政取得巨大成功,大蕭條才算結束。
Perfex相機的初期產(chǎn)品恰恰誕生于羅斯福執(zhí)政后期,膠木材料的應用使得Perfex Speed相機價格平易近人,銷量不錯,保證了坎迪公司的后續(xù)發(fā)展。
1939年,該公司發(fā)表了Perfex 44相機(圖07),材料改為鑄鋁,表面貼皮,邊角有鍍鉻邊條,將光學測光表位置由原先的底部移到了相機前面的上方,和取景、測焦窗并列,更加簡潔。1940年,Perfex Thirty Three(Perfex 33)和Perfex Fifty Five(Perfex 55)問世。Perfex 55增加了慢速快門機構,有兩個版本,一個保留了光學測光表(圖08);而另一版則取消了不合時宜的光學測光表(圖09),可稱之為“55新版”。1942~1945年二戰(zhàn)期間,還生產(chǎn)過一款Perfex 22,產(chǎn)量極小。
二戰(zhàn)后的Perfex相機
1947年,性能與“55新版”相當?shù)腜erfex de Luxe相機(圖10)上市,這也是坎迪公司二戰(zhàn)后上市的第一款相機,持續(xù)生產(chǎn)到1950年。事實上,Perfex相機的精華基本都在這款產(chǎn)品上。此后1948年生產(chǎn)的Perfex One-O-One(圖11)和One-O-Two(圖12)為簡化版本,技術指標不升反降。
單就做工而言,Perfex de Luxe相機似乎不及Perfex 55。不過,其輸片和回片手輪使用了更為經(jīng)典的可拔起“瓶蓋式”,較下端錐形的“禮帽式”手感更好,拔起輸片手輪計數(shù)器歸零的設計比撥盤式歸零結構更穩(wěn)定,缺點是計數(shù)器被手輪遮擋,查看拍攝張數(shù)時不如以前方便(圖13)。另一個奇怪設計是,Perfex 55和de Luxe相機都采用相同的鏡座調(diào)焦環(huán),但55的對焦基準點設在機身正上方,簡單明了,而de Luxe卻設在調(diào)焦環(huán)約4點半位置,且采用復雜的觸盤式頂桿結構(圖14),既不直觀也不符合一般使用習慣。
Perfex de Luxe與Perfex 55調(diào)焦和取景窗均為分立方式(圖15)。在電子技術應用于相機之前,很多攝影者喜歡這種分立方式,尤其拍風景、靜物和文物時,這樣更利于精細調(diào)焦和構圖。
除GRAF PERFEX ANASTIGMAT鏡頭之外,Perfex相機常見的標準鏡頭還有SCIENAR PERFEX ANASTIGMAT 50mm F2.8和WOLLENSAK PERFEX VELOSTIGMAT 50mm F2.8兩種。其中WOLLENSAK VELOSTIGMAT是美國紐約E.萊茲公司(E.LEITZ,Inc.,NEW YORK,N.K.)使用的品牌,該品牌鏡頭光學素質(zhì)優(yōu)秀。
目前二手市場所見Perfex de Luxe相機大都配備該款鏡頭,其鍍膜呈藍紫色,與當代鏡頭極為相近(圖16),且采用12片超精細彩虹光圈。筆者用配有該鏡頭的Perfex de Luxe相機實拍,各級光圈均有上好表現(xiàn)。顏色、層次、分辨率均可與同級別蔡司鏡頭媲美(圖17),與同時代大多美國相機鏡頭反差偏大的風格截然不同。
Perfex de Luxe相機的快/慢門采用分立結構,快門調(diào)節(jié)盤位于相機上方的輸片輪一側,拔起式調(diào)節(jié),共6擋:1/25、1/50、1/100、1/200、1/500和1/1250(秒);慢門調(diào)節(jié)輪位于相機前面板左下方(面對相機時),同樣為拔起式調(diào)節(jié),共5擋:B、1、1/2、1/5和1/10(秒)。使用慢門時需要順時針轉動慢門盤進行獨立上弦,這一點有別于其他135相機。慢門上方的撳鈕為回片鈕(圖18)。
Perfex de Luxe相機采用鍍鉻輸片框(圖19),后蓋可以整體卸下,原配收片軸也是金屬材料。這架140×70×86毫米的相機重達886克(含36張膠卷),比另一款稱為美國戰(zhàn)車的Clarus Model MS-35還要重些。相機有閃光燈插座,可接駁專用單次閃光燈??扉T撳鈕還配備了快門線適配器,使用時旋在調(diào)速盤上,用于接駁快門線(圖20)。
Perfex系列相機是美國35mm相機史上高不成低不就的產(chǎn)品,可以總結為:材料優(yōu)良、外形粗獷、光學一流、價格中庸,吸引了一些對影像質(zhì)量有所要求的使用者。不過,它標準鏡頭以外的配套鏡頭極少,eBay上也未曾見到,估計銷量不大。目前該機主要作為收藏品在二手渠道交流。當然,也有人用來拍照娛樂,感覺很酷。還有人把Perfex的優(yōu)質(zhì)鏡頭轉接到微單相機,如索尼α7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