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某,男,漢族,1966年3月16日出生,山東省墾利縣人,大學文化。1985年7月參加工作,198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學校長、鎮(zhèn)黨委宣傳委員、街道紀委書記、鎮(zhèn)長、鎮(zhèn)黨委書記等職務。
安某于2001年任東營市東營區(qū)土地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2002年任東營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兼東營區(qū)國土資源分局局長,2008年1月至案發(fā)前任東營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2002年11月~2007年12月,安某利用擔任東營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兼東營區(qū)國土資源分局局長的職務便利,先后17次采取虛撥款項、虛列支出等手段,騙取、侵吞公款共計1079.1萬元。其中現金613萬元、存折140萬元、存單31萬元、銀行卡285.1萬元、購物卡10萬元。
2002年春節(jié)~2008年中秋節(jié),安某利用擔任東營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兼東營區(qū)國土資源分局局長的職務便利,為他人在土地出讓、資金撥付等方面牟取利益,受賄財務折合人民幣300余萬元。
2009年12月23日,安某因犯貪污罪、受賄罪被泰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20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10萬元,犯罪所得贓款1132.6萬元,予以沒收。
2010年2月5日,山東省國土資源廳給予安某行政開除處分。
2010年3月15日,東營市紀委常委會決定并經市委常委會批準,給予安某開除黨籍處分。
安某背離了共產黨員的標準和黨員領導干部的職責,成為嚴重的經濟犯罪分子,給黨的事業(yè)造成了極大損害,在人民群眾中和社會上的影響極為惡劣。
安某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其自身主觀原因有:一是放松對世界觀的改造,理想信念淡薄。他把市場經濟等有價有償規(guī)則引入公務活動,追求回報。二是“官本位”思想嚴重。他沒有擺正從政心態(tài),一時得不到提拔重用,就放松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想方設法給自己和家人撈好處,用金錢來補償。三是存在僥幸心理。安某認為自己行為隱蔽不容易被發(fā)現。四是價值取向錯位。安某把利用職權撈取好處視為理所應該。五是缺乏接受監(jiān)督的意識。安某作為單位的“一把手”,認為自己只有管理他人的權利,缺乏接受監(jiān)督的意識,甚至以各種借口逃避監(jiān)督,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安某違紀違法行為的發(fā)生,也暴露出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監(jiān)督不力,使不法之徒有機可乘。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后,干部管理由上級部門管理為主,上級離得遠,地方黨委是協管,安某作為單位的“一把手”,其行為上級看不見,下級不敢管,監(jiān)督十分薄弱。監(jiān)督缺位為犯罪分子提供了違紀違法的條件。二是財務管理混亂,制度形同虛設。對于巨額資金的安排使用,安某不經集體研究,完全自己說了算,財務制度、現金管理辦法等制度規(guī)定,在安某眼中就是一紙空文。工作管理的漏洞使他有機可乘,滑向犯罪的深淵。三是項目資金管理存在漏洞。東營市東營區(qū)的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多,資金量大,在個別區(qū)域、個別環(huán)節(jié)上存在資金管理漏洞,資金使用監(jiān)管存在脫節(jié)現象。如2007年中秋節(jié),安某安排從賬外資金中支出210萬元,后將100萬元據為己有,數目之大,確實令人觸目驚心。
我們應當從安某違紀違法案件中吸取深刻的教訓,引以為戒,堅持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著力從源頭上預防腐敗。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切實加強監(jiān)督。嚴格執(zhí)行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重點是對基層黨員干部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自身廉潔自律情況和依法行政情況進行監(jiān)督、檢查。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巡視制度,加強審計監(jiān)督。二是著力防范腐敗風險。對黨員干部苗頭性、一般性問題早發(fā)現、早打招呼,把預防工作做到前面。三是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堅決維護黨紀政紀的嚴肅性,對構成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