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中學美術老師很多,但真正的鄉(xiāng)村中學美術老師很少;舉辦個人畫展的美術老師很多,舉辦個人藝術作品展的鄉(xiāng)村美術老師卻很少。
伊犁河谷的“自戀者”
2013年8月24日,為期18天的《千里走單騎——程學軍藝術作品展》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拉開帷幕。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美麗的伊犁河谷,有這樣一位“自戀者”:
“最冷的時候去最冷的地方,從哈爾濱到漠河。最熱的時候去最熱的地方,從吐魯番到三亞。1999年9月2日,他出發(fā)了。2002年7月25日,他回來了。他叫程學軍,新疆伊寧縣溫亞爾鄉(xiāng)布力開村一個農民的兒子。他叫程學軍,伊犁第二師范學校音樂班的一名學生。他叫程學軍,北京索家村國際藝術區(qū)一名自由畫家。他叫程學軍,新疆伊寧縣溫亞爾鄉(xiāng)中學一名美術老師。邊疆行,三年整。一車一世界,八萬里路云和月?!?/p>
這段出自伊寧縣委宣傳部干事李志剛之筆的藝術展序言的開頭,撞擊著每一位參觀者,再擠也愿意排隊順著作品的鋪展慢慢地欣賞。可能因為博物館對面是伊寧市26小,開幕式當天來了很多小學生。孩子是天生的畫家,他們眼中的世界都是畫,他們生長著人之初用畫面和實物認識感知世界的本性,而面對成人世界的畫作,他們專注地領悟著,像是明白了什么,又像是懷疑著什么。一位小姑娘凝神靜氣地望著被自行車鏈條升起的小國旗,那神情神圣莊嚴。程學軍把他當年騎行中國24個省市時的一條破損了的單車鏈條、標志旗和國旗做成了裝置藝術品,以《升旗》為題呈現(xiàn)出來,讓觀眾獲得了一次學習:藝術不只是平面的,也可以是三維的;只要將作為裝置的材料賦予情感與意義,那么精神的奇跡就會讓物影表達豐富的內涵,把物外情傳遞給欣賞作品的人。他把傳播藝術的課堂擴大到了校園外,那就是他在溫亞爾鄉(xiāng)的藝術課堂。
在距離伊犁州博物館約60公里的伊寧縣溫亞爾鄉(xiāng)的218國道邊,“溫亞爾鄉(xiāng)中學”6個大字醒目地高聳在樓頂。走進綜合樓,撲面而來的是濃郁的藝術氣息,學生的作品鑲嵌在玻璃面的木框里,讓普通的墻壁煥發(fā)著生命活力。畫框一塵不染,每幅畫都標注著作者的名字和班級,美育的教化功能在藝術的知覺中透露著溫馨。連教師的簡介都不以工作照嚴肅冷峻的方式亮相,而是活潑和個性的。無論是教室還是辦公室,無論是校園里的展板還是教案,校標時刻提醒著走過的人們:這里是溫亞爾鄉(xiāng)中學,我們是溫亞爾鄉(xiāng)人,歡迎來到溫亞爾鄉(xiāng)中學。
校標是美術教師程學軍的杰作,他對自己的作品是這樣解釋的——舞動的綠絲帶效果表現(xiàn)著含苞待放的花蕾形象,象征著自強不息、生命不止、青春似火,愛心永隨。在溫亞爾鄉(xiāng),一所中學不僅有近百平方米的美術室,還有舞蹈室。美術室的所有靠墻位置都擺滿了泥塑、柳編、石繪等作品。一幅國畫《雄雞圖》昂揚、勇猛、精神抖擻,令人振奮,以為是男孩或男子作品,一看“馬曉花”便知道是位姑娘。程學軍說這小姑娘就喜歡畫雄雞,那就讓她一直畫這個,說著從柜子里取出一卷馬曉花畫的各種姿態(tài)的雄雞。有的凝神斂翅,有的凌空眺望,紅與黑的色彩翻卷出心靈的愿望與波瀾。這些作品還與其他作品一起遠赴北京參展,獲得了由中國兒童造型藝術學會、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等單位主辦的“2012年全國中小學生幼兒優(yōu)秀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大賽”4個獎項,馬曉花的《雄雞》榮獲特等獎,李秀蘭的《花香》和楊正嵐的《觀世音菩薩》榮獲金獎。
回歸教書育人的真境界
“我的課都是來實現(xiàn)學生的愿望的?!背汤蠋焸湔n講課沒按教學大綱,他在回歸教書育人的真境界。學校也很支持,教案有相關負責人的簽字。在學期初的時候,程老師讓每位同學寫兩條自己的藝術愿望,放進學生自制的“愿望盒”里,每節(jié)課結束前讓學生自己來抽,抽到誰的就讀出來,下節(jié)課就來實現(xiàn)這個同學的愿望,每個同學的愿望都不同。在實現(xiàn)個人愿望的同時,也分享了其他同學的愿望。
美術課在中學是副課,這么用心用情地上副課,只有富有情懷的人才會這么做,而且還得很愛孩子才行。雖說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但在這個欲烈愛寡的社會,愛自己的孩子容易,愛別人的孩子難,這恐怕非一般人才能做到。
3位“背包客”騎著自行車來到博物館,他們看到館門上LED滾動播放的“千里走單騎——程學軍藝術作品展,8月24日至9月10日”,便興奮地先跑上二樓展廳。他們和當年騎行中國邊疆的程學軍一樣年輕、一樣消瘦且精神抖擻。30歲的吳舟騎車從湖南郴州出發(fā)來新疆,在312國道上遇到了從山西太原出發(fā)騎車來新疆的大三學生黃洋和多驪驍,3人便結伴而行。到達伊寧市后便找博物館了解當?shù)貧v史文化,沒想到正碰上《千里走單騎——程學軍藝術作品展》,3位千里走單騎者可是找到了知音,而且還是師爺級的。只是他們有些慚愧,沒有像程學軍那樣手寫30萬字日記,更沒有那份藝術才能把路上的故事和心靈體驗用素描畫出來。他們每天發(fā)微博、微信。“新疆是騎行者的天堂,這里有多種地貌,多種語言,馕帶著也不變味?!倍囿P驍說。程學軍請他們到農家樂吃新疆飯,喝伊犁酒,告訴他們:騎行路上會遭遇很多困難,向別人求助如果被拒絕,千萬別認為是別人的錯,因為沒有人讓你去冒險,是你自己選擇的騎車出發(fā);如果人家?guī)椭?,那一定要感恩,永遠記在心上。當?shù)弥莻€在畫展簽字臺前接待來賓、在飯桌前招呼客人、身著彝族服裝的美麗女子,就是程學軍10年前騎車到西雙版納一見鐘情的妻子普娟時,兩位90后大三學生眼里放著異樣的光芒,大概是憧憬自己在騎行路上也能有這么美妙的桃花運吧。
一位鄉(xiāng)村美術教師的追求
奎屯有5位中學教師到伊寧市開會,聽說博物館在舉辦中學教師的藝術作品展,在為同行自豪的情緒激勵下來到現(xiàn)場,看到博物館把兩個近700平方米的展廳無償提供給一位鄉(xiāng)村美術教師18天,職業(yè)榮譽感深切地洋溢在臉上。博物館接受程學軍在這里舉辦藝術作品展就是被一位鄉(xiāng)村美術教師只追求藝術不追求名利的精神所打動。館長康萍說:“博物館本身就是公益性的文化教育單位,這么大規(guī)模的個人藝術作品展,程學軍是第一位?!庇彤嬙谒囆g展中占據(jù)著最多的位置。迷失系列的八幅油畫分別是100×60cm和60×50cm尺寸關于大地的作品,創(chuàng)作于2002年,表達著程學軍對環(huán)境惡化的心痛:“當我離開沙化的科爾沁草原,污濁的黑龍江,禿兀的大興安嶺和安靜的嗄仙洞時,迷失了自己。耶穌說:你要人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待人。尼采說:十九世紀,上帝死了。木心說:二十世紀,人類死了?!眲?chuàng)作于2003年的油畫《城鄉(xiāng)系列》表達著對城鎮(zhèn)化的擔憂:“進入深圳,我望著某某村路牌后面的繁華景致,開始拷問自己:難道若干年后,地球上所有的村落都將是這樣嗎?這難道不正是如今國土上每個村落苦苦追求的理想家園嗎?”今夏的南旱北澇已經讓許多專家開始反思快速的城鎮(zhèn)化是不是該放緩一些:村落不僅是住人的,更是保水守土的。
2008年用石膏、硅膠等綜合材料創(chuàng)作的《塵封》由25幅100×100cm的單元作品組合而成:“塵土孕育了我們的生命,最終我們又將回歸于塵土。這世界的一切都將成為過去,我們很快把它們忘記了,它們是最高的現(xiàn)實!我每天生命的最真實的收獲,也仿佛朝霞暮靄那樣不可捉摸,我得到只是一點兒塵埃而已,我努力拾起記憶的碎片,筑起赤壁,塵封蒼宇。”在這幅巨畫前,不少家長是把孩子舉起來看的。為了讓普通參觀者能看懂自己的畫,程學軍用中學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心態(tài)來布展,他對每幅畫都用詩句般的文字配上“作品小釋”,家長們閱讀完文字,再來看畫便領會了,又用自己的語言講給孩子聽;課堂從溫亞爾鄉(xiāng)延伸到了伊犁州博物館。美術專業(yè)人士看完后說:“我得向他學習,讓觀眾能看懂畫,這樣美術才不再是小眾欣賞”;攝影專業(yè)人士看完后說:“我要向他學習,多關注老人和底層人的情感”;搞文字的人看完后說:“原來舊物還可以做裝置藝術,用另一種方式動腦動手,會促進文字想象力的?!彪娮有律赐炅苏f:“用筆寫的日記放在那里好有文化,30多萬字的自己的筆跡太親切了,我也用手寫日記。”
新學期到了,39歲的程學軍將再次走上從教18年的溫亞爾鄉(xiāng)的講臺幫助學生實現(xiàn)愿望:“我想讓孩子們的生命成長得精致些”;而博物館的課堂也吸引著更多的人去感受藝術的滋養(yǎng)……
博物館接受程學軍在這里舉辦藝術作品展就是被一位鄉(xiāng)村美術教師只追求藝術不追求名利的精神所打動。館長康萍說:“博物館本身就是公益性的文化教育單位,這么大規(guī)模的個人藝術作品展,程學軍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