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元清
摘要:指出了民和縣屬干旱淺山地區(qū),荒山造林的樹種主要有檸條、沙棘、檉柳、青楊等抗旱樹種。通過甘蒙錦雞兒(Caragana opulens Kom)在民和縣干旱淺山地區(qū)進行荒山造林試驗,發(fā)現(xiàn)在同一環(huán)境條件下的干旱淺山地區(qū)利用甘蒙錦雞兒進行荒山造林優(yōu)于其他樹種,可在全縣生態(tài)建設造林工程中大力推廣。
關鍵詞:甘蒙錦雞兒;干旱淺山;造林
中圖分類號:S79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03002
1引言
甘蒙錦雞兒(Caragana opulens Kom),屬豆科,錦雞兒屬,落葉灌木,多分枝,高2m,樹皮灰褐色,有光澤,小枝細長,灰白色或褐色,有條棱。莢果圓筒形,無毛,長2~3cm,寬3~mm,花期6~7月,果期8月,主要分布于內蒙古、山西、河北、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qū)),是干旱地區(qū)天然生長的灌木樹種之一,也是青海省近年來在干旱淺山地區(qū)推廣的鄉(xiāng)土灌木樹種之一。在干旱條件下進行示范試驗、科技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民和縣地處青海省東部邊緣,素有青海“東大門之稱,屬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高原大陸性半干旱氣候,最高氣溫39℃,最低氣溫-222℃,年平均氣溫76℃。年降水量400mm以下,蒸發(fā)量為11mm,夏末秋初雨水較多,冬春干旱,降水因地形地貌的影響分配不均。全縣共有22個鄉(xiāng)鎮(zhèn),312個行政村,人口419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91%。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林業(yè)六大重點工程的全面實施,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林業(yè)轉向以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為主的發(fā)展之路。由于降雨量少,土壤含水量低,造林后苗木成活率低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影響苗木的正常生長發(fā)育。通過干旱樹種進行荒山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減少造林投資成本,從而提高綠化荒山效果。
民和縣荒山造林的樹種主要有檸條、沙棘、檉柳、青楊等抗旱樹種。
2材料與方法
21材料
民和縣楊家灣試驗面積20hm2,頂頂山試驗面積4hm2。
選用民和縣東垣苗圃和中川苗圃培育的青海省鄉(xiāng)土灌木樹種甘蒙錦雞兒(Caragana opulens Kom)、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甘蒙檉柳(amarix austromingolica Nakai)。
23方法
231整地方式
采用魚鱗坑整地,規(guī)格為80cm×60cm×30cm;水平溝整地,長度根據(jù)地形確定,寬80cm,深30cm。
232樹種配置與密度
頂頂山用1年生甘蒙錦雞兒裸根苗進行荒山造林,造林密度為1m×2m;楊家灣用1年生甘蒙錦雞兒、唐古特白刺、甘蒙檉柳裸根苗進行荒山造林,樹種配置類型為甘蒙錦雞兒×唐古特白刺、唐古特白刺×甘蒙檉柳、甘蒙錦雞兒×甘蒙檉柳,造林密度為1m×2m。
233造林時間
2012年春季造林后,于當年秋季進行調查。
3結果與分析
2012年秋季對兩片試驗地進行了調查,結果(表1)表明:頂頂山甘蒙錦雞兒成活率為91%,楊家灣甘蒙錦雞兒成活率為9%,唐古特白刺成活率為80%,甘蒙檉柳成活率為63%。
摘要:指出了民和縣屬干旱淺山地區(qū),荒山造林的樹種主要有檸條、沙棘、檉柳、青楊等抗旱樹種。通過甘蒙錦雞兒(Caragana opulens Kom)在民和縣干旱淺山地區(qū)進行荒山造林試驗,發(fā)現(xiàn)在同一環(huán)境條件下的干旱淺山地區(qū)利用甘蒙錦雞兒進行荒山造林優(yōu)于其他樹種,可在全縣生態(tài)建設造林工程中大力推廣。
關鍵詞:甘蒙錦雞兒;干旱淺山;造林
中圖分類號:S79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03002
1引言
甘蒙錦雞兒(Caragana opulens Kom),屬豆科,錦雞兒屬,落葉灌木,多分枝,高2m,樹皮灰褐色,有光澤,小枝細長,灰白色或褐色,有條棱。莢果圓筒形,無毛,長2~3cm,寬3~mm,花期6~7月,果期8月,主要分布于內蒙古、山西、河北、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qū)),是干旱地區(qū)天然生長的灌木樹種之一,也是青海省近年來在干旱淺山地區(qū)推廣的鄉(xiāng)土灌木樹種之一。在干旱條件下進行示范試驗、科技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民和縣地處青海省東部邊緣,素有青?!皷|大門之稱,屬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高原大陸性半干旱氣候,最高氣溫39℃,最低氣溫-222℃,年平均氣溫76℃。年降水量400mm以下,蒸發(fā)量為11mm,夏末秋初雨水較多,冬春干旱,降水因地形地貌的影響分配不均。全縣共有22個鄉(xiāng)鎮(zhèn),312個行政村,人口419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91%。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林業(yè)六大重點工程的全面實施,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林業(yè)轉向以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為主的發(fā)展之路。由于降雨量少,土壤含水量低,造林后苗木成活率低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影響苗木的正常生長發(fā)育。通過干旱樹種進行荒山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減少造林投資成本,從而提高綠化荒山效果。
民和縣荒山造林的樹種主要有檸條、沙棘、檉柳、青楊等抗旱樹種。
2材料與方法
21材料
民和縣楊家灣試驗面積20hm2,頂頂山試驗面積4hm2。
選用民和縣東垣苗圃和中川苗圃培育的青海省鄉(xiāng)土灌木樹種甘蒙錦雞兒(Caragana opulens Kom)、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甘蒙檉柳(amarix austromingolica Nakai)。
23方法
231整地方式
采用魚鱗坑整地,規(guī)格為80cm×60cm×30cm;水平溝整地,長度根據(jù)地形確定,寬80cm,深30cm。
232樹種配置與密度
頂頂山用1年生甘蒙錦雞兒裸根苗進行荒山造林,造林密度為1m×2m;楊家灣用1年生甘蒙錦雞兒、唐古特白刺、甘蒙檉柳裸根苗進行荒山造林,樹種配置類型為甘蒙錦雞兒×唐古特白刺、唐古特白刺×甘蒙檉柳、甘蒙錦雞兒×甘蒙檉柳,造林密度為1m×2m。
233造林時間
2012年春季造林后,于當年秋季進行調查。
3結果與分析
2012年秋季對兩片試驗地進行了調查,結果(表1)表明:頂頂山甘蒙錦雞兒成活率為91%,楊家灣甘蒙錦雞兒成活率為9%,唐古特白刺成活率為80%,甘蒙檉柳成活率為63%。
摘要:指出了民和縣屬干旱淺山地區(qū),荒山造林的樹種主要有檸條、沙棘、檉柳、青楊等抗旱樹種。通過甘蒙錦雞兒(Caragana opulens Kom)在民和縣干旱淺山地區(qū)進行荒山造林試驗,發(fā)現(xiàn)在同一環(huán)境條件下的干旱淺山地區(qū)利用甘蒙錦雞兒進行荒山造林優(yōu)于其他樹種,可在全縣生態(tài)建設造林工程中大力推廣。
關鍵詞:甘蒙錦雞兒;干旱淺山;造林
中圖分類號:S79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03002
1引言
甘蒙錦雞兒(Caragana opulens Kom),屬豆科,錦雞兒屬,落葉灌木,多分枝,高2m,樹皮灰褐色,有光澤,小枝細長,灰白色或褐色,有條棱。莢果圓筒形,無毛,長2~3cm,寬3~mm,花期6~7月,果期8月,主要分布于內蒙古、山西、河北、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qū)),是干旱地區(qū)天然生長的灌木樹種之一,也是青海省近年來在干旱淺山地區(qū)推廣的鄉(xiāng)土灌木樹種之一。在干旱條件下進行示范試驗、科技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民和縣地處青海省東部邊緣,素有青?!皷|大門之稱,屬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高原大陸性半干旱氣候,最高氣溫39℃,最低氣溫-222℃,年平均氣溫76℃。年降水量400mm以下,蒸發(fā)量為11mm,夏末秋初雨水較多,冬春干旱,降水因地形地貌的影響分配不均。全縣共有22個鄉(xiāng)鎮(zhèn),312個行政村,人口419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91%。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林業(yè)六大重點工程的全面實施,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林業(yè)轉向以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為主的發(fā)展之路。由于降雨量少,土壤含水量低,造林后苗木成活率低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影響苗木的正常生長發(fā)育。通過干旱樹種進行荒山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減少造林投資成本,從而提高綠化荒山效果。
民和縣荒山造林的樹種主要有檸條、沙棘、檉柳、青楊等抗旱樹種。
2材料與方法
21材料
民和縣楊家灣試驗面積20hm2,頂頂山試驗面積4hm2。
選用民和縣東垣苗圃和中川苗圃培育的青海省鄉(xiāng)土灌木樹種甘蒙錦雞兒(Caragana opulens Kom)、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甘蒙檉柳(amarix austromingolica Nakai)。
23方法
231整地方式
采用魚鱗坑整地,規(guī)格為80cm×60cm×30cm;水平溝整地,長度根據(jù)地形確定,寬80cm,深30cm。
232樹種配置與密度
頂頂山用1年生甘蒙錦雞兒裸根苗進行荒山造林,造林密度為1m×2m;楊家灣用1年生甘蒙錦雞兒、唐古特白刺、甘蒙檉柳裸根苗進行荒山造林,樹種配置類型為甘蒙錦雞兒×唐古特白刺、唐古特白刺×甘蒙檉柳、甘蒙錦雞兒×甘蒙檉柳,造林密度為1m×2m。
233造林時間
2012年春季造林后,于當年秋季進行調查。
3結果與分析
2012年秋季對兩片試驗地進行了調查,結果(表1)表明:頂頂山甘蒙錦雞兒成活率為91%,楊家灣甘蒙錦雞兒成活率為9%,唐古特白刺成活率為80%,甘蒙檉柳成活率為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