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輝,張新華,張華軍
(1.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12; 2.國家金屬采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012;3.新疆亞克斯資源開發(fā)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 哈密市 839000)
黃山銅鎳礦中厚極破碎礦體自然崩落采礦法研究
李永輝1,2,張新華3,張華軍3
(1.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12; 2.國家金屬采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012;3.新疆亞克斯資源開發(fā)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 哈密市 839000)
新疆黃山西銅鎳礦600 m以上中厚礦體極破碎,根據該礦體的賦存條件以及礦巖的物理力學參數等,采用自然崩落法進行了回采試驗,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并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F場試驗表明,自然崩落法非常適用于黃山銅鎳礦32#、34#礦體的開采,可在該礦類似礦體進行了推廣應用。
中厚極破碎礦體;自然崩落;回采工藝
新疆亞克斯資源開發(fā)股份有限公司隸屬新疆有色集團,位于新疆哈密地區(qū),該礦山32、34礦群屬于難采中厚急傾斜礦體,2010年進行了采礦方法試驗,現場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
礦體賦存在黃山基性-超基性巖體西端與圍巖的南接觸帶上,礦體長80~600 m,主要礦體與小礦體規(guī)模懸殊;礦體形態(tài)變化不大,主要礦體形態(tài)比較簡單,呈透鏡狀、似層狀、盆狀,礦體中有少量夾石。小礦體形態(tài)簡單,多為透鏡狀、脈狀。礦體位于600 m標高以上至近地表、114線以西70 m至118線以東50 m間。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產出。長320 m,寬124~382 m,平均279 m;厚1.4~21 m,平均10 m;總體走向98°,傾向188°,傾角65°。礦石鎳品位0.21%~1.46%,平均品位0.58%,銅品位0.3%~0.45%,平均品位0.36%。礦石容重3.08 t/m3。
礦體上盤為角閃二輝橄輝巖,礦體為輝長閃長巖,下盤為輝長閃長巖。從現場工程揭露情況來看,礦體節(jié)理、片理異常發(fā)育,礦體的整體性非常差,崩落的礦石塊度小,礦塊無結塊性、自燃性。礦體上盤圍巖穩(wěn)固性好,礦體下盤圍巖較差。礦體和圍巖界限明顯,礦體形態(tài)規(guī)整,夾石少。
礦區(qū)位于哈密戈壁地區(qū),無常住人口、人文景觀、名勝古跡等,礦床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涌水量較小,總體上礦區(qū)工程地質條件屬簡單類型。
(1) 根據鉆孔巖芯統計,礦體的質量指標RQD值小于30%,容易崩落,屬極破碎礦體。
(2) 在34#礦體穿脈施工過程中,發(fā)現節(jié)理、片理異常發(fā)育,礦體的整體性非常差。崩落的礦石塊度小,礦塊無結塊性、自燃性。節(jié)理、片理面的粗糙度較小,粘結力小。礦體節(jié)理面被綠泥滑石填充,非常光滑。
(3) 巖石單軸抗壓強度測試數據(見表1)表明,礦體上盤圍巖強度大,穩(wěn)固性好,礦體強度最小,穩(wěn)固性最差,下盤圍巖次之。
表1 巖石單軸抗壓強度試驗數據
由于礦體極其破碎,巷道難以形成,采用空場法難以保證施工安全,在技術上難以實現,因此將空場法排除。充填法適用于各類礦體,但由于礦體品位較低,目前金屬價格低、充填成本較高,且礦區(qū)充填料來源較遠,因此也將充填法排除。在崩落采礦法,可采用分層崩落法、自然崩落法、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等,通過采礦方法的技術經濟對比及安全性分析等,確定采用自然崩落法進行回采,采礦方案見圖1。
圖1 自然崩落法采礦方案
4.1 試驗采場布置及結構參數
根據礦體的賦存條件,在800 m中段具有代表性的礦段進行自然崩落法采礦工業(yè)試驗,試驗采場布置在116線~+117線之間,沿礦體走向布置,長30 m,中段高50 m,采場寬為礦體厚度8~12 m。礦體傾角65°,礦體上盤穩(wěn)固,礦體下盤不穩(wěn)固,礦體為極其破碎,遇水泥化。
采場采用無軌設備底部結構,每間隔8 m布置一條出礦進路,共布置了4條,分別為1#、2#、3#、4#,出礦進路規(guī)格3 m×3 m,如圖2所示。
圖2 試驗采場布置
4.2 回采工藝
下盤沿脈巷道距離礦體3 m,不支護。待礦體自然冒落后,采用2 m3鏟運機進行出礦,前期冒落多少出多少,當空區(qū)大于5 m以上時,開始預留礦石墊層,每次只出50%。通過出礦統計,當礦體冒落20 m以上時,逐步拆除鋼拱架,每次拆除1至2架。當礦體冒落至上部中段時,進行快速強制出礦,待鏟運機無法再進行出礦時,立即采用混凝土墻進行封閉,防止頂板冒落產生的空氣沖擊波危害。
4.3 支 護
由于礦體極其破碎,工程揭露后1~2 d就可能發(fā)生垮落,因此,在礦體內施工出礦進路時,采用超前支護,全斷面采用鋼拱架支護,每米布置一架。
4.4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通過現場工業(yè)試驗,對于這種上盤穩(wěn)固、下盤不穩(wěn)固而自身極破碎的急傾薄~中厚斜礦體,采用自然崩落法非常適宜。目前該方法已在這類型礦體全面推廣應用。生產能力達到400~600 t/d,貧化率10%,損失率21%,采切比為0.52 m/kt,采礦成本15元/t。
(1) 現場工業(yè)試驗表明,自然崩落法非常適合該類型礦體的開采,減少了工程施工,采礦過程中不需要鑿巖爆破,大大降低了采礦成本,而且生產能力始終保持在400~600 t/d,保障了礦區(qū)生產能力,再者采用該方法安全有保障。
(2) 由于礦體較厚,靠近下盤礦石無法采出,造成損失,因此建議后期再進行底部出礦結構優(yōu)化,盡可能回收礦石。
[1] 唐業(yè)茂.自然崩落采礦法技術應用探討[J].有色金屬,2010(5):9-11.
[2] 劉士奎.自然崩落法在銅礦峪的成功實踐[J].有色金屬,1999(3):6-9.
[3] 常晉元.銅礦峪自然崩落法開采工藝[J].有色金屬,1995(9):1-5.
[4] 萬相宗.自然崩落法采礦在小型礦山的應用分析[C]//2011年中國礦業(yè)科技大會論文集,2011.
2013-02-17)
李永輝(1981-),男,江西萬載人,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礦山開采技術研究與咨詢,Email:630868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