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華
廣西中醫(yī)藥研究院圖書館,廣西 南寧 530022
我國8種中醫(yī)藥類中文核心期刊引文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范建華
廣西中醫(yī)藥研究院圖書館,廣西 南寧 530022
對2013年1月出版的《中草藥》《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成藥》《中藥材》《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代化》《時珍國醫(yī)國藥》《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中國中藥雜志》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半月刊取第一期)論文的參考文獻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和評價,探討和剖析中藥學論文的學術水平和期刊編輯質量,為進一步提高我國中醫(yī)藥學的期刊質量和學科發(fā)展提供參考。
中醫(yī)藥期刊;引文;引文分析;文獻計量學
眾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進行課題研究時,必須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著述相關論文時通常將那些對自己課題研究有重大幫助和啟迪的著作,以題錄形式附在最后。引文分析能反映出論文著者對前人研究成果的掌握情況和利用能力,同時也反映著者的閱讀傾向,是評價專業(yè)期刊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為了了解我國中藥學領域科研人員對文獻的需求,以及對情報信息的吸收與利用狀況,筆者抽取8種中醫(yī)藥學中文核心期刊[1],對每篇文章的參考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與比較,探討和剖析我國中藥學的研究方法、重點刊物和論文的學術水平,以便為他人從事研究提供參考。
以《中草藥》《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成藥》《中藥材》《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代化》《時珍國醫(yī)國藥》《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中國中藥雜志》等8種中醫(yī)藥類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1月出版的第1期(含半月刊、月刊)為對象,抽取每篇文章后引用的參考文獻。
將作者、文獻題名和被引文獻題名、引文數量、文種、文獻類型、普賴斯指數、期刊自引和作者自引數據導入 Microsoft Office Excel,對引文率、期刊引文量、期刊自引和作者自引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據分析采用SPSS11.0軟件。
8種中醫(yī)藥專業(yè)期刊2013年第1期刊載論文總數415篇,引文總數5 115條。其中中文期刊引文3 135條,占引文總數61.29%;英文期刊引文1 382條,占引文總數27.02%。對3 135條中文引文按所載期刊進行統(tǒng)計,結果顯示,3 135條引文分別刊載于756種期刊,引文1次的期刊有411種,占引文期刊的54.37%(411/756),并形成以《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國中藥雜志》《中草藥》《時珍國醫(yī)國藥》《中成藥》《中藥材》等為代表的中文期刊核心研究群,引文量排前18位的期刊見表1。
表1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中文引文量排名前18位期刊
引文率是指期刊文后附有引文的論文占全部論文的比率。引文數據是評估、選擇期刊的一個重要因素[2]。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發(fā)表論文415篇,有引文的論文414篇,占99.76%。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刊發(fā)論文數量與引文率見表2。
引文量是指來源期刊論文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數,是衡量該期刊科學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一個指標[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著者對文獻信息的吸收利用程度、對科技信息的依從程度及科研人員利用信息的能力[4]。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刊載的415篇論文的引文數量共5 115條,篇均引文12.33條。各刊的引文總數與篇均引文數見表3。
引文文種是指引文發(fā)表時所用的文種。對引文文種進行分析,可以了解論文研究內容的國際性,以及作者閱讀文獻的廣泛性。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引文文種主要為中文和英文,結果見表4。
表2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刊發(fā)論文數量與引文率
表3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引文總數與篇均引文數
對引文類型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可以掌握本領域中科研人員的閱讀范圍和科研工作的主要情報源。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的引文類型大致分為期刊論文、圖書和其他(包括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標準、專利等)三大類。引文類型統(tǒng)計結果見表5。
自引一般分期刊自引和作者自引。期刊自引是指某一期刊引用本刊先前發(fā)表的論文。作者自引是指作者引用了自己以前發(fā)表的論文。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自引及作者自引統(tǒng)計結果見表6。
普賴斯指數是評價科技期刊所載論文新穎性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衡量某一學科文獻老化的計量指標,即出版年限不超過5年的引文數量與引文總量之比,用以量度文獻的老化速度與程度[5]。自然,普賴斯指數越大,文獻更替速度越快。普賴斯把受引的文獻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是“有現時作用的文獻”;其二是“檔案性”文獻。前者是在其出版5年內被引用的文獻,后者則是出版 5年后仍被引用的文獻。這里表明文獻的被引用行為有一個變化,出版 5年后仍被引用,說明“有現時作用”的文獻已轉變成“檔案性”文獻了。檔案性文獻數量多寡,是受學科自身性質決定的。P(普賴斯指數)=被引文獻數量(小于或等于 5年)/被引文獻總量× 100%。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的引文量及普賴斯指數見表7。
表4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的引文文種
表5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的引文類型
表6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自引及作者自引
表7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的引文量及普賴斯指數
3 135條中文引文分別刊載于756種期刊,引文1次的期刊有 411種,占引文期刊的 54.37%(411/756),離散性較大,但仍有一個相對集中的核心區(qū),這個核心區(qū)的期刊可作為我國研究中藥領域的核心期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被引92次,表明其作為標準,非常受到中藥科研人員的重視。
在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中,除《中國中藥雜志》的引文率為96.3%外,其余7種期刊的引文率均為100%,均引文率為99.76%,與2009年11種中醫(yī)藥類期刊引文分析[6]的平均引文率97.95%相比有所提高,高于《中華兒科雜志》1994-2009年均引文率 95.91%[7]和《中華手外科雜志》2005-2009年均引文率87.37%[8]。
一種專業(yè)期刊被引用的次數越多,說明它在本學科領域的影響和作用越大。從表 3可以看出,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篇均引文數量12.33條,篇均引文量最低的《中藥材》也有9.07條,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的篇均引文量均高于我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的篇均引文量(8.81條)[9]。與文獻[6]相比,篇均引文量增加5條及以上的期刊有《中草藥》增加8條,《中國中藥雜志》增加8條,《中成藥》增加6條,《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增加5條。與國際上科技論文的篇均引文量(15條)相比,《中藥材》《時珍國醫(yī)國藥》《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等4種中醫(yī)藥類專業(yè)期刊編輯部還需采取措施,幫助作者提高引用參考文獻的意識,增加論文的引用量,縮小與國際的差距。單篇引文最大值為《中國中藥雜志》的77條,單篇引文最小值為《中藥材》的1條。
從表4可以看出,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的引文文種主要是中文文獻,占72.92%,英文文獻占27.08%。沒有其他語種文獻,這可能與各國大多采用英文發(fā)表科技文獻有關[10];或者是作者僅關注中文、英文文獻。除《中草藥》《中國中藥雜志》兩種期刊的英文文獻比例達到或接近50%外,其余6種期刊的英文文獻比例較低,與文獻[6]相比,期刊的英文文獻比例顯著提高的有《中草藥》《中國中藥雜志》《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而期刊的英文文獻比例降低的有《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成藥》。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的英文引文文獻比例低于《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2006年英文引文率(54.01%)[11]。因此,中醫(yī)藥類期刊作者群還需提高對英文文獻的利用和借鑒能力,提高英文文獻和其他語種文獻的引用率。
表5顯示,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的引文類型主要為期刊文獻,共4 517篇,占88.31%;其次為圖書,共366篇,占7.16%;其他各類文獻,共232篇,占4.53%。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網絡文獻信息已成為科研人員獲取最新信息、了解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的重要途徑。因此,科研人員應積極利用網絡文獻,使自己的科研走在世界前列,多出快出成果。
自引率是反映期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期刊的正常自引率高表明期刊有自身的穩(wěn)定性、連續(xù)性及與其他期刊交流的適度性,也可反映期刊學術領域的寬度和論文的學術水平。從表6顯示,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的自引率為8.9%,與64種藥學期刊8.0%自引率基本相符[12],自引率較高的《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1.98%),也沒有超過期刊過度自引23.8%的界定線[12]。期刊自引率明顯偏低的《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34%)、《時珍國醫(yī)國藥》(4.53%)、《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代化》(4.38%)三種期刊編輯部應引導作者適當提高自引率,擴大相對穩(wěn)定和高水平的作者群,激勵核心作者多發(fā)表論文,以保證和提高刊物水平。
普賴斯指數越高,說明論文內容越新穎。一般情況下,新興學科的普賴斯指數高于成熟學科,各學科的普賴斯指數平均值大約為50%[13]。表7顯示,2013年第1期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的普賴斯指數57.32%,與文獻[6]的40.35%相比有大幅提高,且高于《中華神經科雜志》的56.6%[14]。說明我國8種中醫(yī)藥類期刊的引文時效性高、新穎性強,作者對學科前沿有良好的把握。
[1]朱強,蔡蓉華,何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尤金·加菲爾德.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是怎樣選用刊物的?[J].武夷山,譯.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2,3(2):36-39.
[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7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8.
[4]杜云祥.《中華醫(yī)學圖書館雜志》被引分析研究[J].中華醫(y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3,12(1):52-55.
[5]邱均平.科學文獻普賴斯指數的計算與分析[J].情報業(yè)務研究,1989,6(3):170-172,169.
[6]屈清慧,張曉峰,張馨洋,等.11種中藥學期刊引文分析[J].中國藥房,2012,23(3):193-196.
[7]冷婧,胡燕平,李林平.《中華兒科雜志》1950至2009年發(fā)文及引文計量學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11,49(1):41-48.
[8]肖寧.《中華手外科雜志》2005-2009年引文分析[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0,26(3):167-169.
[9]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4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
[10]丁云秋,李錦,游蘇寧.《中華內科雜志》近5年部分欄目引文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03,42(4):251-254.
[11]郭秀婷,寧樺,吳蓉,等.《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2006年論著引文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 15(17):1348-1350.
[12]劉雪立,周志新,方紅玲,等.2005-2007年我國醫(yī)學期刊自引率與過度自引的界定[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9, 20(4):624-626.
[13]靳純橋.《解放軍醫(yī)學雜志》1996~2000年引文統(tǒng)計分析[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1,26(12):935-937.
[14]滕洪松.《中華神經科雜志》2002-2004年載文中引文的計量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6,16(9):79-80.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Citations in 8 Chinese Core Periodicals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an Jianhua
(Library of Guangxi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 Pharmaceutical Science, Nanning Guangxi 530022, China)
This article bibliometrically analysed and evaluated 8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periodicals published in January 2013 (chosen the first issues of semimonthly periodicals), includ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ina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and analyze academic level of TCM papers and journal quality,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journal quality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riodicals; citation; citation analysis; bibliometrics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2.006
廣西醫(yī)療衛(wèi)生重點科研課題(重2010112)作者簡介:范建華,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中醫(yī)藥信息。E-mail: hua3182008@126.com
2013-12-16,編輯: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