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山東濟南 250103)
試析勞丹科學方法論思想的意義
劉磊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山東濟南 250103)
勞丹的“解題模式”、“研究傳統(tǒng)”、“網狀模型”思想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他不但批判繼承了波普爾的證偽主義、庫恩“范式”理論、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思想,同時也對費耶阿本德的“非理性主義”思想進行了有力駁斥,為科學的合理性問題進行了正名,他的觀點更為解決科學哲學問題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科學方法論 解題模式 研究傳統(tǒng) 網狀模型
眾所周知,科學的合理性問題一直都是科學哲學界最為關注的, 同時科學進步是否合理又是這一問題的核心。而美國科學哲學家勞丹針對科學進步以及科學合理性問題,在批判繼承波普爾的證偽主義、庫恩“范式”理論、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 費耶阿本德“非理性主義”等觀點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觀點,也即“研究傳統(tǒng)”,該觀點為解決科學哲學問題提供了有益啟示。
勞丹在其著作中,針對科學進步問題,提出了和傳統(tǒng)觀點有著顯著區(qū)別的新觀點——“解決問題”的觀點,也可以說這與傳統(tǒng)觀點有些大相徑庭,但該觀點對科學研究哲學有著進步意義。
首先,科學具有進步性和合理性。勞丹的思想發(fā)展扎根于西方傳統(tǒng)哲學思想,并非亦步亦趨,而是批判繼承,尤其是對費耶阿本德思想的批判。眾所周知,費耶阿本德對于科學提出了“非理性主義”以及“無政府主義認識論”,這無疑導致其“反對方法”,由此使得科學成為“一門有偉大過去的學科”,完全推到了科學方法論的立論基礎,勞丹則對費耶阿本德的觀點進行了駁斥,為科學進步正名,使得科學方法論的發(fā)展空間得以拓展。
其次,針對科學的發(fā)端,學界普遍趨同波普爾的觀點,也即“科學研究始于問題”,隨后的庫恩也對問題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給予肯定,但波普爾和庫恩并未在該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勞丹不但強調了“問題”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還對問題進行了區(qū)分研究,問題由此被劃分成經驗問題和概念問題。他立足于經驗問題角度,重點說明解決問題和未解決問題的內在機理,同時,也對庫恩“范式”理論的反常問題進行了研究,說明反常問題在解題科學觀中的重要作用。再就是,他強調了概念問題在科學發(fā)現(xiàn)以及科學評價中的重要作用,據(jù)此構建了“解決問題”模型,而傳統(tǒng)科學觀卻忽略了該方面的研究,“解決問題”模型的提出為科學進步和合理性問題研究開辟了新的方向。正如國內學者劉大椿所言,“勞丹的模式符合科學史,對科學家如何評價科學理論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p>
第三,為科學真理問題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方向。勞丹從“解決問題”角度出發(fā),在實用主義的視域下來討論科學真理問題,由此引發(fā)了勞丹和實在論者之間的論戰(zhàn),他反對實在論者關于科學真理的觀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勞丹逐漸認同真理是科學認知目的的一方面,他并不完全贊同實在論者的真理觀,在他看來,他們的觀點還存在著不完善的地方。在他看來,科學實在論者無法檢驗科學理論的真理性,特別是基本假定以及核心概念的真理性,同時,他還對真理和認知價值的關系問題進行了探討。正如有些學者所言,“這些問題我們由于受傳統(tǒng)的整體的辯證分析思維方式的影響,而缺乏深入的邏輯學、語義學和細致的科學史案例分析,因此,我們應從勞丹與實在論者的爭論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發(fā)。”
第四,批判繼承了歷史主義學派思想。一是注重科學史和科學哲學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勞丹提出“解決問題”模型、網狀模型、科學劃界等問題,均是立足于科學史的研究基礎上,也即通過科學史案例來佐證其觀點,并且在科學史中驗證該觀點。二是注重將科學哲學和認識社會學緊密結合,通過認識社會學完善科學哲學的思想,由此改造和發(fā)展了庫恩的科學社會學。
勞丹提出的“研究傳統(tǒng)”范疇是一套規(guī)定“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的本體論和方法論規(guī)則,從宏觀領域來對具體理論的修改作出指導,并由此啟發(fā)構造新的理論。換言之,該理論更具一般性,這就為社會科學的研究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特別是經濟學領域。
眾所周知,經濟學領域問題不但種類繁多,而且呈現(xiàn)的狀態(tài)也比較復雜。例如,通貨膨脹、經濟危機、失業(yè)問題等,通常的做法是,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不同的理論對其進行解釋說明,所以基于理論的差異性特征,在經濟領域構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不符合實際。借助勞丹的“研究傳統(tǒng)”范疇,就可對不同的理論進行分類。
第一,基于同一“研究傳統(tǒng)”的指導,研究經濟活動的不同方面的理論。例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傳統(tǒng)中就存在著剩余價值理論、勞動價值理論、社會在生產理論等。以上理論就是在統(tǒng)一的“研究傳統(tǒng)”指導下,對經濟活動中的不同方面進行研究,由此共同構成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傳統(tǒng)”。
第二,基于同一“研究傳統(tǒng)”的指導,因為對同一問題的認識差異而形成的具有矛盾對立特性的理論。例如,針對政府干預經濟活動的合理性,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主義的理論觀點截然不同。
第三,基于不同的“研究傳統(tǒng)”形成不同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傳統(tǒng)和西方流行經濟學的研究傳統(tǒng),以上理論不存在派系之爭,而是隸屬兩個不同的思想體系。研究傳統(tǒng)的差異導致了哲學世界觀的不同?!鞍凑談诘さ难芯總鹘y(tǒng)范疇我們可以把各種各樣的理論進行分類,以便進一步的研究,同樣,在面對一個理論時也要注意他背后的研究傳統(tǒng),以便深刻把握理論?!?/p>
相比較“解決問題”模式,“網狀模型”的提出更具開放性。勞丹通過研究科學和價值問題,其旨在說明科學價值可以更加完滿的解決科學合理性,勞丹的這一理想并未實現(xiàn),但不能否認其“網狀模型”的進步性。
首先,“網狀模型”更加深入地揭示了科學變化的結構以及機制。網狀模型”的提出,基于對傳統(tǒng)等級模型以及庫恩“范式”理論的批判基礎上?!熬W狀模型”通過吸收二者的合理之處,將兩個截然不同的模式進行有機結合,由此構成了統(tǒng)一的科學合理性模型?!熬W狀模型”從其功能角度,不但解釋了科學中出現(xiàn)意見高度統(tǒng)一的現(xiàn)象,同時,也合理地說明了科學中出現(xiàn)的分歧現(xiàn)象,此外,還將科學變化的過程構造成合理的過程,由此由此拓展了科學合理性范圍。
其次,“網狀模型”還體現(xiàn)了系統(tǒng)論思想。勞丹在“網狀模型”中強調,科學理論、方法以及目標三者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模型中的每個因素均起著重要作用。該思想顯然深受奎因整體論思想影響。需要說明的是,“網狀模型”也避免出現(xiàn)庫恩對科學內部構造解釋不清的缺陷?!斑@也是勞丹自己突破自身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合理模式局限的一個自我超越?!?/p>
再次,避免出現(xiàn)波普爾、拉卡托斯等人認為科學具有約定性的思想。在波普爾、拉卡托斯等人看來,對科學合理性的評價過程中存在著約定成分,這也就導致評價標準不固定。同時,對科學進行評價之前不存在被預設為合理性的前提,因此,在勞丹看來,科學合理性在整個“網絡模型”中合理變化。這就為科學合理性的研究開辟了新的方向。不可否認的是,對于科學理論、方法以及目標的研究也存在著限定范圍,這主要是基于網絡結構受到其組成要素的影響,因為各個因素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由此,“這不需要對某個因素進行某些特殊約定,所有因素的變化又快要在網狀模型中與其他因素合理結合,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傳統(tǒng)預設主義的僵化,避免走向極端的相對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總之,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勞丹的“解題模式”、“研究傳統(tǒng)”、“網狀模型”思想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他不但批判繼承了波普爾的證偽主義、庫恩“范式”理論、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思想,同時,也對費耶阿本德的“非理性主義”思想進行了有力駁斥,也就是說作為西方科學哲學界的一份子的他試圖用實用主義觀點說明科學合理性的傾向,為解決科學哲學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1]波普.猜想與反駁[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勞丹.進步及其問題[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3]劉大椿.科學哲學通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馬雷.進步、合理性與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王善波.科學評價標準的理論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
[6]鄭玉玲.科學的合理性究竟在哪里[J].哲學研究.
[7]孟建偉.論勞丹的科學價值論[J].自然辯證法研究.
[8]L.Laudan,The Demise of the Demarcation Problem, Physics ,Philosophy and Psychoanalysis,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