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tǒng)漢字教學為隨文識字,以記住字音、字形為主。但漢字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每一個漢字背后都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內涵,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加以介紹,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本文將以“術”字為例,揭示其發(fā)展演變過程,談談漢字本義背后的文化內涵,以期對漢字教學的發(fā)展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術” “演變” “文化內涵”
一、“術”字的產生及字形演變過程
現(xiàn)代漢語中,“術”有很多意思,這是由許多漢字歸并而來。其中“術”被認作是“術”的繁體字而棄用,其實在古漢語中“術”和“術”意思不同。
“術”在甲骨文中寫做“”,最早出現(xiàn)在《爾雅·釋草》:“術,山薊”,指的是一種可以入藥的草名,常見的有白術、蒼術等。根據(jù)字形猜測,“術”表示的是一種植物。它可能是借甲骨文中單株草的形狀 “”來構字,同時加上左右兩個長點,來表示蒼術、白術等可以入藥所用的根莖。又由于“”上半部分像穗子的頂部,中間像莖部,而左右的兩長點又像葉子,所以在“”字形的基礎上又添加了類似于高粱粒的一點,寫作“”,讀作“shú”,用于指“高粱”。后金文中又增加了掐高粱的手,寫作“”。之后為了更好地區(qū)分二字,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術”被歸并到兩個部:之一是《說文·禾部》:“秫,稷之黏者。從禾,術,象形。術,秫或省禾?!弊鳛檎w時,“shú”則另添加義符“禾”,表示和農事有關,寫作“”。同時“術”在《說文解字·行部》中寫作“術”,“術,邑中道也,從行,術聲?!痹谛∽袑懽鳌?”,“術”是在“”的基礎上添加了義符“”。自此,“術”的字形演化基本完成,因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術”有“zhú”、“shù”兩個讀音。本文將重點討論“術”字本義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含義。
二、“術”之本義探析
探求漢字字義最基本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因形索義”;另一種是“循聲求義”。下面將從這兩個方面探究“術”之本義。
(一)“術”之字形與文化內涵
“術”在《說文解字》中寫作“”,根據(jù)牟作武對“術”字形的考證,他認為“術”的初文字形為“”。許慎將其本義解釋為“邑中道”。根據(jù)《說文》中“術”的小篆字形可以看出,“行”是形旁。甲骨文中“行”寫作“”,金文中寫作“”,小篆中寫作“”?!墩f文解字》中對“行”的解釋為:“行,人之步趨也。從,從”,許慎將“行”的本義解釋為“行走”。羅振玉通過考察“行”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他發(fā)現(xiàn)“行”的字形像人們平時所走道路的十字路口,或者說像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道。他在《殷墟書契考釋》中提到“,象四達之衢,人之所行也?!比纭对娊洝め亠L·七月》:“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這里的“微行”指的是“小道”。又如《詩經·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壞人,寘彼周行”,這里的“周行”指的是“大道”。因而他認為“行”的本義為“道路”,又因為道路是供人們行走用的,所以引申出了“行走”之義,即許慎對“行”的解釋實際上是“行”的引申義。因此僅從形旁來看,“術”的義項和“道路”有關,跟許慎的解釋“邑中道”相符合。
“”字的中間是“”,“”不僅是“術”字的構字部件,也是“術”的聲旁?!墩f文》中雖然對“術”的本義進行了解釋,但卻未把“術”的形義關系及其背后的信息準確地揭示出來。在這里“術”作為“術”的構字部件,不僅起著表音的作用,而且也起著表義的作用。根據(jù)牟作武的考證,“術”的聲旁可以寫作“”,通過字形就可以看出,其實中間圖形就是“高粱”。上文談到在《說文》中,許慎認為在小篆中“”就是指“”,即“術”是“秫”的省文,“術”的意思是“高粱”。吳東平認為高粱一般是在旱地所種的植物,而道路也一般修筑于旱地,這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所以可以將“術”理解為“高粱地里的走道”。許慎認為“術”表示的是“邑中”的道路。有關“邑”的解釋非常多。其實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亦或是一個小小的村莊,只要是人聚居的地方就會需要道路,因而將“術”之本義定義為“道路”應該更為合理。
(二)“術”之字音與文化內涵
利用因聲求義的方法,可以更加準確地判斷字義。根據(jù)王力《同源字典》的考證,“術”和“述”為同源字?!稘h語大詞典》中 “述”共列出6個義項,其中主要義項有三個:(1)遵循(2)申述、記敘(3)闡述前人成說。按照《漢語大詞典》的編排慣例,放在最前面的義項應是目前可考的最初詞義,也就是我們平常所指的本義。從許慎的訓詁考證中我們也可以看出(1)為“述”的本義,其它義項都是從(1)引申來的。按照人們的心理聯(lián)想方式,人們在說話或者做事情的時候,都會遵循一定的方式,這種方式其實就是抽象的“道路”。所以“述”也有表示“道路”的意思,二者共存于先秦的文獻中。
在王力的《同源字典》中,他把“遂”、“隧”也歸并為“術”的同源字。對“遂”的解釋,《說文》中談到“遂,亡也,從辵聲”,即許慎認為“遂”的本義為“逃亡”。《漢語大詞典》中“遂”的解釋共有36個義項,常見義項中大部分為動詞,名詞義項僅有“道路”、“田間排水的小溝”、“水道”這三個。因為在逃亡的時候必須要經過道路,所以在“遂”的本義中也含有“道路”之義。《漢語大詞典》中對“隧”的解釋有九個,“墓道”為本義,“道路”、“地道”等義項均為“墓道”的引申義,而“墓道”義中本身也有指“道路”的含義。王力認為,在“道路”的意義上,“遂”和“隧”為一個詞。由于“隧”和“遂”在先秦典籍中也已經有了相關記載,因而“遂”和“隧”也都是和“術”同時存在的。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述”、“遂”、“隧”的本義中均有表示“道路”的意思,它們均和“術”共存于先秦的典籍之中,因此我們可以推斷“術”的義項中確有“道路”一說。再根據(jù)上文中對“術”之字形的本義考證,可以判斷“術”的本義為“道路”。
總之,本文僅舉一字為例足以證明漢字背后的豐富文化內涵,如果能夠有效利用漢字資源,于教師、于學生都有益處,以希真正實現(xiàn)將文化滲透于語文教學之中。
參考文獻:
[1]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Z].華夏出版社,2003.
[2]牟作武.中國古文字的起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吳東平.漢字文化趣釋[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汪婷婷 江蘇南京 南京曉莊學院附屬中學 210000)endprint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