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
處暑是高溫天氣的一個句號?!疤帯焙卸悴亍⒔K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太陽開始收拾行李,走向下一個工作地點。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這一幅大自然的情景畫兒,其實就是我們人類生活的教科書。老鷹開始大量捕獵夏季被昆蟲喂得肥碩無比的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作為一個生長高潮的結尾;農(nóng)作物成熟了,收獲的時機來臨了!
處暑,是一個總結和打烊的季節(jié),一切都該收回而不再張揚和發(fā)散了。所以,此時的晚上,睡覺要關上臥室的窗戶,而起床也可以晚些,而入睡則要提前半小時了。
秋高氣爽的好日子,終于來了!登高秋游,正是好時機。不過,“一場秋雨一場寒”,長衣長褲該上身了。
處暑,蓮子、石榴和葡萄,大珠小珠落玉盤。
處暑,意味著秋燥悄悄來了。防燥滋陰、增酸收斂是選擇食材的指導思想。蓮子,寧神健脾,收斂安眠。把蓮子當作零食,下午茶時與灰棗一起,每日吃上七八個,對女人尤為有益。
石榴也是性酸的,尤其是石榴皮的收斂作用極強,可以治秋季腹瀉。石榴汁,是更年期女性最好的食療佳品,尤其是潮紅煩躁之時,飲用純的石榴汁,很快就能消除癥狀。石榴多酚,不僅美容護膚,還有保護心血管之效。
葡萄,這幾年流行吃葡萄干,其實只有新疆才能曬葡萄干,而我們自己院子里的葡萄是曬不成葡萄干的,但同樣有養(yǎng)陰、滋陰的功效。尤其是無籽黑紫皮的黑葡萄,皮有些澀,花青素含量極高,也有很強的收斂和抗氧化作用。
杏仁,是秋季養(yǎng)肺養(yǎng)皮膚的好東西?,F(xiàn)在有現(xiàn)磨現(xiàn)賣的,買來些,下午茶沖著喝,既暖肚,又潤肺養(yǎng)顏。
立秋。
立秋,“立”是開始;“秋”,一個禾搭著一個火,是禾谷成熟的意思,也意味著太陽還有一定之威。立秋是秋季第一個節(jié)氣,也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民間諺語有“小暑大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才是暑”之說,是指暑熱還未退去,秋老虎照樣熱得很。此時,人體開始陽氣下降,陰氣上升,身體的血液開始從外周往回收攏,脾胃唱了一夏天的“空城計”,此時還處于比較空虛和薄弱的狀態(tài),稍有寒邪就會受傷;待到熱量積蓄,血流溫暖一段時間,才會完全恢復好胃口。所以,立秋,還不能大吃大喝。一些過分張揚的事情也不要做了,譬如晚上出去消夜,一直很晚還在露天里待著。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今年立秋是晚立秋,五運六氣又是火年,所以,今年秋老虎施威恐怕是避免不了的了。
“立秋立秋,多吃茄子,少吃瓜”。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是老百姓的一句農(nóng)諺,秋天有燥氣,暑熱又未退,人們還需要清熱解毒,祛暑降溫。茄子此時瘋長,落到地板價兒,就是最適合吃的季節(jié)。帶皮的茄子,有良好降低高血脂、高血壓功效;含豐富的維生素P,可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減低毛細血管的脆性及滲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因此,秋天吃茄子對預防冬季心血管的發(fā)病也有幫助。茄子不僅吃著好,用著也奇效。一個免費的偏方告訴你:秋后霜打的茄子秧,從地里挖出來煮水,洗去年犯凍瘡的地方,兩三次即可去根兒,屢試不爽。
立秋之后,西瓜、黃瓜、香瓜什么的,就不要吃或少吃了。寒性大,又生吃,體虛的吃了容易鬧肚子。
立秋之后大地由熱轉寒,人也要注意保護陽氣,減少寒涼食物的攝入了。所以,喝水溫度也要高些,涼面就該改成撈面或熱湯面了。
身體還有什么濕氣沒有祛除干凈的,趕緊的,用扁豆、薏米、紅小豆煮水再清一清。立秋后,豆角類蔬菜會上演最后的瘋狂,這是老天爺給的最后祛濕健脾藥,沒弄利索的抓點兒緊,豆角燜面常吃著!
“夏天過,無病三分虛”,依照祖國醫(yī)學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原理,秋冬需要進補。秋季適當進補是恢復和調節(jié)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人的身體,也是一部機器,經(jīng)過夏天的高速運轉,秋天也該保養(yǎng)保養(yǎng),上上機油,好好維護一下,好進入冬季的蓄勢待發(f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