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要:本文從教育學、心理學角度論述了早期教育的概念、實質,并結合現(xiàn)實社會中的一些事例來分析當今早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誤區(qū),提出了早期教育應持有的科學觀念。
關鍵詞:早期教育;關鍵期;潛能;誤區(qū)
隨著教育學、心理學研究的深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兒童時期是大腦發(fā)育最為迅速的時期,是兒童智育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影響著兒童以后的智力發(fā)育水平。家長們?yōu)榱耸棺约旱淖优缛粘刹母鞘肿⒅睾⒆拥脑缙诮逃H欢?,社會和家長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以及對早期教育的錯誤理解,使早期教育的教育內容和方式遠遠超出了兒童可接受的范圍,這種揠苗助長的教育嚴重危害了兒童的身心健康。
一、概念界定
早期教育是指兒童從出生到六歲所能接受的教育。早期教育的實質是抓住兒童的關鍵期進行教育,注重兒童的潛能開發(fā),把兒童培養(yǎng)成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身心健康的人,為他們以后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關鍵期也稱敏感期,或最佳期,指人類對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fā)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潛能是指一個人在身體和心理方面存在的發(fā)展可能性,而潛能開發(fā)是根據(jù)正常兒童神經發(fā)育的程序,通過對兒童全方位的訓練(包括四肢運動、感知覺訓練等),激活兒童的各種智能并促進其快速發(fā)展。因此,早期教育的效果不能只看眼前,而要著眼未來,是為兒童未來的生活打下基礎。另外,一個人的潛能是多方面的,早期教育也不只是僅僅注重兒童的智力開發(fā),而是要開發(fā)兒童多方面的潛能,使之得到全面發(fā)展。
二、早期教育的誤區(qū)
生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都表明,對兒童施以早期教育是可行的,是有其科學依據(jù)的。因此,無論是從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還是從人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我們都應該積極地提倡早期教育。然而,由于社會和家長對早期教育的認識還不夠全面深刻,使得當前早期教育還存有一些誤區(qū)。
1. 片面夸大早期教育的作用,對早期教育的期望值過高
一些人認為只要孩子接受了早期教育,將來就能成為天才神童,如果沒有接受早期教育,那么他的前途是令人擔憂的。這種認為只要兒童接受了早期教育就能成為超常兒童的看法是不科學的。人的成長和成功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結果,早期教育的結果也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沒有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但這并不影響他以后的成功,大器晚成的大有人在。早期教育是人的教育中一個重要階段,但并不是決定階段,我們不能對早期教育抱有過高的期望。
2. 違背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超前教育、過度教育現(xiàn)象嚴重
有人認為早期教育越早越好,主張讓孩子在三歲以前掌握3-6歲的知識,3-6歲學完小學的課程,小學時學中學的課程,中學時學大學的課程。這種學法對個別人來說是可能的,但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不可能的。教育不能違背“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原則肆意超前。除了超前教育外,過度教育的問題也很嚴重。不少孩子除了在學校接受日常的教育外,還要犧牲掉課余時間上各種各樣的學習班和特長班。可以說,孩子從出生時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失去了快樂的童年。這種做法嚴重違背了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容易讓孩子從小就對學習失去興趣,害怕學習,而這種教育方式也可能會貽害孩子終身。
3. 早期教育內容片面,只重智力而忽視其他方面的培養(yǎng)
有些人把早期教育簡單的理解為早期智力培養(yǎng),把早期教育等同于超前的知識灌輸和大量機械的計算、背誦、識字。如一些父母要求孩子背誦大量的唐詩宋詞,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這些只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和品德的培養(yǎng)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事實上,兒童早期的健康成長所需要的不僅是識字、計算,還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積極的社會性情感和樂觀開朗的性格,等等。因此,早期教育應該把非智力因素、健康人格、人際關系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重點。
4. 否定兒童發(fā)展的差異性
人由于受先天遺傳和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征。因而,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性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愛好、能力和氣質。如果不考慮兒童的個別差異,機械地套用書本上或別人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孩子,收到的效果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單純地看,每一條教育原則和方法都是科學的,但卻不可能有哪一條教育原則和方法是適合所有人的。人的先天素質是千差萬別的,所生活的后天環(huán)境又各不相同,我們提倡要根據(jù)孩子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來因材施教,既要看到孩子的優(yōu)勢,又要看到孩子的弱點,采取科學的方法,引導孩子揚長避短,促進其成長成才。
三、樹立科學的早期教育觀
1. 早期教育應為兒童未來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化的活動,它具有周期長、投資大、收效慢等特點,早期教育也不例外,它是人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對人的終身發(fā)展起著奠基和促進作用。因此,早期教育的效果不能只看眼前,任何一種“急功近利”、“立竿見影”的思想都應該擯棄,欲速則不達,我們應著眼未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教育應該讓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因而,早期教育應該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未來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1)培養(yǎng)兒童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
做任何事情都應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才能學有所得。如果不能專心致志,即使孩子整天都在書桌旁,那也不過是裝裝樣子罷了。因此,對兒童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培養(yǎng)兒童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
(2)培養(yǎng)兒童堅持不懈的學習習慣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難以預料的困難,但只要有恒心,能夠堅持,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因此,當兒童遇到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大人不要急著提供答案,要引導兒童開動腦筋,獨立解決。
(3)培養(yǎng)兒童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
大腦以及人身體各部分器官的運作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遵循人的這種生物規(guī)律來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將會更好地促進其智力的發(fā)育。因而,我們要從小培養(yǎng)兒童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讓他們勞逸結合,學得輕松快樂。
2. 早期教育應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格塞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實驗對象是一對出生46周的同卵雙生子,對雙生子A進行爬梯訓練,而雙生子B暫時不進行這種訓練。結果雙生子A在6周后就能用26秒的時間爬完階梯,而雙生子B卻用了45秒。過了一段時間,只對雙生子B進行了2周的訓練,他就能很快超過雙生子A的爬梯水平。格塞爾的實驗告訴我們,兒童的心理是一個自然成熟的過程,只有在兒童心理發(fā)展到成熟的水平時,教育才能使其發(fā)展加快,過早教育的作用不是太大。
(1)培養(yǎng)兒童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對某事有了興趣就會表現(xiàn)出探索和求知的積極性。這種積極性不僅是智力發(fā)展的條件,而且是影響有效教育的重要因素。我國古代教育家程頤認為“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意思是教育孩子如果不根據(jù)孩子的興趣,必然導致他們厭惡學習。因此,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并想方設法使他們的興趣保持長久,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
(2)以游戲活動為主,發(fā)展兒童的智力
成人的主導活動是工作學習,而兒童的主導活動是游戲。游戲是兒童的本性,他們的身心都是在游戲活動中得到發(fā)展的。在游戲活動中不僅能鍛煉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等智力因素的發(fā)展,而且能培養(yǎng)他們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更能促進他們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因此,我們要為兒童提供游戲和參加各種活動的機會,鼓勵他們在游戲活動中動手動腦,積極交往。
endprint
3. 早期教育應把培養(yǎng)兒童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
除了智力因素對人的發(fā)展起重要作用外,非智力因素在人的發(fā)展過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非智力因素指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心理因素,包括動機、理想、抱負、意志的堅持性、興趣、情緒的穩(wěn)定性、獨立性、好勝心、自我意識、道德品質、性格、社會適應性,等等。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是普遍存在的,它可以在學生身上形成和表現(xiàn)為學習態(tài)度,對整個學習活動起始動、定向維持和調節(jié)等作用。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從25萬名小學生中挑選出1500名智商較高的男女同齡學生進行長期追蹤研究,對其中150名最成功的學生的研究表明,獲得卓越成就的人不僅僅因為他們有良好的智力,更重要的是他們都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具體表現(xiàn)為取得成功的堅持性、為實現(xiàn)目標不斷克服困難的毅力、自信心、克服自卑的能力等。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兒童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1)創(chuàng)造民主寬松的家庭氣氛
研究表明,采用民主的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更有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冒險性和寬容的個性品質,相反,專制教育的結果是孩子膽小、自卑,缺乏自信和獨立精神,做事畏首畏尾、猶豫不決。因此,在早期教育中,應盡量避免用命令武斷的語氣,而應用商量的語氣平等的與兒童對話,盡量引導兒童自己思考、自我反省,并做到獎懲分明,鼓勵與批評并用。
(2)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品德高尚的人就要為其樹立榜樣,因為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喜歡無意識的模仿與他接觸的人的行為。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孩子的成長發(fā)育有著重大影響。父母應該身體力行地為孩子作好榜樣,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作個有禮貌講文明道德高尚的人。同時,父母面對困難時的態(tài)度、做事的習慣等,都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
(3)磨練受挫能力
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逆境中經過挫折千錘百煉成長起來的人具有更強的生存力和競爭力。因此,當孩子遇到挫折,心灰意冷時,要不斷地鼓勵他們,給予他們支持,讓他們懂得經歷挫折是一種財富,經歷失敗之后的成功更具魅力。
四、尊重個性,揚長避短
因材施教是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一條教學原則,這對早期教育有著十分重大的指導意義。每個孩子有各自不同的長處和短處,個性能力也有差異,早期教育要揚長避短,針對每個兒童所獨有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總之,早期教育不是單純的智力開發(fā),不是早期的專業(yè)教育,也不是小學教育的提前化,更不是知識技能的訓練化。在兒童的早期教育中,只有我們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運用科學的早期教育原則與方法,才能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適應未來社會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