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
舒城縣是典型的農業(yè)大縣,農業(yè)現(xiàn)代化進程和全球環(huán)境污染治理的快速推進,以及公眾環(huán)境意識的加強,農村秸稈禁燒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重視,筆者結合工作中實際,談談對農作物秸稈禁燒監(jiān)管工作的思考。
一、形成主要原因
1.農業(yè)機械作業(yè)的原因。一方面現(xiàn)在的小麥和水稻主要是使用聯(lián)合收割機收割,收割后秸稈直接留在地里,另一方面在一些地區(qū),由于機手為了加快收割進度,降低油耗,增加工作效益,機械收割留茬較高,下一茬作物無法正常耕種,農民不得不將之焚燒。
2.搶農時的原因。在我縣小麥收割后,必須馬上搶種水稻等下一茬作物。要不誤農時,將秸稈燒掉是省時、省力、省錢的一個做法。
3.勞動力缺乏。由于大批青壯年進城務工,農忙時僅以婦女、老人為主,無力將秸稈打捆搬運離田,只好就地焚燒。
4.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低。近年來,各地雖然積極探索一些秸稈綜合利用的方法,如直接焚燒用于生物質發(fā)電,或用于牛羊飼料等,但是難以在短時間內將大量秸稈全部利用。同時秸稈回收價格偏低,此外,一些利用生物質發(fā)電的企業(yè),在政府扶持或扶持力度不夠情況下,因利潤不大、經濟效益差而無法維持。
5.生產經營規(guī)模程度低。農村土地大多是一家一戶零散經營,土地集約化程度低,導致秸稈焚燒量多面廣,監(jiān)督難度大。
二、存在的問題
1.監(jiān)管力度問題。點多面廣,光靠農業(yè)等部門各自監(jiān)管,由于人員少、經費不足以及執(zhí)法手段弱等原因,難以真正監(jiān)管到位。
2.投入成本問題。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勢必增加農業(yè)生產成本,如在控制收割機割茬高度、收獲機械配備秸稈粉碎裝置等方面都增加農機作業(yè)的成本,開展秸稈粉碎還田技術盡管能增加土壤的有機肥力,但還是有成本投入,難以真正實施到位。
3.綜合利用效益的問題。目前秸稈綜合利用效益還是相對較高,綜合利用的手段和生產方式不全,如秸稈飼料化存在生產經營方式的改變。
三、采取措施
解決好秸稈禁燒的關鍵在于秸稈的綜合利用,開展秸稈禁燒工作主要采取以下幾個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廣泛發(fā)動群眾
明確政府在秸稈禁燒中的主導作用,建立以政府牽頭,各部門齊抓共管,市、縣、鄉(xiāng)鎮(zhèn)、村上下聯(lián)動的工作長效機制,同時加大執(zhí)法力度,采取一種高壓禁燒態(tài)勢,并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讓廣大農民了解焚燒秸稈的危害。
2.加大技術推廣,提高綜合利用水平
解決好秸稈禁燒問題關鍵要為秸稈找出路,并通過效益杠桿的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一是秸稈收集技術。通過機械化收集、打捆等收儲的方式,轉化為生物燃料。二是控制割茬高度。小麥、水稻機收期間加強對收割機割茬高度的監(jiān)管,嚴格控制割茬高度在15 cm以下,并要求所有收獲機械配備秸稈粉碎裝置。三是大力推廣秸稈機械化物化處理即機械還田工程。通過積極引進推廣旋耕、滅茬、施肥、播種、鎮(zhèn)壓五位一體的多功能復式作業(yè)機械,利用農機購置補貼的政策導向作用,引導農機大戶、種糧大戶、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積極購置旋耕、滅茬復式作業(yè)機械,并積極示范推廣麥秸稈全量還田與水稻機插秧集成技術、稻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與小麥機播集成技術等,實施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推廣利用;四是秸稈飼料化利用技術。秸稈飼料利用主要指通過利用青貯、微貯、揉搓絲化、壓塊等處理方式,把秸稈轉化為優(yōu)質飼料。五是秸稈能源化利用技術。即農村能源沼氣推廣。其中最主要的是機械化直接還田技術。
3.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提高土地經營水平
變分散土地經營為集約化經營方式,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把土地集中到少數(shù)大戶手里,一方面減少了監(jiān)管面,政府可以采取政策資金引導的方式,推進綜合利用技術的應用。另一方面通過大戶規(guī)模化經營,能夠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效益。
4.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完善的補償機制
加大對秸稈禁燒工作的資金投入。建立并完善實施秸稈機械化還田補助辦法。一是加大對秸稈粉碎還田機械的補貼力度。重點通過農機購置補貼的方式對收獲機械配備秸稈粉碎裝置和開展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的機械給予重點補貼。二是實行作業(yè)補貼。按照作業(yè)量等給機手每畝不少于30元的補貼。三是對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
(0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