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堯
摘 要:從學生的運動安全角度出發(fā),對比賽教學法的三個階段進行分析,提出優(yōu)化措施,促進學生的學練效果,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安全;比賽教學法;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G807.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4.004
教學比賽是一種常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有一定的競爭性和趣味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是體育課的魅力所在。如果運用的時機和場合合理,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該項目的興趣,促進運動技術的鞏固,如果運用不當,可能會適得其反,起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出現(xiàn)安全隱患。
一、 比賽法的積極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體育教學中,每一個技術動作的掌握、運動技能的形成,都需要反復多次的練習才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多次重復一種動作往往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導致學習的積極性下降,直接影響學習效果。這時如果能利用比賽法,引起競爭,則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2.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進取精神
比賽的最大特點就是富有競爭性和挑戰(zhàn)性。比賽中,學生會為了本組的勝利,奮勇拼搏,以獲得組員的認可。而這個過程,需要學生有很強的意志力。如,在耐久跑比賽中,學生會克服一切困難,積極展示自我,這無形中強化了學生的拼搏進取精神。
3.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
比賽有著嚴格的競賽規(guī)程和裁判方法。在規(guī)則允許的范圍內,學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它不允許違規(guī)行為的發(fā)生,這對學生的自控能力和應變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比賽法在組織運用時,多采用集體活動,需要大家團體協(xié)作和協(xié)調配合。長期應用,學生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得到升華。
4.有利于促進運動技能的形成
在教學競賽中,學生的身心都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體能,而且會大大提高學生的知覺思維、判斷等心理的承受力,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身心潛能。另外,在完成比賽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斷鞏固自己的技術,這有效地加快了動作技能的形成。
二、比賽教學法的優(yōu)化策略
1.選用時機
在一次中長跑教學過程中,學生分組進行八百米全程比賽,一個小組的女生在跑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停下來系鞋帶,導致后面同學撞在其身上,摔倒在地。從上面授課過程中可以看出,新授課不宜采用比賽法, 否則容易影響學生完成動作的質量。如在前滾翻教學的新授課中進行比賽, 學生為了達到快的目的, 很可能就不會考慮動作要點,比賽教學法盡量安排在復習課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2.強調規(guī)則
在一節(jié)短跑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往返跑接力的比賽來鞏固學生的技術動作。賽前制定了比賽規(guī)則,講清比賽規(guī)則后,若發(fā)現(xiàn)有同學違背規(guī)則,可以善意提醒,若還有同學一再違反,甚至可以停止比賽,重新強調了游戲的規(guī)則,讓學生樹立起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這些細節(jié)都可以對課堂效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以后的上課過程中學生能夠遵守規(guī)則,互相信任,公平公正地完成體育教學。
3.樹立保護意識
在中短距離跑的教學比賽中,經常有學生跑步時由于緊張或其他原因,跑到別人的道上,發(fā)生串道現(xiàn)象。串道現(xiàn)象很容易造成沖撞現(xiàn)象,發(fā)生重大安全事故。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遇到突發(fā)事件時, 能迅速地做出反應, 避免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或使損傷減輕到最低限度。在教學比賽前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主要包括安全教育、文明禮讓教育、集體主義觀念教育。
4.合理分組
一次實心球公開課上,教師為了鞏固學生的投擲技術,安排了投擲比賽。由于教師分組時采用自由組合的方式,造成學生比賽時實力不均,弱勢組學生出現(xiàn)抱怨情緒,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降低。比賽教學法一定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組,常見的分組形式有:技能分組、友伴分組、體能分組、隨機分組等,根據(jù)教學目標的不同,合理選擇適合的分組形式。競賽活動的分組要做到公正、公平,教師還要考慮到教材本身的特點。對于速度類與技巧類項目,要考慮到體重因素,分組時要考慮體胖和體瘦的學生進行合理的搭配;對于遠度項目,要考慮到身高因素,分組時高個與矮個要進行適當?shù)拇钆涞取M瑫r,教師還需要結合平時對學生的了解,將身體靈活并且掌握動作技術比較快的平均分配到各組。對不能參與比賽的同學,教師可以安排布置場地器材、做裁判等,讓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
5.隨機應變
在一節(jié)女生籃球課教學中,教師安排學生進行籃球比賽,采用標準要求,必須進球才得分。一場比賽下來,大家體力消耗很大,沒有人進球,一個女生還扭傷了腳。運動性疲勞也是導致運動損傷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學生各方面的素質發(fā)展不夠完善,而籃球比賽對學生體力要求較大,更容易出現(xiàn)疲勞。肌肉疲勞后容易導致動作變形,出現(xiàn)肌肉僵硬不協(xié)調,從而產生運動損傷。教師可以將籃球比賽場地縮小為半場,使學生在3對3的比賽模式下進行,在這種小型比賽模式中,學生才能得到更多觸球和得分機會。教師也可以降低得分難度,如球觸動籃筐即可得分。這樣既增加了學生比賽的興趣,也降低安全隱患。
6.注重心理調控
在一次高職二年級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的課上,學生練習一段時間后,積極性不高,我就采用比遠的方法進行練習,以鞏固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技能的掌握。開始時,比賽有序地進行著,但是練習一會兒后,學生特別興奮,一些男生為了求遠,開始用單手拋、側拋等方法投擲,課堂秩序較亂。在案例中,出現(xiàn)了好多男生不遵守比賽規(guī)則的狀況,這不但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更會造成課堂秩序混亂,甚至出現(xiàn)傷害事故。在好勝心的驅使下,大多數(shù)的學生會興奮地投入比賽,甚至會出現(xiàn)高漲練習情緒,學生出現(xiàn)一系列不良品質:不守規(guī)則,只顧個人的表現(xiàn);通過投機取巧來取得比賽的勝利;在比賽失利時會垂頭喪氣,說粗話等,教師要抓住時機,及時進行批評教育。如果教師不能及時地引導學生調控心理活動,很容易使學生出現(xiàn)與比賽要求不相符合的過激行為。
參考文獻:
[1]周豐花.如何提高比賽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性[J].新課程
(教育學術),2012,(5).
[2]張洪潭.體育基本理論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
社,2007,(10).
[3]張軍,劉斌,邢雯婷.爭類教材在運動技能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J].中國學校體育,2012,(1).
[4]毛振明.探索成功的體育教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
版社,2001 .
[5]施繩武.比賽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2010,
(10).
(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常州劉國鈞分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