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芳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人們也逐漸認識到了健康體檢的重要性。但是,你知道在健康體檢中,最應該做的是什么嗎?當你拿到體檢報告時,你知道它給你傳遞的是什么信息嗎?下面就讓我們告訴你一些健康體檢中一些要害的東西,讓你做一個聰明的健康體檢者。
選擇健檢,6大關鍵提問
攤開健檢中心的項目表就傷腦筋,該選哪些項目、怎么選最劃算、抽血真的就能驗出癌癥嗎?
1.檢查項目愈多愈好?
項目愈多的健檢套餐,不見得最適合自己。
做決定前,首要做的功課是摸清自己及家人的底細,先了解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狀況、生活形態(tài),有無特殊家族或個人病史,是否屬于某一種疾病的高危險群,思考清楚想從檢查中了解哪些身體狀況,再仔細看項目表,了解每一項檢查的意義后,勾出最能滿足需求的選項。
沒有不良生活習慣及特殊家族或個人病史的人,可選擇標準套餐,能篩檢出90%左右常見的疾病。
40歲以上的女性最好加強乳癌檢查,因為超過三分之一的乳癌患者年齡在40~49歲間。因此醫(yī)生建議40~49歲婦女最好一年做乳房攝影、來年做超聲波。
2.需要做高階影像檢查嗎?
高階的影像檢查如計算機斷層掃描、磁振造影、正子斷層掃描,標榜能早期讓癌癥、心血管疾病現(xiàn)形,每種檢查各有其優(yōu)勢及限制。
如磁振造影可做全身癌癥篩檢,也可做心臟造影,不用擔心放射線暴露的問題,但對早期偵測肺癌、淋巴癌、食道、結(jié)腸直腸癌不敏感。
至于正子掃瞄能早期找出癌癥病灶、評估心臟組織功能,但對肝癌、攝護腺癌的敏感度偏低,對心臟功能評估的分辨率比不上計算機斷層及磁振造影。
正子掃描對大腸癌的敏感度也不高,花大錢全身掃一遍之前,最好經(jīng)過完整評估,包括配合過去病史、家族史、生活習慣、及相關檢查,有需要再進一步安排。
3.抽血可以驗出癌癥?
驗血測腫瘤標記狀況很多,包括敏感度及特異性都可能有偏高或過低的問題,容易造成偽陽性及偽陰性,例如檢測胰臟癌的標記丙A19-9,女性驗出的結(jié)果通常會比正常值37稍微高一點,而抽煙的人丙EA(癌胚胎抗原,大腸癌篩檢的參考指標)也會比較高,卻不見得是癌癥。另外像測全身上皮細胞癌的DR70,正常值<1,但有些人驗出的數(shù)值在1~3之間的發(fā)炎狀態(tài),還要等3個月才能再做檢查。總之,抽血只能當參考數(shù)值,不能當診斷工具,一定要配合影像檢查及醫(yī)生的臨床判斷。
4.當天知道結(jié)果比較好?
如果是一般的檢查如貧血、血壓、膽固醇等,當天就能知道結(jié)果,但有些如影像檢查,看(判讀)5分鐘一定比看5秒仔細,給醫(yī)生充分時間判讀報告,也是給自己多一層保障,民眾不需要要求當天知道結(jié)果。
5.沒有紅字就能高枕無憂?
健康檢查不是健康的保證書,而是健康管理的開始,即便檢查報告沒有紅字,仍要維持健康的生活形態(tài),并且注意身體的警訊。
6.多做檢查沒有害?
其實,從非侵襲性到侵襲性檢查,都可能產(chǎn)生風險。
例如X光檢驗的輻射劑量對人體的傷害效果是會累積的,最嚴重可能致癌。計算機斷層的放射線風險更為驚人。一般來說,照一張胸部X光的輻射劑量為0.06mSv(毫西弗),而做一次計算機斷層冠狀動脈掃描就有10毫西弗,尤其是照全身的計算機斷層檢查更為驚人。因此建議還是以單部位如心臟冠狀動脈或肺部檢查為宜。侵入式的檢查則可能有內(nèi)視鏡器材消毒不夠干凈造成感染、或是消毒水引起腸胃不適的問題。提醒一下,選擇健檢中心時也必須考慮醫(yī)療器材的清洗狀況。此外做無痛大腸鏡、胃鏡時,也有麻醉風險必須注意。
解讀5大常見的異常
收到健檢報告后,那些紅線指標代表什么意義?很嚴重嗎?該不該去看醫(yī)生?
1.脂肪肝
健檢大概10個人有8個會發(fā)現(xiàn)脂肪肝。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當你吃太好卻沒有足夠的運動來消耗,多余的熱量會轉(zhuǎn)成脂肪,堆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
大部份的人只是輕、中度的脂肪肝,只要開始減重,維持健康飲食、多運動就能有效改善。需要擔心的反而是乙、丙型肝炎帶原的患者。通常超聲波檢查看到實質(zhì)性肝病變,也就是肝臟曾發(fā)炎造成纖維化的患者,大多是乙、丙肝帶原,或是亂吃藥、大量飲酒造成的,只要嚴重一點就會往肝硬化、肝癌的路徑走去,且肝腫瘤成長速度很快,往往4~6個月就可以長2~3倍大,所以乙、丙肝炎帶原者每半年一定要定期追蹤。
2.血糖過高
高血糖也是代謝癥候群的一員?,F(xiàn)代人吃太多精致食物,當胰臟無法有效代謝身體里的糖分,血糖就會高起來。
糖尿病經(jīng)常沒有前兆,容易延遲發(fā)現(xiàn),一旦出現(xiàn)病變或并發(fā)癥,往往已經(jīng)很難控制,要特別注意血糖的重要性。
飯前血糖數(shù)值超過100、飯后血糖數(shù)值超過140,報告就會出現(xiàn)紅字,代表進入糖尿病前期。所以經(jīng)常吃高糖類食物,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要特別小心,必須開始控制飲食。
一旦飯前血糖數(shù)值超過126,飯后血糖數(shù)值超過200,代表已經(jīng)罹患糖尿病,應該就醫(yī)。
3.尿酸過高
高尿酸也是飲食太豐富導致的現(xiàn)象,包括海鮮、動物內(nèi)臟等蛋白質(zhì)攝取過多,水分攝取不足等都會影響,當然遺傳也是因素之一。
尿酸高到一定的值就會形成尿酸鹽結(jié)晶沉積在關節(jié)造成痛風,也會導致身體其它器官受傷,例如關節(jié)炎、腎臟結(jié)石、較高的心臟病風險等。
建議,一旦尿酸超過正常值就要就醫(yī)。因為不少人已經(jīng)嚴重到痛風還不自知,以為只是一般的關節(jié)疼痛,直到疼痛的頻率愈來愈密集才發(fā)現(xiàn)不對勁。
上述三項異常其實都跟肥胖有關,也是國人普遍面臨的問題。近幾年心臟病死亡率上升,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高不下,高血壓疾病進入十大死因,光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疾病、糖尿病加起來的死亡率就高達27%,跟癌癥28%的死亡率相當,這都跟過量飲食、缺乏運動、肥胖有關。
肥胖的人健檢報告其實都長得差不多,但有些人卻誤以為這些紅字都是不同的病。其實只要減肥,就可把它們統(tǒng)統(tǒng)翻成藍字,
4.子宮肌瘤
婦科最常見的子宮良性腫瘤就是子宮肌瘤,30歲以上婦女罹患子宮肌瘤的比例高達20%,而40~50歲婦女發(fā)生率更高達30%。
子宮肌瘤是子宮肌肉層細胞受雌激素刺激、過度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瘤,大部份不需要處理,只要定期追蹤。但如果經(jīng)血量多到導致貧血,或肌瘤大到壓迫膀胱、直腸,影響受精卵著床,或是生長速度太快懷疑有惡性病變,就要考慮動手術摘除。
健檢常見的婦科疾病還有卵巢囊腫。有些囊腫是功能性的,像是排卵期尚未萎縮的囊泡,但無論肌瘤或囊腫,都要到婦產(chǎn)科定期追蹤變化。
5.甲狀腺亢進
甲狀腺異常也是女性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狀況,常見像是甲狀腺亢進跟甲狀腺腫大。
一般甲狀腺功能檢查會驗甲狀腺素(T3、T4)跟甲狀腺刺激素(TSH)。當T3、T4數(shù)值升高、TSH降低,代表有甲狀腺亢進的情況,反之則是低下。如果只是其中一個數(shù)值出現(xiàn)紅字,可能是那陣子比較累,使得甲狀腺機能有快要異常的現(xiàn)象,建議三個月后到內(nèi)分泌新陳代謝科持續(xù)追蹤數(shù)值,確認問題。甲狀腺亢進通常跟遺傳有關,壓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有這種體質(zhì)的人要特別注意碘的攝取。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