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富
我有一個基本的觀察:為了“好”而犧牲“真”,是許多人受苦的原因,而且,這好,不是真好??梢哉f,心理問題的本質就是“失真”——只是求好,不敢真實。一個人內部的“好”越是堅韌,他就越會壓抑自己的“真”。當“真”與“好”發(fā)生沖突,他為了維持“好”,會毫不吝惜地犧牲“真”。久而久之,他們變成了“好人”,卻失掉了“真我”,自此不敢活得真實,在生活中顧慮重重,層層設防。
那么,心理咨詢可以做什么?直面取向的心理學方法,重在求真。許多人因為過于求好而失真,現(xiàn)在他們可以通過求真而變得真好,而不是扛著一個“好人”的面具應付人生。這也正如羅杰斯所說,心理咨詢的目標,是讓當事人“從防御的面具后面走出來”,“活出真實的自己”。直面的方法,是幫助來訪者覺察到,他們過去一直“求好”,原來是出于恐懼,原來是為了防御,卻局限了自己。現(xiàn)在通過心理咨詢,在一個充分被接納的關系里,他們可以嘗試變得勇敢一些,真實一些,敢于讓自己“不好”,也能夠接受自己“不好”。
在心理咨詢經驗里,我看到好多人成了“好”的犧牲品,它也給我們帶來一個文化意義上的反思: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崇好”而“抑真”簡直成了一種不自覺的、無所不在的集體無意識行為,形成道德主義、群體主義、家族主義的文化土壤,滋生和蔓延,會抑制個體和民族的力量。好而不真,是假好,假好不能造就自己,也不能造就他人。我看到人類生活中有各樣的迫害行為,本質上是對真實的壓制與打擊。只有真實的人生,才會真正釋放自己的力量,才會真正感到快樂和充實。
我相信真實就是力量。我期待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文化,不只“崇好”,更去“揚真”,這樣的話,我們的民眾就會成為培養(yǎng)天才的土壤,我們的民族就會煥發(fā)更大的力量。在我看來,猶太人的文化是敢于“求真”的文化,而不是一味“求好”的文化,這也是我們文化的方向。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