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書
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是在發(fā)展變化的。但是,如果長期處于特定不變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中,往往使人產生思維上的慣性,養(yǎng)成一種依賴性、常規(guī)性和程序性的解題習慣。雖然依著慣例行事省力省時省事,但若能突破慣性思維,換一個角度來觀察、思考、處理事物,也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我們從小就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講的是烏鴉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通過用嘴銜小石子投到瓶子里,使瓶中的水位上升,最終喝到了水。于是,人們都在夸烏鴉聰明。時隔數(shù)年,老烏鴉的后代——三只小烏鴉進行了一場烏鴉喝水競賽。老大得到了嫡傳:采用投石取水的辦法,費了一番功夫便喝到了水,在場觀眾都為老大的聰明叫好。老二善于觀察,看了看瓶子的傾斜角度,在傾斜的基底處用嘴啄了啄,然后把瓶子推了推,使瓶子發(fā)生傾斜水便流出,比較輕松地喝到了水。然而,臺下的觀眾卻議論紛紛,說老二耍花招。在大家的憤憤不平中,老三銜來了一根麥稈,直接放入瓶內,悠然自得地吮吸起來,輕而易舉便喝到了水。此時,臺下觀眾像捅了馬蜂窩一樣,大都認為老二和老三違規(guī),應該判老大獲勝。但也有人說比賽就是看誰最先喝到水,誰就是贏家。這件事,讓老烏鴉頗為感慨: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想當初,自己不正是打破常規(guī)才被大家表揚的嘛。老烏鴉和小烏鴉的故事足以說明思維創(chuàng)新往往可以收到意外的效果。故事道理是這樣,工作生活也不例外,換個思維往往會使問題得到巧妙解決。
思想能否破冰,直接決定著行動能否突圍。沒有思想的先導,就不會有行動的跟進。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善于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分析思考問題,不僅是一門重要的學問,更是治理能力的體現(xiàn)。從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開創(chuàng),到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提出;從鄧小平白貓黑貓論的提出,到習近平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確立,這些創(chuàng)舉都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結晶。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我們將遇到無數(shù)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而要徹底解決這些情況所導致的問題,各級領導干部就必須有意識地打破思維定勢,讓創(chuàng)新思維成為一種習慣和本能,以求新求變的活力練就一雙善于洞察和發(fā)現(xiàn)的慧眼,以超越常規(guī)的視角和透視方法去分析和思考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或發(fā)展路徑,以獲得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成果,切實通過改革闖出新路、開創(chuàng)新局。
(作者單位:宜昌市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