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國仙
摘 要:紫砂壺自誕生之初,為實用的生活器皿。因其獨特的透氣性好,注茶“色香味皆蘊”,逐漸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
關鍵詞:紫砂;地域文化;質(zhì)地;價值;魅力
1 前言
宜興,作為我國著名的陶都,生產(chǎn)陶器歷史已有7000年,宜興的制陶史,幾乎與我國的陶瓷發(fā)展史同步。悠久的歷史,積淀了濃厚的陶瓷文化,奠定了宜興的陶都地位,為中國,乃至世界陶瓷的發(fā)展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2 紫砂的魅力
我國的陶器生產(chǎn)雖有上萬年的歷史,但自唐中晚期后,隨著國瓷的興起,陶器生產(chǎn)逐漸走向衰落。在宋朝以后的千年陶器生產(chǎn)中,唯有宜興紫砂獨領風騷,獨占鰲頭。青瓷、均陶、彩陶、精陶、紫砂,被譽為“陶都宜興”的“五朵金花”,也是宜興陶瓷的精華。
紫砂陶是介于陶和瓷之間,屬半燒結精細炻器,表里都不施釉。它既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又有一定的氣孔率,盛茶既不會滲漏,又有良好的透氣性。概括起來有五大特點:第一:紫砂陶是從砂中錘煉出來的陶,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故用來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第二:砂質(zhì)茶壺能吸收茶汁,使用久、長能增積“茶銹”,所以空壺注入沸水也有茶香。第三:便于洗滌。第四:冷熱急變性好。第五:紫砂陶質(zhì)燒。這就是古今中外講究飲茶的人之所以特別喜愛用紫砂壺泡茶的原因。
紫砂作為特定的地域文化,影響深遠。紫砂是一種特種陶器,是一項民間工藝,更是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古往今來的民間藝人和工藝師們薪火相傳,見證著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源泉和永恒的魅力。據(jù)考古研究,“六朝青瓷”的胎質(zhì)原料主要是紫砂土,明朝中晚期的武宗正德年間,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紫砂壺,延續(xù)至今,紫砂文化至少有500年的歷史。
紫砂陶的迷人魅力,首先在于其天然去雕飾的質(zhì)地。因材施藝,各行其是,紫砂有著自身的風格。紫砂原料的性質(zhì)和特征決定了紫砂壺品和與之相適應的技術屬性。紫砂材質(zhì)的特性為壺藝加工的技術方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表現(xiàn)空間,所以采用了各種紫砂原料的紫砂陶產(chǎn)生出變幻無窮、絢麗多彩的色澤,呈現(xiàn)出紅而不嫣、紫而不姹、黃而不嬌、墨而不黑的豐姿,散發(fā)出美的韻味和誘人的魅力。其次,紫砂陶的造型也是其魅力所在,紫砂造型千姿百態(tài),自古就有“方非一式、圓無一相”之說,藝人通過多種線和面的變化,構造多變的幾何形體,顯示出紫砂陶古樸典雅、端莊流暢的形象美。圓器:珠圓玉潤、骨肉亭勻、比例諧調(diào)、輪廓周正、轉(zhuǎn)折圓潤、雋永耐看。方器造型:方中藏圓、線面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給人以干凈利落、明快挺秀之感?;ㄘ浽煨停翰粌H形象生動、構圖簡潔,而且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澤來增強其裝飾效果。筋紋器造型:紋理清晰流暢、口蓋準縫嚴密、是藝術和技術的高度統(tǒng)一。
紫砂壺自誕生之初,為實用的生活器皿,因其獨特的透氣性好,注茶“色香味皆蘊”,逐漸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他們或著書立說,或填詞賦詩,或直接參與創(chuàng)作設計,集詩詞、書法、繪畫、篆刻、雕塑、裝飾于一體,不僅豐富了紫砂的文化內(nèi)涵,更使紫砂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2006年,宜興紫砂制作技藝列入了全國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以紫砂壺為代表的紫砂文化,其影響價值已不限于現(xiàn)時當?shù)?,在歷史上,在全世界影響都很深遠。在明朝末期,葡萄牙商人就把紫砂壺帶到歐洲,被當?shù)厝朔Q為“紅色瓷器”。歐洲上層社會日趨流行飲茶,英國陶工仿制紫砂壺,法國市場出現(xiàn)贗品,水平朱泥壺仿制延至今日。明末周高起《陽羨茗壺系》中說“一壺重不數(shù)兩,價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與黃金爭價”。清朝周澍《臺陽百詠》中說“一具用之數(shù)十年,則值金一笏”。
3 結語
紫砂陶作為一門藝術歷經(jīng)幾百年、幾十代人的智慧勞動,是人類生命和智慧的延續(xù)。幾千年智慧的結晶,蘊成了一個絢麗而引人入勝的紫砂世界,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紫砂陶是中國陶藝家族中的后起之秀,它在萌芽之日起,就散發(fā)出泥土的芳香,透露出勃勃的生命力,漸而開放成陶藝園中的一朵奇葩。endprint